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手机性能过剩?伪命题背后的真问题

熊志 澎湃新闻评论 2022-06-23
   

       手机性能过剩是伪命题,不意味着它不会带来问题。



 | 熊志


手机性能过剩了吗?


这两天,在微博热搜话题上,关于手机性能是否过剩,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在新手机和新功能不断推出的今天,依然有很多用户用着老款手机,没有换机的欲望。


手机性能过剩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在一些头部品牌新机发布引发的换机潮中,这类讨论时常会出现,而它背后的核心问题便是,越来越高的手机性能,我们到底用不用得上?


确实,智能机时代开启以来,全球的手机产品都在飞速迭代。作为普通用户,我们能感受到一些显而易见的变化,比如拍照越来而清晰、内存越来越大、续航能力越能越强……


智能手机的更新迭代速度,直观地呈现了“摩尔定律”——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在形容处理器性能提升时曾总结道,“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


不过,对于手机性能,不是所有人都有极致的追求。比如我们的父母,或者一些只是局限于接打电话、微信聊天的低需求用户,更快的处理器,更高的帧率,乃至更大的内存,对他们而言,确实是过剩而又多余的。


但即便如此,在我看来,所谓手机性能过剩依然是一个伪命题。


当前的手机市场,是一个竞争相当充分的市场,如果没有高性能追求,那么还有大量的性价比手机可供选择。所以,手机性能过剩的判断,所暗含的用户为一些不必要的性能提升埋单,这种担忧其实是杞人忧天。


再者,不同用户的需求不同,随着各类APP的更新升级,对手机性能的要求也在提高。比如我这样的苹果前几代产品“钉子户”,因为使用短视频、直播、游戏等多种APP,就明显感觉到手机性能存在瓶颈,有强烈的换机冲动。


其实对很多数码爱好者、智能手机发烧友来说,手机性能不仅不存在过剩,反而还有很大的提升余地,这才有电子产品“买新不买旧”的说法。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手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进步,恰恰是高端需求导向的结果。用户对性能追求到极致,手机厂商才有足够的动力去研发突破。


手机性能过剩的结论,本质上是站在一些中低性能需求用户的视角。但如果只是基于接打电话等基础性功能,那么,几年前开启的智能手机潮流,都会显得没有必要。但退回智能手机潮流前,有多少人能想到,智能手机开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乃至重塑经济和商业版图?


直到今天,依旧有很多人不用手机打车,不点外卖,不网购,像我爸至今还是用老人机。但你显然不能说,这些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多余的。


当然,手机性能过剩是伪命题,不意味着它不会带来问题。在这种讨论背后,至少有两种担忧值得我们注意。


其一,手机性能不断提升,功能日益完善,它所代表的技术进步,无疑会加剧一些不善于智能机的用户和社会发展脱节的局面。那么,如何保证他们不被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所抛下?


其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发展,已经不仅是一种需求导向了,它自身就是在制造需求,并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基于此,我们又如何避免被手机代表的科技力量“奴役”?


这两个问题,是一体两面的,其解决,需要人与手机、人与科技的持久磨合。




编辑|王磊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更多澎湃精彩短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