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女举报父母“逼婚”,明智!
评论君说
她用最合理的方法、最小的“成本”,最有效解决了她人生的一大难题。
婚礼气球 潇湘晨报 图
作者 |方圆
广东茂名高州市云潭镇17岁的张某依姑娘,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走进镇政府,向妇联举报父母“逼婚”:父母未经她同意,给她定下一门亲事,但她不想结婚,还想继续读书,希望妇联帮助她。
接到举报后,云潭镇妇联向镇司法所反映了情况。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告知张某依,她父母的做法违反了《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并当场打电话向张某依的父母宣讲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立即停止这场违法的婚姻。
也许,有人会觉得张某依这样举报父母有些“过”。传统论理中,不是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之说吗?但倘若张姑娘为父母“隐”,会有什么后果呢?
第一,张某依心里始终是不能接受父母安排的结婚对象的。从第一次见面到婚礼前,双方一共才见了6次,且“都是父母安排的”。当婚期越来越近时,她愈发觉得自己“像是陷入了一个噩梦”。可见,张某依对这种非自愿的婚姻是有抵触和恐惧心理的。
第二,张某依将《婚姻法》中关于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念给父母听,试图打消他们的念头。但他的“挣扎”像是微风入林,吹不动一根枝干。张某依的父母坚持“逼婚”不松口。可见张姑娘的父母对“逼婚”是强硬的。
基于上述两条,如果张某依被“成功”逼进了洞房,其后果,不可能是喜剧。因此,张某依为了摆脱噩梦,唯一能够求助的只有政府了。她选择了正确的方式。
婚姻是人生大事。婚姻自由,本质是在法律框架内的个人意愿自由。任何人不得强迫当事人的这种意愿。这是文明社会前行的必然要求。
张某依从小生活的云潭镇,位于广东经济相对落后的粤西地区,四面环山。初中毕业后即外出打工,数年后回老家相亲、结婚,是云潭镇一些女孩的共同经历,但为一名17岁少女安排婚事,在当地很多村民看来,还是十分少见。
但是,少见不等于没有。现实中,尤其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像张某依这种被“逼婚”的事更非少见。在“父母之命”的强压下,一些年轻人,甚至是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就“被结婚”了。
怎么办?我们当然不是提倡每个当事人都在一开始就去举报父母的“逼婚”。如果遇到如张某依这种情况,也可以先与父母沟通,或者请亲朋好友一起劝说父母。父母坚持不改变“逼婚”决定,则应当向政府,向妇联等有关组织举报。
17岁少女举报父母“逼婚”的明智之举,在于她用最合理的方法、最小的“成本”,最有效解决了她人生的一大难题。而这种明智,恰恰是建立在对政府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婚姻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因。各级人民政府,尤其是基层组织,在处置婚姻家庭问题中,都当像云潭镇政府和妇联那样,“事事重视,件件落实”。生活中,有的婚姻家庭矛盾因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最终酿成惨剧,其中就有个别基层组织处置不负责的原因,导致了当事人陷入“无助”的地步,甚至走上绝路。这样的教训,并不少见。
从这个意义上说,17岁少女举报父母“逼婚”,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同样值得称道的,应当是当地基层政府和妇联的“明智”。
※ 编辑|甘琼芳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当以全面调查迅速消除《平安经》之恶劣影响面对这个B+,我们能为白湘菱做些什么
“中国荧屏第一人”沈力,化滴水为河流
中学宣传栏宣扬“贞洁观”,又一张“女德”画皮
醉驾干部被开除党籍,那“不测酒精”的问题呢?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