新三板荒诞大事记,以及我为何从财经记者成为“中介小哥”?
2013年,我刚入行。新三板只有300多家公司,妥妥的屌丝市场,当时券商兄弟们是在菜市场揽活儿的:
2014年,新三板股票是这么卖的:白菜价,便宜大碗,协议转让(正常4-8倍收益!):
2015年3月,种树的红豆杉(430383)、卖土豆的伊禾农品(430225)、杀猪的公准股份(830916),连这些农业股都可以在一个月内至少翻两倍,图为红豆杉2015年3月的日K线图,我彼时的重仓股。
2015年3月,中科招商定增门票一个亿一张,一票难求,大佬王亚伟杀入,至于大佬后来是怎么杀出的,我就不清楚了......
2015年,某新三板资产管理机构号称将在5年内管理100万亿资产,不是100亿,是100万亿。我当时就怀疑中国是不是要发生恶性通货膨胀......
2015年4月,股转“温馨提示”后第4天,新三板首次崩盘,比A股早了两个多月。毕竟,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看出,只要监管层的铁骑继续前进,螳臂当车的歹徒岂能阻挡得了:
2015年5月,新三板史上金额最大一笔“劫胡”,两位好汉半小时赚了近1000万,下图为捡钱现场。
2015年那个难忘的夏天,针对借贷宝的负面评论铺天盖地而来,流传最广的是“盗窃银行卡资金”的传言。借贷宝请王尼玛团队拍了一部短片怼了回去,有句刚句:“千亿大九鼎怎么会贪你区区八万?”
2015年冬天,大家头一次知道,就算拿了挂牌函和股份代码,也不一定能挂牌,股份登记的鬼门关照样能卡死你。前人太聪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2015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台湾同胞相信规则,利用做市商身份“合法”砸盘,结果照样被秋后算账,黯然走人。同一天还有按同样原理拉升市值的,全然无事。
2016年1月,某新三板公司非法向2071人募资1.65亿,称其份额可折算为自家股票,新三板民间第一次“可转债”公开发行“圆满成功“。
2016年2月,新三板首现公司失联,众里寻她千百度,老板却在群里公开询问古玩、字画到哪里质押。听说后来这位老板进去了。
2016年3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新兴板”夭折,好多春心荡漾的新三板公司老实了。但奇怪的是,第一时间出来辟谣的不是上交所。
2016年夏,某在上海主营修飞机业务的新三板公司发布公告,融资1627万,其中682万用来支付中介机构发行费,舆论哗然。殊不知,这是中国“华尔街之狼”的行规,终端售价40%以上的佣金,已经实行20多年,这么高的佣金,当然是散户买单咯。
2016年秋天以后的故事,无非是围绕“Pre-IPO”概念股期望与失望的循环而已。作为全国最早专注新三板新闻报道的专业财经记者,“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愈发强烈。
(我的心情就像这位处女座操盘手:一腔热血,无处施展)
基于以下几点,我决定辞掉已经小有名气的新三板财经记者工作:
第一,成长型企业股权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资产配置的重要领域;
第二,新三板作为机构间股权转让市场的定位不会变,二级市场两三年内没戏;
第三,新三板公司的股权融资渠道不畅,是企业核心痛点;
第四,“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未来政策必定为方便企业融资;
第四,IPO速度越来越快,恢复正常供需,市场化的股权销售将成显学。
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券商大部分很难(不是不能)系统性地抓到机遇,因为体制、激励、人员结构等等问题。人艰不拆,不再展开。
最近的一年中,我几乎拜访了全国所有新三板第三方服务团队,无论是做媒体的、做研究的还是做数据工具的,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客户需求千差万别且付费意愿太弱,第三方无法在有限预算下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只能自欺欺人地采用”标准化“服务,但根本上无法解决客户痛点。因为客户的痛点是融资,无法回避,这不仅仅是给个联系方式“对接”一下就能搞定的。
因此,目前新三板真正的问题在于:缺少善于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企业股权提供定价、承销服务的新型投行。说白了就是市场上不缺“专家”,却很难找到一个甘愿弯下腰好好帮企业找钱的人。
机缘巧合,我遇到了一个新型投行团队,和两位来自九鼎、高盛的创始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他们在过去的4年里,组织起整个新三板规模最庞大的90人团队,高度分工,体系作战,融资效率和专业化程度远超个人和小团队。
该团队2016年以来服务了51家新三板公司,承销股票发行金额达60亿元,占全市场份额约5%,处于全行业领跑地位,得到了诸多业界重量级机构和企业的青睐。
有朋友对我的职位很好奇,考虑到新三板圈子里董事、总裁遍地走,我的头衔也就那么回事,不必当真。几位前辈听说我未来的工作将是帮企业找钱,一方面祝贺我加入了业界最具实力的团队,另一方面又为我担心:这可是一个辛苦活儿。
但我发自内心地确信,金融中介从来没有什么高大上,今后也没有什么快钱可赚:身为记者,我是一个新闻搬运工;身为中介,我就是一个资本搬运工。但我一定是搬得最卖力,最接地气的那一个。
新股发行,老股转让,可以先定个小目标,融他一个亿。我们为满足新三板公司融资需求,将连续派驻十几位同事持续服务同一家企业。从企业内部的价值梳理、尽调、研究报告撰写,到对4000家投资机构的路演、一对一询价,处处是60亿元股票承销经验的结晶(最后还是没忍住得瑟了一把😆)。
考虑到老板没有给我广告费,在这里就不写供职机构名字了,请感兴趣的朋友发我微信了解详情!
往期好文→→
猛戳下图👇👇关注饶叫兽公众号,查看历史消息。
作者微信号:raojiaoshou9,微博:饶叫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