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novation Materials | 热电材料的能带各向异性
导 读
能带各向异性是指沿着不同波矢方向能带曲率不同的现象。本文以两种典型近室温热电材料Bi2Te3和Mg3Sb2为例,探讨了能带各向异性与热电输运之间的关联,为利用能带各向异性提升热电性能提供了思路。
热电材料能够实现热能与电能的直接相互转化,在固态制冷、精准控温及特种电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已开发的热电材料中,Bi2Te3和Mg3Sb2均具有较为优异的近室温热电性能,这不仅与其较低的晶格热导率有关,还受益于它们良好的电学性能。
能带结构是决定热电材料电学性能的关键。理论上,能带各向异性有利于提升材料的热电性能。然而,在具体实验方面,有关热电材料能带各向异性与电输运的直接关联的认识还仍有待继续探索和完善。因此,本文以Bi2Te3和Mg3Sb2为例,对比分析了二者能带各向异性与其电输运的关联。
图1 单晶Bi2Te3及Mg3Sb2的晶体结构、费米面和室温电学性能
Bi2Te3及Mg3Sb2均为非立方晶系(图1),这预示着它们的电学输运特性通常会具有各向异性。能带各向异性是指沿不同波矢方向能带曲率存在差异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曲率大的能带可称为“轻带”,沿轻带方向输运的载流子往往具有较小的有效质量和高迁移率;反之,沿曲率小的重带方向输运的载流子具有较大的有效质量和低迁移率。从实验结果来看,不论是N型还是P型Bi2Te3,沿ab面内方向的载流子电导率均比沿着c轴方向更大,这可归因于Bi2Te3能带的各向异性,然而Bi2Te3的能带过于复杂,导致很难直观揭示其能带各向异性与热电输运特性之间的关联。
不同于Bi2Te3,P型Mg3Sb2的价带顶结构相对简单,仅有一个“盘状”的费米面且位于第一布里渊区中心,这使得其倒空间能带结构和实空间载流子输运特性可以直接对应,从而有助于厘清能带各向异性与电输运特性的关联。从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来看,P型Mg3Sb2沿c轴方向的电导率比ab面内更高,这是由于主导Mg3Sb2价带顶的是Sb的pz轨道,呈“哑铃状”的pz轨道在c轴方向电子云重叠更多,这使得载流子沿c轴输运时有效质量更小,从而具有更高的迁移率。相较而言,Mg3Sb2的导带底主要由Mg的s轨道贡献,近似球形的s轨道使得N型Mg3Sb2的迁移率/电导率各向异性较弱,且与实验结果相符。
不同于迁移率和电导率,能带各向异性对Seebeck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单带模型且声学声子为主导散射机制的情形下,半导体材料的Seebeck系数仅与约化费米能级的位置有关,而与其态密度有效质量无关,从而可能表现出几乎各向同性的性质。由于能带各向异性对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的影响不同,这使得利用能带各向异性提升功率因子成为一种可行的策略:对于各向异性的能带,当载流子沿轻带方向输运时,材料将展现出更高的功率因子。
不过,若考虑进一步提升材料的热电性能,热导率各向异性也不能忽略。从实验结果来看,单晶Bi2Te3及Mg3Sb2沿c轴方向的晶格热导均更小一些,表现出一定的各向异性,这可归因于它们的成键特性,即沿着c轴方向键合强度更弱。对于P型Mg3Sb2而言,由于载流子的轻带传输方向和晶格热导率较低的方向均为c轴方向,这导致该材料c轴方向的热电优值显著高于其ab面内。这一结果对于探索利用能带各向异性提升热电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总结与展望
本文以Bi2Te3及Mg3Sb2两种具有能带各向异性的室温热电材料为例,探讨了能带与成键各向异性与热电输运特性关系。对于具有能带和成键各向异性的材料,有望借助于其各向异性特征实现更高的热电优值。
责任编辑
贺杨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陈翔宇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www.the-innovation.org/materials/article/10.59717/j.xinn-mater.2023.100004
本文内容来自The Innovation姊妹刊The Innovation Materials第1卷第1期以Commentary发表的“Band anisotropy in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投稿: 2023-05-28;接收: 2023-06-01;在线刊出: 2023-06-05)。
DOI: https://doi.org/10.59717/j.xinn-mater.2023.100004
引用格式:Liu J., Li A., Fu C., et al. (2023). Band anisotropy in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The Innovation Materials 1(1), 100004.
作者简介
付晨光,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半导体热电材料及器件、拓扑量子材料的反常热电输运、固体材料的电声结构。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Commun., Adv. Mater., The Innovation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7项。曾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奖励。担任The Innovation期刊学术编辑。
朱铁军,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获国家高层次人才资助。主要从事热电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等方面的研究。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迄今在Nat. Commun.,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dv. Energy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The Innovation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2021年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热电分会共同主席,是The Innovation Materials副主编。
往期推荐
| |||
| |||
| |||
| |||
| |||
| |||
|
The Innovation 简介
扫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The Innovation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作者来自全球54个国家;已被126个国家作者引用;每期1/5-1/3通讯作者来自海外。目前有196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50%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7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The Innovation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ESCI,INSPEC,EI等数据库收录。2022年影响因子为32.1,CiteScore为23.6。秉承“好文章,多宣传”理念,The Innovation在海内外各平台推广作者文章。
期刊官网:
www.the-innovation.org
www.cell.com/the-innovation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商务合作(Marketing):
marketing@the-innovation.org
Logo|期刊标识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创新是一扇门,我们探索未知;
创新是一道光,我们脑洞大开;
创新是一本书,我们期待惊喜;
创新是一个“1”,我们一路同行。
The Innovation 姊妹刊
生命科学 第1卷第1期 | 地球科学 第1卷第1期 | 材料科学 第1卷第1期 | 医学 第1卷第1期 |
The Innovation
第4卷第4期
第4卷第3期
第4卷第2期
第4卷第1期
第3卷第6期
第3卷第5期 | 第3卷第4期 | 第3卷第3期 | 第3卷第2期 |
第3卷第1期 | 第2卷第4期 | 第2卷第3期 | 第2卷第2期 |
第2卷第1期 | 第1卷第3期 | 第1卷第2期 | 第1卷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