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he Innovation | 臭氧也许正在悄悄缩减你的寿命

Haitong Sun TheInnovation创新 2022-07-18

导 读

本研究通过系统性文献检索(截至2022年2月),共筛选出25项关于长期臭氧暴露与多病因过早死亡风险关系的人群队列研究,并将暴露指标统一成暖季日内最大八小时平均浓度,通过综合评述与荟萃分析,发现既往研究倾向于表明长期臭氧暴露可增加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


图1 图文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群队列研究表明长期臭氧暴露或与多病因过早死亡相关。然而,以长期臭氧暴露为风险因子的环境健康研究依然稀缺,并且早期研究对于臭氧暴露量化指标的设定众说纷纭,因而现有的流行病学证据仍存在大量的分歧。因此,英国University of Cambridge化学系大气科学中心与澳大利亚Monash University气候与空气质量研究中心合作,全面检索、评估了文献库中基于人群队列臭氧暴露-死亡风险既往研究,并通过荟萃分析整合了文献所报道的流行病学证据。

柳叶刀发布的年度全球疾病负担评估报告将室内外颗粒物与室外臭氧暴露共同列为主要环境风险因素,并于2021年正式建议未来的研究使用暖季日内最大八小时平均浓度作为优选暴露指标。因此,本研究重审较早的两篇系统综述中囊括的队列研究证据,同时收集MEDLINE, Embase与Web of Science三大数据库所收录的最新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更新至2022年2月,共计25篇进行评述(图2),并以暖季最大八小时浓度均值为标尺,对所有纳入文献的结果进行转化。

图2 文献检索流程示意图

地表臭氧作为一种无直接人为排放源的光化学污染物,其浓度受太阳辐射强度影响而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波动与冬夏差异。较早期的研究使用多种暴露指标来量化队列中个体的臭氧暴露水平,包括年平均或暖季平均的全日浓度均值、日内最大八小时均值或日内最大一小时浓度,并以选定的指标估算人群多病因死亡风险。既往的荟萃分析都未考虑暴露指标的差异性,但事实上,不同指标下的单位额外风险比(即每增加10 ppb暴露水平的HR/RR)往往代表着不同的现实意义。因此,差异性暴露指标下的风险值需要统一成同一暴露指标用于荟萃分析

美国环保署早年间提出,当观测资源不足时,可用线性调整因子来近似转换不同指标下的臭氧浓度水平。基于此经验,本研究使用1990-2019年间共计30年全球对流层臭氧评估报告联盟(TOAR)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CNEMC)地表监测网络的观测记录,借助无截距线性模型来重新标定线性调整因子(图3)

图3 指标间转换参考参数与线性模型精准度

综合了最新的研究并转化暴露指标为暖季日内最大八小时平均浓度,本研究发现长期臭氧暴露会增加全因死亡(RR = 1.014, 95% CI: 1.009–1.019)、全呼吸道疾病死亡(RR = 1.025, 95% CI: 1.010–1.04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RR = 1.056, 95% CI: 1.029–1.084)、全心血管疾病死亡(RR = 1.019, 95% CI: 1.004–1.035)与缺血性心衰死亡(RR = 1.074, 95% CI: 1.054–1.093)的风险,但对于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梗与肺癌的死亡风险,既往研究暂未发现长期臭氧暴露有显著影响(图4-6)。

图4 长期臭氧暴露相关的全因死亡风险荟萃分析

图5 长期臭氧暴露相关的呼吸道疾病死亡风险


图6 长期臭氧暴露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是健康计量与评估研究所(IHME)于柳叶刀报告中正式建议使用暖季日内最大八小时平均浓度为人群长期暴露评估指标后,首个针对性地校正了暴露指标的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整合了最新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多死因的独立风险,研究结果可用于全球臭氧暴露所导致的疾病负担评估与地区性预防政策制定。当前,长期臭氧暴露相关的队列研究大多出自欧美团队,因此,基于中国以及其他亚非拉国家的队列研究将有助于提升荟萃分析结果的泛化性,并甄别异质性的来源。日趋完备的地面大气观测系统也将有望提供更为可靠的地区化指标转换参数值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2)00042-X

本文内容来自Cell Press合作期刊The Innovation第三卷第三期以 Review发表的“Cohort-based long-term ozone exposure-associated mortality risks with adjusted metric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投稿: 2021-12-16;接收: 2022-04-05;在线刊出: 2022-04-20)。


DOI: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2.100246


引用格式:Sun H., Yu P., Lan C., et al. (2022). Cohort-based long-term ozone exposure-associated mortality risks with adjusted metric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Innovation. 3(3),100246.




作者简介

郭玉明,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气候与空气质量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澳大利亚医学健康委员会领袖计划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居住环境与健康,空间流行病学、环境污染暴露评价、以及机器学习在环境流行病学领域的应用。曾获国际环境流行病学学会Tony McMichael奖、澳大利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澳大利亚医学健康委员会研究卓越奖、澳大利亚科研之星奖。


Web: research.monash.edu/en/persons/yuming-guo


Alexander Thomas Archibald,剑桥大学Yusuf Hamied化学系副教授,NCAS英国国家大气科学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Atmospheric Science)研究员。现阶段的主要研究致力于开发最先进的化学-气候耦合模型以解决三大社会问题:人为排放对于大气成分变化的影响;大气成分变化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反之,气候变化对大气成分的反馈。英国地球系统模型(UKESM: The UK Earth System Modelling project)中大气化学模块UKCA(UK Chemistry and Aerosols model)开发的首席科学家。

Web: www.ch.cam.ac.uk/person/ata27




往期推荐

The Innovation | 温度剧烈波动加剧高温所致死亡风险

The Innovation | PM2.5暴露与肠脑轴的关联:多组学机制研究

The Innovation | 谁偷走了老年华生的记忆?

The Innovation | 亲近绿地,有益健康

The Innovation | PM2.5增加痴呆风险

The Innovation | 室外大气颗粒物污染:仅与肺癌有关?

PM2.5对呼吸系统疾病人群预期寿命的影响

The Innovation | 室内低浓度臭氧损害儿童心肺健康

The Innovation | 气温对居民寿命损失的影响




期刊简介



扫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The Innovation 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作者来自全球44个国家;每期1/4-1/3通讯作者来自海外;已被95个国家/地区作者引用。目前有190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50%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1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The Innovation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ESCI等数据库收录。秉承“好文章,多宣传”理念,The Innovation致力于在海内外各平台推广作者文章。


期刊官网1(Owner):

www.the-innovation.org

期刊官网2(Publisher):

www.cell.com/the-innovation/home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商务合作(Marketing):

marketing@the-innovation.org




Logo|期刊标识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创新是一扇门,我们探索未知;  

创新是一道光,我们脑洞大开;  

创新是一本书,我们期待惊喜;  

创新是一个“1”,我们从此走起。



第3卷第2期

第3卷第1期

第2卷第4期

第2卷第3期

第2卷第2期

第2卷第1期

第1卷第3期

第1卷第2期

第1卷第1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