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节体育课,不算多|澎湃社论
每天一节体育课,让每一颗种子以更轻松的方式破土而出,尽情地挥洒汗水和青春。
”
8月31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四实验小学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足球技能。新华社 图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印发《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从2024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时为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年级至初三每周3节体育课。而深圳市教育局的规定,进一步增加了体育课的数量,也体现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体育课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身体素质,理应得到刚性的保障。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指标连续多年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而许多学校内的体育课课时数量和教学质量均得不到保障,也导致同学们缺少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
就此而言,每天一节体育课,不算“多”。说到底,针对体育课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出台明确规定,是为了提升孩子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值得点赞。
也应该看到,在体育课的保障方面,此前并不缺乏相关规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规定,从2022年9月起,“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仅次于语文、数学。
换言之,有了明确的要求,执行能否跟得上?毋庸讳言,实操层面还有一些系列问题需要得到解答。比如,体育课数量上去了,但体育老师的数量以及专业素质跟得上吗?每天一节体育课会如何安排,如何考察其达到的实际效果?
这并非杞人忧天。从一些学校的实际状况看,体育设施不够齐全、体育老师的数量相对有限,体育课程的设置比较单调,都可能导致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高,甚至沦为“自由活动课”,不能起到体育锻炼的实际效果。
此前有媒体对1513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5%的受访者认为体育课的运动强度低、达不到效果。而“不喘气、不出汗”的体育课,反过来也会影响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因此,体育课不仅要“上足”,还要“上好”。强化场馆设施供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同学们真正享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体验到身体强健带来的好处。
《实施意见》还专门强调,建立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机制,把学校体育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校体育条件保障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与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校长绩效考核相结合。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和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每天上一节体育课,就得“动真格”的。体育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副课”,想要让孩子们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积极向上的精神,就要为他们营造适宜运动的成长环境。每天一节体育课,让每一颗种子以更轻松的方式破土而出,尽情地挥洒汗水和青春。
编辑|李勤余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