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战疫”纪事二三件
戴口罩
疫情宣布初期,我出门采购物品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戴口罩”。我走在大街上,发现戴口罩的人寥寥无几,而戴口罩的人对于未戴口罩的人来说,就像看见“外星人”一样——很多人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你。这让我想到,很多人(包括某些国家)在面对危机时,是一种后知后觉,从而错过了最佳防御期。 令我们感到庆幸的是,乌国政府面对疫情,反应是及时的,采取措施是到位的。只是民众的反应还是滞后了些。当然,疫情初期,很多人是买不到口罩的。因为在疫情宣布之前,我想采购一些口罩,但是我跑了好多家药店都说没有,药店的营业员跟我说,“你看,我都没有口罩戴”。这让我相信,此时已买不到口罩了。 疫情宣布之后没几天,乌政府就宣布“全民戴口罩”的法令,对出门不戴口罩者处以70美元的罚款。而那时,乌政府已大力生产口罩,总统下达命令,必须要日产500万只口罩,以保障民众都能买到口罩。我还特地问了学生能否买到口罩(因为那时使馆已发了口罩,没有去药店),学生说,现在可以买到口罩了,一只口罩价格大概2元钱就可以买到了。不得不说,乌政府的执行力是值得令人点赞的。
现在走在大街上,别人不再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你,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这也说明了一些亘古不变的道理——“人是环境的产物”,“习惯成自然”。刚开始戴口罩时,我也觉得很别扭,很不适应,但是现在已经适应了,不戴口罩反而会引来“惊讶”的目光,进而令人“退避三舍”。
03
人是有“社会性”的
乌政府下达了最“严酷”的封锁令:全面封锁边境,停学,停工,停交通,禁止私家车上路,禁止60岁以上的人出门,关闭巴扎(菜市场),民众只能就近出门采购物品。疫情刚开始,以为两周就能控制住了,可是疫情持续了两周,又两周,再两周,封锁仍在持续.....
很多人被憋得没办法,只能晚上出门溜达,楼下的老太太也忍不住出门坐在楼下的长椅上透透气。这说明,人是有“社会性”的,或者说“群体性”,人之于社会,好比鱼之于水,鸟之于长空。人离开了社会,就会变得压抑、焦虑、透不过气来。于是,乌政府又规定,可以在住房附近200米范围内出门溜达。 可是,逐渐地人们由出门溜达,变成了出门聊天。朋友跟我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晚上楼下出现了一群大妈在聊天的声音。疫情刚蔓延到乌国时,人们面对新冠病毒的心理是害怕和恐惧的,可是在这段时间的持续刺激下,人们逐渐变得“麻木”了,很多人不自觉地放松了警惕。 特别是最近,乌国新冠病例已治愈3/4了(目前未治愈的不到500例),塔什干市由于多日未出现新增病例,于是政府就放松了对塔什干的管控。私家车可以上路了,一些店铺可以开门营业了,街道上已重现了往日的车水马龙,而一些民众更是放松了警惕,随意与人见面交谈不说,有一些甚至戴着口罩却将鼻子露在外面。其结果是,刚放开管制两天,塔什干市新冠疫情就出现了“报复性”反弹,9日当天就出现了61例病例。
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啊!“战疫”不到最后一刻,我们决不能放松警惕,否则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希望在“战疫”区的同胞们朋友们,保重身体,提高警惕,坚持“抗疫”,直到胜利!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国际汉语人】公众号
往期回顾:
案例|乌兹别克斯坦茶文化
教在乌克兰:知足且坚定,温柔且上进
“邪疫腥风”中我们相携前行
教在格鲁吉亚:和你一起醉倒在倾城阳光里
歌声寄深情 —— ——记与塔什干东方大学汉学系学生改编歌曲《新年好》
大学日记:一个对外汉语人的净化之旅—318川藏骑行回想
一场疫情,倒逼了一场教学“革命”——谈谈我们的“网课”
我和“对外汉语”最初的情缘
写在开篇——汉语人之出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