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帮”赝品进大学博物馆:谁是受害者?
评论君说
发现自己收藏了赝品,有人认栽,有人则拉拢一些所谓的专家或机构背书,给赝品打造一张名义上的"身份证"。
重庆大学博物馆的陶俑展品(局部),被指“这件较大的三彩女俑挂的是现代才有的洋蓝”
在餐饮界,老板们新开张,最怕的就是刚放完庆祝的烟花,就有顾客吃出了苍蝇或头发。最近,重庆大学博物馆就遭遇了类似的尴尬。
10月7日,重庆大学博物馆在虎溪校区开馆,并举办了"大象有形--中国古典造型艺术展"。10月14日,便有收藏界自媒体发布题为《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的文章,质疑部分馆藏文物系赝品:"商代兽面纹牛鼎",型制模仿中国最重青铜器后母戊鼎,却改用了似兽非兽、似牛非牛的图案;"汉代雁鱼铜灯"来自平朔秦汉墓或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但是省掉了不少细节,体积却比它们大了十倍有余,成了"雁鱼铜灯plus";还有电镀金镶、人工合成绿松石的金乌龟……
铜车马,被指为“改装版版铜车马,体量硕大,通体错银。”
质疑文章有图、有视频、有介绍、有对比、有分析。看得出来,这个是参观者中的"不速之客",花费了一番功夫。
对此,10月15日上午,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重庆大学博物馆是一个民间博物馆,未在该局报备审批,已就此事介入调查。同日上午,重庆大学宣传部表示,学校正在开会讨论此事,稍后会有正式官方通报发布。(随后,重庆大学回应称已成立工作组进行核查)
乌龟,被指“把电镀工艺和人造宝石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
此前,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原副院长、同时也是这次藏品捐赠者之一的吴应骑曾表示,"这些文物都是经过相关专家鉴定的,非常珍贵的文物占到60%以上。"如今被大面积质疑,究竟孰真孰假,还有待权威的鉴定和调查。
不过,可以提个醒的是,类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了。2013年7月,文史作家马伯庸参观完"冀宝斋博物馆"后,心绪难平,在博客上发布了一篇《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记录并质疑了冀宝斋博物馆的"奇葩"展品,引发热议。
而在收藏界,早就有一群人被称为"国宝帮",意指那些收藏理念执著并且非常自信(至少是对外界装作很自信),囤积了大量赝品的民间收藏者。2015年12月,"国宝帮"的代表人物、号称身价几十亿的卫梦强,站在了被告席上,他因涉嫌诈骗罪和倒卖文物罪,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国宝帮'受审第一人"。
重大博物馆的展品,被指“地摊货 ,硅胶模做的,模具太软,所以脸都变形了”
2016年,时任中国文物报新媒体部副主任王超,就撰文分析指出,现在的一些"国宝帮"和传统的民间收藏家不同,他们往往不具备收藏的知识,也不是为了实现精神层面的超越,而是希望通过收藏和建立非国有博物馆,获取经济和政治利益。
当这些人发现自己收藏了赝品,怎么办?有人选择认栽,有人则通过拉拢一些所谓的专家或机构背书,甚至成立伪学术组织,给赝品打造一张名义上的"身份证"。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有了"身份证",工业品也就成了"古董"。
10月15日,澎湃新闻实地探访发现,被质疑部分馆藏系“赝品”的重庆大学博物馆已闭馆
此外,还需强调的是,在藏品展出上,仿制品是仿制品,赝品是赝品,在性质上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是仿制品展出,就应该标明,不能打肿脸充胖子,以假乱真。
所以,还请一些机构单位,睁大自己的眼睛,努力提升专业水平,不能被利用了。重庆大学是一块金字招牌,不该被糟蹋。如果明知是赝品,偏要为其正名,那恐怕就不是一副受害者的形象了,而是合谋者的形象。其背后也就不仅是专业问题了,更是法律问题。
※ 编辑|沈彬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