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大的抗御灾害能力从哪里来|澎湃社论

社论 澎湃新闻评论 2021-01-28


评论君说

      只有平时做好扎实的基本功,灾害来临时,我们方能临危不惧。


王家坝闸位置示意图  央视新闻 图



8月18日,在安徽蒙洼蓄洪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中华民族在和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斗了几千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但是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是人与自然要更加和谐,要顺随自然规律,更能够摸得到自然规律。同时我们需要培养强大的抗御灾害能力。”


今年中国很多区域遭遇洪灾,各地都在为防洪抗灾、减少损失而努力。在做好眼前工作的同时,有必要边做边总结经验教训,尤其要思考我们的抗御灾害能力是不是足够。


抗御灾害能力不只是面对洪灾时奋勇不屈的精神,还包括整体的防洪基础设施以及配套的保障制度。比如蓄洪区的设置,就是人们千百年来和洪水拼斗所总结出来的经验。而蓄洪区如何规划,如何在关键时刻启用,如何在抗洪和减少民众损失之间寻求平衡,则需要一系列细致周全的部署。这些都可算是基本功,只有平时做扎实,洪灾来临时才能见成效。


央视新闻 截图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应该说,这些就是提高抗御灾害能力的具体方向。以防为主、常态减灾、灾前预防等,考验的都是基本功。


防洪基础设施相比于其他公共设施,很重要的特点是,其使用率可能没有那么高,如果没有洪水天灾,公众很少会关注到,各种监督力量也有可能忽视。但一旦洪灾来临,临场发现漏洞的话,要付出的代价则可能极大。因此要提升这方面的基本功,需要更有针对性的监督。


就在不久前,江苏南京的秦淮河防洪大坝就被曝光,大坝的“肚子里”被掏空建了多家餐厅、酒吧。如果不是今年疫情特殊,这种违规乱象可能还不会引起重视。如果这样的破坏不被及时制止,潜在的安全隐患不被及时堵上,今后一旦遇见更严重的汛情,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除了监督之外,必要的投资也不可或缺。此前有媒体报道指出,今年洪灾暴露水利投资短板。有些城市的防涝系统还是问题重重,中小河流更是防洪建设的薄弱环节。这和各级财政投入的政绩考量可能有关系,钱花在使用率看起来不高的防洪基础设施上,对有任期限制的官员来说,可能不太“划算”。这类极其重要而成绩需要长时间才能体现的投资,需要更高层面的规划和推动。


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很大一部分就是与灾害斗争的历史,灾害记忆刻入了我们的基因,与灾害的斗争也让我们不断变得更强大。在新的社会条件、技术条件下,我们有能力更科学地认识自然规律,并顺随自然规律做更多有效的努力,最终培养出强大的抗御灾害能力,减轻每个家庭、每个个体在灾害中可能受到的冲击。
















































































































    ※ 编辑|沈彬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为PKU患儿打开审批绿色通道|澎湃社论
现金不招待见,该有解决方案|澎湃社论
头顶国徽,当负其重|澎湃社论
粮仓与饭碗:需每一个人的身体力行|澎湃社论
书声回归城市,城市回归日常|澎湃社论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