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量造假浪潮退去,只剩“网红”在裸泳|澎湃社论

社论 澎湃新闻评论 2021-01-29


评论君说

       在网红流量造假的狂欢中,肥了的只有从事流量造假的黑色产业,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权益。


图片来自网络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来势凶猛的“网红带货”正成为最受商家追捧的新兴销售模式。“十秒卖出上万件产品,2小时销售额数亿元”“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佳琦OMG”等铺天盖地的宣传阵势,难免让广告投放者为之心动。


但日前,一篇炮轰流量造假的扒皮文,掀起网红带货的盖头一角。某美妆网红微博粉丝有380万之多,但活跃可投粉丝数仅为1.02万。虽跨平台坐拥众多流量,但作品寥寥且多为粗制滥造,更有用户直言,“都是用钱刷的播放量,自娱自乐,楼上楼下全是机器人。”投放广告的创业公司,更是怒斥该网红流量造假,商家花钱投放广告,都打了水漂,没有丝毫商业转化。


借助于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兴起,“网红带货”俨然成为电商生态链上重要的一环。相对于找同质化、广告代言要价不菲的明星代言,不少商家将目光投向了网红。不少素人网红,结合自身经验,发布美妆、日化品、护肤品等生活类产品的评测,因为更贴近普通人生活,公众接受度高,在宣传产品,提高商业转化率上有其自身优势。


但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广告投放需求的增长,跟不上大小网红更新迭代的速度。当头部网红占据了多数市场资源的情况下,不少尾部网红(小网红)就动起了流量造假的歪脑筋。


小网红带不动货,为何却能带动流量?事出反常必有妖,其实她们的操作并不复杂,通过刷量黑产平台买数据,只要钱到位,粉丝量、转发量、点赞量、播放量,万物皆可刷。部分“网红带货”背后更是存在虚假宣传泛滥,产品质量不过关。直播数据造假成灾,暗藏灰色产业链。付款方式随意,退换货维权难等乱象。


广告主的投放费用,竹篮打水一场空。网红为了代言赚钱,对产品不加甄别,不少“三无产品”在网红的“忽悠”下,被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买回了家。衡量产品价值的标准,变成了流量造假之下的虚假口碑,导致部分商家不想办法提高产品质量,只用心钻营如何刷单提高销量,做成一锤子买卖。这种恶性循环的商业模式,侵害的是整个产业的正常肌理。


10月1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态将严查“网红带货”中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淘宝平台也表示将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电商直播乱象进行整治。可见,市场监管层面已经意识到网红带货,流量造假的危害,将联合商业平台加以全面清理整治。


在这场网红流量造假的市场狂欢中,肥了的只有从事流量造假的黑色产业,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权益。被割韭菜,为之埋单的还是消费者。


流量变现是互联网基本的商业逻辑,网红与粉丝之间的黏性与交互性,进行商业转化,进而变现也无可厚非。然而,始终要牢记的是,消费者才是市场的根基,优质产品才是抓牢用户的根本。别搞成,一旦流量造假的浪潮退去,只剩“网红”在裸泳。



    ※ 编辑|沈彬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治理租金贷,要“排雷”更要“降火”|澎湃社论

大学博物馆不能闹低级笑话|澎湃社论

回应的温度里,有做事的态度|澎湃社论

一摞摞发现钞的书法赛,较的是什么劲?|澎湃社论

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把好事办好|澎湃社论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