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万春先生谈《安天会》偷桃盗丹(附录像)

李万春 京剧三鼎甲 2022-05-01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146bksel1&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李万春晚年《闹天宫》片段


斌庆社排演连台本戏《混元盒》,其中有一出《鄱阳湖》,派了我一个猴。这出戏里的猴,已经从西天取经回来,成了正果,受封为“斗战圣佛”,猴脸上金颜色就多了。有一天在前门外大栅栏西口的广德楼(剧场)演这出戏演着半截,我下场,来到后台,就听有人说;“涛七爷来啦!”我知道“涛七爷”,指的是清朝的贝勒载涛,也有叫他“涛贝勒”的。这位先生是著名票友,并且以演《安天会》的猴出名。


我心里正想着:今儿个可得更铆上点儿,别让行家挑出毛病来,这时俞振庭先生走到我跟前说:“今儿个唱好点啊!猴,可是涛七爷的‘撒手锏”!往后有工夫,我还得带你跟人家请教去哪!”我连连答应。



李万春早期《安天会》剧照


涛贝勒坐在楼上正中间的包厢里,眼睛紧盯住台上,我在台上瞧他,也瞧得挺清楚,幸好我没有“怯场”的毛病,遇有名家反而更来精神,希望人家看到我的实际水平,这天的戏的确演得比平时细致,劲儿全使上了,功夫也全拿出来了。演完了,我回到后台,还没卸妆,俞振庭先生就陪着涛贝勒到后台来了。涛贝勒一边跟大伙儿道着“辛苦”,一边往我这边走来,我赶紧迎上前去,请了个“安”,说:“没唱好,您得多栽培!”



载涛《八大锤》剧照


涛贝勒哈哈大笑;拍着我的肩膀,说:唱得不错嘛,我挺满意。然后向俞振庭先生看了一眼,说:“这孩子我可瞧上了,唱猴戏合适,归置归置,来出《安天会》一唱准红。”略微停了停,接着说:“我给他说说,你瞧好不好?,”“那是求之不得呀!”俞先生满脸堆笑,“我刚才还跟万春说,得带他到您府上登门求教呢!”俞先生话音没落,我赶紧抢着,又给涛贝勒请了个“安”,嘴里说;“谢谢您啦!”


《安天会》也是杨小楼先生的拿手戏。正巧杨先生和涛贝勒这出戏,都是前辈名家张淇林先生教的,虽然各自有所发展变化可总的路子是一个。我既受杨先生教导,又得涛贝勒传授,两下里毫无矛盾。


淇林脸谱


自从涛贝勒表示教我,我就又多了一个学戏的地方。就这一出《安天会》我整整学了三年,涛贝勒才算点头,说了一句“现在瞧着是那么回事了,拿到台上去成啦!”现在都说“深入生活”,早年没有这个词儿,可是做法一个样。演什么对什么必得有深入了解,得琢磨透了,演出来才能像,为了掌握猴的特性,涛贝勒家里养着一个小猴,日常他总在观察猴的一举一动。


我每回去学戏,涛贝勒都跟我说:“没事的时候,就瞧瞧猴,瞧它怎么吃东西,怎么喝水,瞧它的行动坐卧,咱们得跟它学,它是真正的师傅。”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又换了一个说法:“跟它学可是跟它学,咱们到台上可就不是学它了。咱们到台上,要是完全学着它的样子唱戏,那可就全砸了。那么样学,演出来的形象不是戏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美猴王,是万牲园(动物园)里的小毛猴、猴崽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51kb3mtp&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杨小楼《安天会》唱片


【喜迁莺】望瑶池祥云笼罩,见苍松翠柏荫飘。摆列佳肴尽都是山珍海肴,恁看那雪藕交梨并火枣。俺可也缘不小,且饱餐赤鳞龙肝龟蚱。饮琼浆玉液香醪,饮琼浆玉液香醪。


【刮地风】啊呀,万缕祥云不见绕,为什么静悄悄没点光耀?莫不是众家仙子齐来到,赴蟠桃把他相邀。



接下来还说:“咱们怎么办?咱们得反过来,在台底下是咱们跟它学;上了台,得把它学咱们的样儿做出来。”刚开始学的时候,涛贝勒说的这些道理,我似懂非懂,弄不清究竟应当怎么办才合适。经过不断学,尤其是不断演出,体会得就越来越深了,这是个“人学猴、猴学人”的道理。舞台上演出来的是人格化的猴。只有这种猴,才够得上猴王、神猴、齐天大圣,所以不能停留在“人学猴”上头。


人学猴,学出来的是猴;可舞台上的猴,正如涛贝勒说的,不是万牲园里的小毛猴。人学猴,演出来必然是毛手毛脚,显得小气,没有份量。反过来变成“猴学人”,就前进了一步,也提高了一步。简单地说也就是:演猴的演员,到台上,第一层是把自己变成猴,第二层是以这个猴去学人,模仿人的举止。猴学人不可能学得全像,还得流露出猴气来;可既是学人,必得有人的举止这么样两结合,戏里的猴就塑造好了,显得有气魄,能让人承认,够“猴王”、“大圣”的份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73h0l9vk&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李万春谈《安天会》学艺经过


“偷桃”和“盗丹”,是《安天会》里的两个重点场子,我学的时间最长,演出中自己琢磨得也最透。偷桃和盗丹的时候,都得把猴的特性演出来,才能吸引观众,让人觉得戏足,不温,不是走过场。


“偷桃”这场,猴蹲在堂桌后的椅子上,两厢四看,这个动作非常重要,表示出猴的机警,是对猴特性的刻画。见四下无人赶紧拿起酒壶,动作要快,慢了就失去猴的特点了。喝酒时,先浅尝,觉出酒好,再大口地喝。酒到嘴里多了,辣了舌头,得有伸舌头、用手扇舌头的动作。这些动作也极为重要,拿桃之前,再四看。把桌上并列的四个盛桃的盘子,一个个拉向自己。


抓桃时,也得快。做这些动作,都得配合着四看,随时突出“机警”二字。吃桃之前,抠桃毛和提起鸾带擦桃,都不能忽略,得做得细致入微。吃桃,杨先生采取真吃的演法,吃和吐皮,都在锣鼓里。不过杨先生吃时是拿苹果代桃,我演出时在有桃的季节就使真桃。吃桃时,随啃,随往四下吐皮,这也是猴的习惯。我还练过一种技巧,是转着圈啃,啃下来的皮不断,啃几圈之后,拿手从嘴边一抻,提起一长条果皮,观众十分欣赏,能得满堂好。


李万春《闹天宫》剧照


“盗丹”这场坐在斜放着的堂桌上,从小帐子上取葫芦,打葫芦盖的动作,同样得快。随后以鼻子凑近葫芦嘴儿闻。通过面现喜色的打喷嚏,表现出葫芦里金丹的香气袭人。吃金丹,也是先取一粒,扔进嘴里,细嚼,觉得味美,立即多往嘴里送。吃过之后,浑身刺痒,抓耳挠腰,搔上身,搓两腿,这些动作都要有内心感,不能流于形式。


然后是拿起葫芦,底朝上,把葫芦嘴插进制度衣领口内,往衣服里边倒。从桌子上,还要在桌面上寻视,捏起遗漏的两三颗,仍入嘴里。表示出金丹的可贵,猴不忍丢弃一粒。这些小过节做的细致,能把观众的实现紧紧地吸引住,让人觉得真有猴的特点。京剧界老一辈人常说:“戏者,细也。”我说:“戏,细,戏”,意思一样,都是“只有把戏演的细致了,才能有戏”的这个道理。(摘自李万春《菊海竞渡》)


【京剧三鼎甲】微信号2016年图文总目录

赵绪昕老师《京剧武戏应存“津派”一说》

《秋海棠》作者回忆童年看戏(附唱片、视频)

不服老的尚老将(附录像)

厉慧良先生谈《钟馗嫁妹》附录像

厉慧良:《我要了一万元》(附视频)

傅雷赞盖叫天:老艺人的自我批评绝不放在嘴边!


长按正下方二维码可关注“京剧三鼎甲”微刊 订阅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