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晚自习存废,不妨也听听孩子的意见

林静 澎湃新闻评论 2024-04-17
   

       想要调和家长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关键是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




文  |  林静


近期深圳多所初中取消晚自习的消息引发关注。事关晚自习存废问题,不少家长群吵翻了天。


起因是一则网民留言。去年12月,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一位深圳初中生家长写道:因居家学习效果不理想、晚自习后接孩子可错开晚高峰堵车等原因,全班共有12位家长自愿组织起晚自习班,家长们轮流值日监督,方便孩子延时在校完成作业。但此事被叫停,由此家长们申请官方出面“制止错误指导意见”。


然而,一边是补习派的“家长阵线联盟”,想方设法给孩子开小灶,利用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赢在分数线,奔走呼吁晚自习不可废。另一边却是少数减负派家长的不满。同样是深圳,另有家长留言直指某校强制九年级学生上晚自习,经其多次反映情况,该校“屡教不改”,望官方责令该校停止晚自习。


出台“双减”政策,目的是切实为学生减负。现实中,有些家长乐见孩子书包变轻,稚嫩的肩膀不再扛着过重的学业负担,找回逝去的童年,重拾自由呼吸的空间。另一些家长却焦虑不已,“不患寡而患不均”——担心自家孩子减了负,其他孩子却补了课。高悬头顶的考试指挥棒,“多考一分、干掉千人”的残酷竞争,让家长们很难淡定。


面对晚自习存废引发的争议,深圳市教育局回复称,理解家长心情,但综合考虑在校时间、学业负担、身心健康以及家庭教育、亲子交流等因素,不提倡初中阶段开设晚自习。类似的争议,也绝不限于深圳一地。对此,教育部门给出的方案多是确保“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以自愿为原则,不搞“一刀切”。


对教育工作者而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常识,也是应当贯穿于教育始终的理念。如果说,有教无类体现教育机会平等,那么因材施教,则是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实现差异性公平,让学校不至于变成“成材料有余,成人才不足”的牢笼。


从学校角度来说,落实“双减”政策,不能变相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必须坚持“减负不减质”的原则不动摇。与此同时,切实给有困难的家庭提供必要服务,让学生真正自愿决定是否参加晚自习,不借势搞成内卷补课。


正如网络热梗所说,“关键的问题在于找到问题的关键”。想要调和家长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关键是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


孩子要生活在未来,家长拥有的却只是过往的经验。缘木求鱼,很可能南辕北辙。更有甚者,逼迫孩子走根本不适合的“直路”,反而成了人生最大的弯路。成绩不是通往成才的唯一道路,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面对挫折的勇气和魄力,才是接受教育的真意。


究竟该不该设晚自习,请家长们先别急着举起“投诉”大棒,不妨跟孩子坐下来好好聊聊,真正听听他们的意见。




编辑|王磊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