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友人”为何变成“外国大人”?
“意外”上热搜的“搬寝室大学”
最近高校新闻频发,抢尽风头:先是厦门大学“精日”田佳良事件持续发酵,然后北京大学“白字校长”道歉信引发全网群嘲,随后西南林业大学校长蒋兆岗被A级通缉。昨天,哈尔滨商业大学终于不负众望,凭借“搬宿舍”事件登上热搜榜,总算集齐了东西南北四大高校,足以召唤神龙。
哈商大为举办橄榄球锦标赛,校方要求女同学从4楼寝室搬到6楼,给外国运动员“腾地方”,同时公寓的浴池和食堂无法继续使用。更让人乍舌的是,搬进该宿舍楼的均是人高马大、身材健硕的橄榄球运动员,全身散发着爆表的青春荷尔蒙气息,然后被安排在与在校女生同一栋楼里住宿,想想也是画面太美,很多网友们都不敢看,索性舆论就爆了。
当然,校方的官方发布说虽然是同一栋楼,但是上下楼是不同的走廊楼梯通道,并不是混宿,而且本来就是要搬宿舍的——即便是校方发布了这样的信息,借一句网友的话:没有出问题还则罢了,如果出问题了,那肯定是要有人摘帽子、挪位子、进笼子的——只是,摘帽子、挪位子、进笼子,能挽回和弥补学生受到侵害后的打击和创伤么?唯一的共识是:所有人都希望活动可以办好,前提是:只要学生安全。
“跪舔”之风折射“洋奴”丑态
哈商大事件看似只是由搬宿舍引发的学生矛盾,但之所以引爆全网,刺痛网民的集体神经,其根源还在于其引发了积压已久的民族情绪。
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人终于开始“睁眼看世界”,但真正和外国频繁接触交流则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80后、90后们成长的年代,金发碧眼、肤白貌美的外国人并不常见,路上偶遇“老外”充满了新奇感。同时,处于动荡国际关系中的中国想要和平崛起,必然要发挥睦邻友好之传统,展现礼仪之邦之态。因此,长期起来,中国的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中,友善对待、热情招待“外国友人”也是应有之义。可以说,与“外国友人”友好相处,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集体认识。
可遗憾的是,这种“友好”似乎已经过了头,甚至存在着“跪舔”之嫌——君不见,辽宁某高校专设“留学生阅览区”,专为其提供独立学习空间;君不见,扬州市副市长冒雨,专程携婴儿用品探望21岁外籍产妇;君不见,日本旅行家河源启一郎在武汉丢失自行车,民警奋战一夜终将其找回;君不见,外交部向马其顿捐赠23辆校车,执行援助计划。
这些本是值得称颂的睦邻友好之事,但在国人看来却五味杂陈:明明本国学生还需要冒着严寒酷暑排队进图书馆,可留学生却有专属学习区;明明高龄产妇因违规手术一尸两命无人悼念,可市领导却急忙忙登门向外籍产妇道贺;明明国人丢了手机钱包报案后常被告知无法立案,可外国人遗失物品往往能失而复得;明明甘肃农村超载校车车轮下23条鲜活的生命才刚刚辞世,可国家却要向欧洲国家捐赠校车以示“友谊长存”。甚至,就连脱口秀主持人金星略带调侃的讲述自己乘坐航司飞机时,空乘人员也是活脱脱的“两面人”,在那句解气又霸道的“橙汁!”二字背后,又隐藏了多少辛酸和无奈。
真正让我们难以接受的,不是对外国友人过分热情,而是对同胞的过分冷淡。在“超国民待遇”之下,外国友人的利益可以至高无上,而国人的利益却卑如草芥;外国友人的要求可以使命必达,而国人的请求却熟视无睹;外国人的投诉可以有求必应,而国人的抗争却只能石沉大海。说到底,真正让人作呕的,是某些“外国友人”把自身特殊身份拿鸡毛当令箭,也是某些国人习惯性把外籍人士无限拔高,当作“外国大人”供在神坛,终日跪舔膜拜,活脱脱“洋奴”风骨。
“河殇遗毒”的解毒良药
这种为“外国友人”提供“超国民待遇”的事件并不鲜见,无论是清末为“洋大人”鸣锣开道,还是伪满洲国时的“叩谢皇军”,亦或是在二战时的日据台湾时代,福尔摩沙岛民接受皇民化教育后“以身殉国”,都体现了文化殖民的余威未减。但是,这股歪风自改革开放后愈演愈烈。当时,首批接触了西方文化的年轻人和知识分子,被糖衣炮弹所惑,重新向西方低下了中国人高贵的头颅,而1988年纪录片《河殇》播出后这股全面“跪舔”西方的思潮更是达到了顶峰。
在这部纪录片中,将西方文明称作蓝色文明,将东方文明称作黄色文明。黄河文明是劣质文明,黄色人种是低等种族,并从中华文明的源头即一味否定,并提出了全面抛弃中华传统、全面导向西方全盘西化的荒谬结论。可悲的是,这种人类历史上极其罕见的文化自杀、自我殖民现象,在当时却信众济济、拥趸众多,一时之间,“河殇遗毒”难以消解。
何以解忧?归根结底还是要强化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泱泱上下五千年,足以涵养国民品性、健全人格,不必盲目迷信西方的文化殖民。对此,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等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和改造,赋予其新的内涵。同时,应大力弘扬革命文化,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抵御外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压迫,推翻“三座大山”艰苦的革命过程,彰显出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解放的复兴精神。此外,还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把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推向世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过程中传导中国的理念、主张和方案,齐心共奔“中国梦”。
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无论是友人还是敌人,但他首先得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生而为人,本该有独立的人格、有崇高的尊严、有平等的地位,而非被置于神坛,供人烧香。
本文作者@滚滚大哥
-往期文章-
-End-
微博@西野_Northwest,转载请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cyao.chuenyi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