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擅自泄露客户信息,中信银行不能轻描淡写

于平 澎湃新闻评论 2021-01-29


评论君说

     中信银行工作人员对于客户隐私缺乏起码敏感,相关流程形同虚设。背后的隐私泄露的违规成本过低,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作者 |于平


5月6日,知名脱口秀演员池子(本名王越池)在个人微博公开举报中信银行,称中信银行上海虹口支行未得到他授权,便将其个人账户流水提供给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且表示“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中信银行事后道歉,并表示已处分相关员工,并对支行行长予以撤职。


个人账户流水,不仅是一组组数字而已,它也是个人收入和消费的记录,牵涉到大量个人隐私信息。中信银行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把这些信息提供给第三方,不仅背离了行业的规范,也视法律为无物。这起事件和中国银行原油宝风波一样,颠覆了民众对于银行的信赖。


如今,中信银行虽然已经道歉,但同时把责任推到具体员工身上,称“我行员工未严格按规定办理”。换言之,在中信银行看来,这只是一次工作失误。如此定性,未免有些轻描淡写。此外,中信银行只字不提赔偿问题,更让所谓的“道歉”,诚意大打折扣。


中信银行强调,“在客户信息保护方面,我行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及流程”,但这样的制度及流程,为何如此不堪一击?中信银行在客户信息保护上是否存在风险敞口,显然是无可回避的疑问。这样的事情,是个别分行的个别现象,还只是冰山一角,更值得追问。


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的法官,中信银行发生了如此严重的客户信息泄露事件,却由自己来查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这件事到底源于工作人员的失误和不规范,还是银行讨好大客户而无视客户隐私安全,作为利益相关方,中信银行自己恐怕说了不算。理当由监管部门和警方介入调查,才能给出一个有公信力的结论。倘若这个事情背后,还有其他类似问题存在,恐怕将涉嫌犯罪,当追究到底,不能一纸处分就画上句号。


中信银行工作人员对于客户隐私缺乏起码敏感,相关流程形同虚设。背后的隐私泄露的违规成本过低,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银行擅自泄露客户个人流水,早已不是第一次。之前媒体曾报道,广州某公司职员离职后与公司产生劳动争议纠纷,公司向案涉银行提取小申在该行的三年内的工资入账明细,银行却将三年内小申账号的全部交易明细提供给了该公司。这件事被闹上法院,最终法院判决银行赔偿当事人经济损失100元。


这个案子与现在的中信银行事件,几乎如出一辙,银行同样将隐私泄露归咎于工作“失误”。然而,区区100元赔偿,既无法弥补当事人所受到的损失和伤害,对于对财大气粗的涉事银行也没有任何触动,更不能让整个行业引以为戒。隐私保护亟需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倒逼银行、电信等企业完善内控,扎紧客户信息保护的篱笆。


银行,最重要的就是信誉,失去了客户的信任,银行也就失去立身之本。中信银行发生的泄露个人账户流水事件,对该银行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这对于整个行业也是一个警示。客户信息安全的生命线不容失守,像保护存款一样保护个人信息,这应当成为共识。














































































































    ※ 编辑|程仕才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久违了,黄鹤楼

女博士离职遭天价索赔,地方高校留人如何走心

蒋凡和阿里的这段,留下的究竟会是什么

“社区万能章”瘦身,为基层减负撑腰

别再让导盲犬委屈地哭了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