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稳就业要多用市场化、社会化手段|澎湃社论

社论 澎湃新闻评论 2023-02-28
   

       更多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就业岗位,找准了稳就业的关键所在。




7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力稳岗拓岗的政策举措,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会议指出,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稳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6月份就业形势较4、5月份好转,但稳就业任务依然繁重,要坚持就业优先,以发展促就业,以稳就业支撑经济加快恢复和平稳发展。


“头等民生大事”“重要支撑”“就业优先”……国家层面对就业的重视,以及稳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业一头连着生产,另一头连着民生,再怎样强调都不为过。自2020年年初疫情发生后,社会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失业人群一时增加,这在客观上更加突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迫切性。


当前经济环境下,不少地方出现了财政紧张的状况,再单纯地靠金融和财政手段拉动就业,成本高、收效微,同时也在累积风险。这次会议提出,一是要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二是要更多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就业岗位,找准了稳就业的关键所在。


保市场主体,就要继续减轻企业负担。疫情环境下,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直接影响。尤其是那些吸收大量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往是生产端的企业,本来利润率就不高,由于人员集中,又很容易遭受疫情影响,可谓难上加难,对于它们的困境既要及时感知,也要尽最大力度疏通。


而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又是解决就业人口的主力,每一家企业活下来、健康地活下去,都是给员工及其家庭提供持续性的生活保障。过去几年,政府给中小微企业减了很多税,这是好事;但这些企业仍然需要更加全面的帮扶,如提供资金支持、改善生产环境、打通产业链条等。


与传统的集聚型生产模式相反,近几年,“灵活就业”蓬勃兴起。很多失业者找到了自己的兜底工作,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自媒体人,网络主播手等。细看这些行业,基本来源于互联网,且规模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应重新审视,继续支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在创造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让经济发展更安全。


当然,灵活就业有灵活的一面,也有缺憾的一面,如稳定性不足、劳动保障不健全等。此次会议提出,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依托国家统一平台参保登记,提升社保缴费、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等便利度,这就是社会化的手段。当“灵活”搭配了“稳定”,这部分人的就业才算真正夯实。


还要认识到,努力提升消费,同样可以间接促进就业。消费处于市场循环的末端,消费疲软,生产和经营自然随之收缩,用人需求和就业岗位自然不足。眼下,全国不少地方都在通过发放消费券、鼓励夜经济等刺激消费,具体到重点行业,如汽车购置税减半、大额补贴,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撬动了很大的消费市场,值得持续推广。


此外,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样必不可少。近期,有的企业不敢招聘曾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康复者,有些公共场合甚至不让他们进入。对此,必须坚决制止,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消除对病毒的恐慌,让疫情防控法治化,从源头保护“阳过”人员的隐私,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歧视。


稳就业,是一道综合性考题,它既需要来自政府的精准施策和保驾护航,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规范有序、温暖友善的就业环境。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社会化”稳就业的一环,要积极做出个人贡献。




编辑|王磊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