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教授:老了以后我们到底靠什么养老?
作者贺雪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一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低龄老年人;
一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高龄老年人。
一是受到照料的老年人的家庭承担,这部分费用不高,占到全部费用的1/2 左右。按一个行政村有250 名老年人,有20 名常年住照料中心老年人计算,按现行标准,一个月1000 元左右可以获得适当互助照料,合计收费24 万元。
二是财政补贴,大致占到整个互助照料经费的一半,即每个进入照料中心的老年人500 元/ 月,一年大约补贴12 万元。
三是接受社会捐赠,尤其是本村乡贤的捐赠,预计每年获得捐赠12 万元。三部分合计有48 万元。
一是日常经费,其中主要是伙食、必要的日常开支,按每位老年人1000 元/ 月,一年需要24 万元;
二是部分工作人员的照料补贴,比如有4 位相对固定的低龄老年人负责照料中心日常工作,按每人2000 元/ 月付酬,一年需要支付10 万元工资;
三是为义务参加老年互助的低龄老年人记分以外,支付少许补贴,比如500~1000 元/ 月;
四是其他开支。
3、老龄化问题不是年龄问题而是制度问题
第一,随着中国饮食卫生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超过60 岁的人口占比越来越大,同时,超过60 岁的人口中身体仍然健康者也越来越多,这些身体健康的60 岁以上人口仍然可以是劳动力。
第二,中国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承包地,有住房,有村庄熟人社会的归属。超过60 岁在城市再找到就业机会相对较为困难,且城市生活成本也较高,一旦他们回到农村,与土地结合起来就可以继续作为劳动者参与劳动,就不需要依靠高额退休金也可以保障相对体面的生活。甚至劳动本身也使他们更有成就感,生活也更有意义、有乐趣。
4、养老机构的困境在哪里?
一是按市场价雇请护理人员,成本太高了;
二是养老过程中出现伤亡意外的风险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