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评论君说
节约一张纸、一支笔或一度电,对于政府机关的运作并没有多少影响,但意义是重大的。
作者 |方圆
李克强总理7月23日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要求,在经济下行和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要坚决做到过紧日子,节用裕民、俭以养德,把钱用在刀刃上,全力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让勤俭节约成为每个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习惯。
总理这一要求中的关键词,“每个”“习惯”。这也是当前各级政府要坚决做到过紧日子的难点和重点。
今年中央政府带头,把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确定了压减指标。对此,有一些同志觉得,只要达到这些指标,也就完成了过紧日子的任务。这种认识似乎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它潜伏着一种“被动意识”——是“你要我节约”,不是“我要节约”。有这样的想法,就难以做到每个人自觉地养成勤俭节约的日常行为习惯。
事实上,让勤俭节约成为每个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习惯,不仅是“完成压减指标”之必须,而且也是提升政府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风尚之必须。
对于勤俭节约的理由,我们大家都懂。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良性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勤俭节约是美德。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家庭,或是国家,这个美德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这个道理为什么行动起来,特别是在对待公款公物的节约上就比较困难了呢?勤俭节约于私相对比较容易,于公就比较难了?这恐怕也是一个“习惯”问题。
这是另一种“习惯”。这些年,国家高速发展,统合实力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工作环境(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变化,财政多了,手中财权也大了。与此同时,一些政府人员讲排场,搞铺张,追奢华的作派也渐渐地扩展,少数人的大手大脚支出财政费用成为了一种习惯。一些政府机关的这种不良习惯,自然淡化了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勤俭节约行为习惯,进而使原本可以通过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体日常行为达到的“隐性”压减指标,成为空话。
让勤俭节约成为每个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习惯,需要加大日常教育。现在有些政府机关人员对勤俭节约好像不那么讲,缺失了一种“浪费为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对于一个干部的考察评判,其是否勤俭节约并不列入其中。“俭能养德”,因为俭本身也一种德。政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转变作风,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杜绝工作中的浪费,杜绝办公用品、水电的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自觉性,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遵守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赞扬。这些德,也应当成考察评价干部的题中之义。
在艰苦的年代,我们用勤俭节约渡过难关,在富裕年代,更要用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我们的品德。何况我们并不太富裕,很多东西都是我们消耗不起,浪费不起的。每个政府人员都要行动起来,从节约点滴开始努力工作。
或许,我们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节约那么一张纸、一支笔或是一度电,对于政府机关的运作并没有多少影响,但是其意义依然是重大的。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让勤俭节约每个政府工作人员成为日常行为习惯,就会形成全社会的共鸣,成为一种良好社会风气的示范,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 编辑|甘琼芳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宣扬仇恨”不是“出圈”,而是越界从上游把“约会强奸药”严管起来
让“假人”没有容身之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舆论反转多因“事实跑不过口水”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