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he Innovation | 助力创新·让科学"So Easy"

The Innovation TheInnovation创新 2021-06-26

导 读

“科学高冷,我看不懂……但我希望能了解更多科学动态。”


 “我其实很想知道自己领域以外的其他学科进展!”


 “有什么简便方法可快速了解学科动态吗?”



来自大众大同行小同行的疑问,有一个相同的答案:来找 The Innovation 吧!她把艰深晦涩的专业术语,用“科普化”的语言来解读,让大家都能理解科学的最新进展和突破。Surprise?! 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The Innovation的定位


背靠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年科学家群体,The Innovation生而不凡! 她矢志跨入国际高影响力综合科学期刊行列,发表有影响力的创新性研究,对全球重大科学事件持续关注。看看她的首刊动态封面(动画1)。

动画1 首刊动态封面


感觉怎么样?还不错吧!在已出版的文章中,我们既看到了《新病毒,新挑战》,也看到了《科学抗疫,合作共赢》;既有《硬科技改变世界》,还有《未来地球与可持续发展》;既有《中国天眼FAST里程碑》,还有《奔向火星》、《嫦娥探月》、《太阳耀斑》;既有《绘制人类脑图谱》,还有《肝癌治疗的最新策略》…从宏大的宇宙命运到微小的病毒防御——The Innovation关注宇宙自然,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科学最前沿(图1)。

图1 “冲出地球”----创刊词配图



二、“科普化”解读研究论文的思考


科学高冷,如何传播?

学科众多,何以解惑?

关注科学前沿,关注读者所思所想,让科学Easy to Understand,与科学零距离!

The Innovation公众号带您推开创新之门(图2),探索未知世界……

图2 期刊标识---创新之门


在公众号推文里,我们不简单重复The Innovation期刊所发表的科学论文中晦涩难懂的数据,我们努力呈现给读者的是最前沿的科学成果与更“清新”的科技创新解读,更生动的自然、人类、社会、疾病控制与可持续发展主题的新知。见所未见,变所未变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这样的研究可启发更多的创新,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三、举例说明



CASE #1

“嫦娥”月球取土,举世为之瞩目。这是在沉寂四十多年之后,人类再次从月球表面采回新的月壤样品。但是,作为一名科学爱好者,我们是否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嫦娥五号采回的月球样品和阿波罗样品有什么区别?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收获?The Innovation公众号第一时间邀请行星科学家深度解读,在嫦娥返回当天发表题为《嫦娥回家:新样品·新机遇·新突破》的科普大作。该文告诉我们,嫦娥五号选取的着陆点远离美国阿波罗计划的6个采样点,以及前苏联月球号计划的3个采样点(图3)。通过嫦娥五号提供的不同月球样品的同位素定年,可以校正月球撞击通量曲线,从而更加准确地测定10~30亿年之间的事件年龄。为月球事件测定年龄,这是多么酷炫的科学

图3 月球取土示意图

(点击阅读原文)



CASE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今日美丽中国的核心理念,但是这一理念的实现离不开科学与技术的支撑。如何科学处置固体垃圾废弃物?焚烧具有回收能源和减容减量的优势,但处置过程同时会释放出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能源收益与环境风险之间关系到底如何?The Innovation公众号文章《垃圾焚烧:是节能还是污染?这笔账要好好算一算...》(图4)从我国生活垃圾年产量及处理方式的现状出发,直观解读和揭示了垃圾焚烧净能源收益与污染物排放之间的相关性,给我们上了一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课

图4 生活垃圾的处理

(点击阅读原文)



CASE #3

“蝌蚪”撞日是个什么鬼?磁性的太阳,到底还有多少谜团尚未揭晓?太阳耀斑是太阳上的一种剧烈爆发现象。在极紫外和软X射线观测中,耀斑区通常表现为明亮的半环状结构。环顶之上,经常可见形如“蝌蚪”的暗黑结构朝向太阳运动。这些小“蝌蚪”很可能蕴含耀斑能量释放的重要信息,但科学家对其涉及的具体物理过程还知之甚少。作者发现许多“蝌蚪”非常罕见地直接撞向环顶,撞击之处温度明显升高,并伴有增强的极紫外和X射线辐射。由于不同“蝌蚪”撞日时间不同,辐射的增强是间歇性的,这为太阳和恒星耀斑期间经常观测到的准周期性脉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动画2)。

动画2 “蝌蚪”撞日的动态观测图

(点击阅读原文)



CASE #4

回望2020,我们依靠科学,创新抗疫,成功控制了“COVID-19”在中国的传播。而The Innovation也始终走在“科学战疫”的最前列。题为《保持社交距离在中国防控新冠疫情中的效果评估》文章指出,假如没有社交距离,在控制口罩使用、核酸检测时间等其他因素基础上进行模拟,湖北省内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中位数将分别达1,626,028和92,254。保持社交距离使湖北省内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降低了95.2%和95.3% 。中国通过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如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等),在三个月内扑灭疫情,取得湖北保卫战、中国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抗疫成功的经验将为其他国家提供重要借鉴(图5)。

图5 早期新冠文章的趋势分析

(点击阅读原文)


展望2021,我们进一步呼吁:按照《应对新冠病毒,全球需要更多的合作与共识》文章所提核心议题,相信科学摒弃偏见,全球携手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浩劫。寻找和开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迫在眉睫。近期的临床研究表明:法匹拉韦能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具有治愈率高,副作用小等优点。然而,法匹拉韦的抗病毒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该研究提升了科学家对新冠病毒聚合酶复制周期的了解;首次阐明了法匹拉韦与聚合酶相互作用的方式(动画3)。这不仅为新型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开发提供了结构基础,也为更有效地抗击新冠疫情做出了理论指导您还可通过虚拟合辑“STOP COVID-19 TOGETHER”了解更多本刊发表的新冠相关论文点击阅读原文)。

动画3 法匹拉韦抑制新冠聚合酶的作用机制

(点击阅读原文)



CASE #5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Ⅱ型糖尿病是最主要类型(90%)。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第九版指南,全球约有4.63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6.42亿。综合防治措施包括:①糖尿病教育,②医学营养治疗,③运动治疗,④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⑤血糖监测。除了“管住嘴,迈开腿”的六字箴言,还有什么新方法来治疗Ⅱ型糖尿病吗?将磁场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俗称“磁疗”,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中曾有过多次的争论与起伏。由于结果不一和机制不清等多方面原因,“磁疗”目前还未被广泛接受。该研究显示不同强度、方向和分布的磁场对Ⅱ型糖尿病小鼠产生的效应不同。利用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稳态磁场作用于小鼠时,可以显著降低小鼠的血糖水平并改善其症状(图6)。

图6 磁场治疗小鼠糖尿病

(点击阅读原文)



CASE #6

中国天眼FAST已取得哪些里程碑式的成就?FAST是世界最大的接收宇宙无线电波的射电望远镜。自落成以来,FAST一步一个脚印,在性能不断优化的同时取得了很多好的科学成果。FAST已经发现了超过240颗脉冲星,其中包括双星系统中的毫秒脉冲星。近期FAST还在快速射电暴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确定了快速射电暴来源于致密星磁场的物理过程,对磁星产生快速射电暴的机制也给出了严格限制(图7)。

图7 中国天眼FAST的里程碑

(点击阅读原文)



CASE #7

高催化性能的光催化剂是实现太阳能高效利用以及绿色生产的关键。实现太阳能转化的更高效“光催化剂”领域有什么最新突破?氮化碳虽为光催化领域的“明星”催化剂,但存在比表面积小、活性位点少、载流子复合严重等缺陷,距其真正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对氮化碳进行末端基团修饰,制造活性位点,调整光电性质,是提升其光催化性能的重要策略,对促进其更高效实现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有重要意义(图8)。

图8 氰基修饰氮化碳“光催化剂”

(点击阅读原文)



CASE #8


你知道海马采用“雄性繁殖策略”;你可能知道雄海马育儿袋与哺乳动物的子宫在关键基因结构上具有显著的同源性。但是你很可能不知道视黄酸在雄海马育儿袋形成和怀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图9)。

图9 视黄酸在海马雄性怀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点击阅读原文)



CASE #9

古生物学告诉我们,动物和植物“好色”可能始于白垩纪早期,因为地球出现第一朵花,因为恐龙化石中发现色素体。物理学家却说,给我一块玻璃或让老天下场雨,我可以让太阳光“好色”,因为颜色可以是电磁波。等搞清楚了微观世界后,物理学家又说,万物都可以“好色”,只要他足够小。现在我们慢慢明白了,“好色”可以是大分子,可以是光电,还可以是纳米结构(图10)。

图10 微纳结构展现地“蜥蜴”

(点击阅读原文)



CASE #10

1850年以来,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圈、岩石圈、冰冻圈和生物圈等地球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使地球持续变暖,全球平均温度已上升约1°C。在全球范围内,人类的影响可能早已超过自然变化。为了描述这种重大影响,地球科学家提出“人类世”,这是地球历史上新的地质时代。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已成为全球重要挑战。

图11 现有及理想状态化石燃料基础设施及实现1.5°C和2°C控制目标场景下的CO2排放量对比情况图。

(点击阅读原文)



怎么样,是不是有些收获?The Innovation传播科学新知,深入浅出的介绍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最前沿科学成果。这就是The Innovation期刊的故事。


关注The Innovation,传承科学精神:面向未来、启迪创新、让科学Easy to Understand!



PLUS|在不同平台推送文章


#1

  TikTok抖音账号:The_Innovation



#2

Facebook脸书账号:the.innovation.journal

       www.facebook.com/inno.journal



#3

  Twitter 推特账号:the_innovationJ



#4

  Instagram照片墙账号:the.innovation.journal



#5

  LinkedIn 领英账号:The Innovation

        www.linkedin.com/company/the-innovationj



#6

  Channels微信视频号账号:TheInnovation创新



#7

WeChat微信账号:TheInnovation创新



往期推荐


The Innovation | 模型预测: 及早识别 COVID-19 重症高风险个体

► 点击阅读


New Virus New Challenge | 新病毒 新挑战

► 点击阅读


食品源碳点:食品中会发光的小精灵


► 点击阅读


我国新冠肺炎“流行后期”的无症状感染率

► 点击阅读


3D打印技术在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机遇与挑战

► 点击阅读


The Innovation | 离子液体体系中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 点击阅读


原发性肝癌治疗策略进展与展望


► 点击阅读



期刊简介

The Innovation 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目前有178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49%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6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


期刊官网1(Owner):

www.the-innovation.org

期刊官网2(Publisher):

www.cell.com/the-innovation/home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Logo|期刊标识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创新是一扇门,让你有幸探索未知。

创新是一道光,让你总是期待惊喜。

创新是一个“1”,让你的路从此走起。

TheInnovation创新,等你……

一起推开奇妙之门,探索未知世界……


   2020年5月21日第一期出版(点击查看)

2020年8月28日第二期出版(点击查看)

2020年11月25日第三期出版(点击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