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卦|欧美土豪之防御性收购指北

于小戈小号 咕咕自留地 2020-02-16
鲜芋口味
新鲜出炉


昨天刚说了《八卦|中国土豪品牌收购指北
其实还没来得及展开说,小众品牌收购的大坑,才刚说到厂牌转型之难,就被叫去工作了。
今天继续说回全球美容界,品牌收购现状和趋势。


今年有名的收购大案,之前我在《人间再无假洋牌,中国正在买断全世界》写过,tatcha 5亿美金被联合利华收购了,drunk elephant 8.45亿美金被资生堂收购,菲洛嘉15亿欧元被高露洁收购,差不多ps背书都是5-7之间



美容圈,最近又有两起引人注目的收购案


1是金小妹的自有彩妆品牌Kylie Cosmetics被 Coty集团控股,
6亿美金买了51%股份
👇
金小妹出售股权套现42亿人民币,身价再次暴涨



2是雅诗兰黛要收购Dr. Jart+
具体数字下个月交割才会出来,这是雅诗兰黛集团说收购的第一个亚洲品牌。



这两起都是很典型的战略收购,你说她是防御也好,战略拓展也好,几乎都是传统化妆品集团,对于社交互联网品牌的收购or控股。
当你知道自己死也做不出这样的品牌时,又很清楚的知道,这是未来会革自己命的新物种时,只能砸钱买买买了。


这就是为什么,今年突然冒出那么多大健康领域的老牌上市公司,跑去找Yvonne说想收购or控股羽心堂,两位茫然无措的创始人告诉我时,我一点都不意外,老人难做新事。


今天我正在和英国人讨论英国美容行业的并购案,一晚上,无数个投资圈的朋友,问我如何看金小妹出让控股权,和雅诗兰黛收购Dr Jart+


Well,金小妹为什么愿意出让控股权,很简单,从来也没有什么能红一辈子的网红,趁着还在上升趋势,出让控股权,保个底没什么不好的,美妆赛道,尤其是平价美妆,厮杀向来惨烈。


而目标客群又没有什么忠诚度,有爱豆夹持,便有了爱的光环,使得自然复购和老客召回效率比传统没有感情的平价or轻奢彩妆,运营效率要高。


但是粉丝滤镜能加持多久,也不好说,毕竟人设生意是弯道超车,双刃剑,硬币必然有反面,你看看F小胖就知道了,从那么高的高点摔下来。


在阳光灿烂时修屋顶,金小妹深有自知。



据说,金小妹本来开价30亿美金,结果后来成交的总估值在12亿美金左右,买了51%,获得控股权。


其实金小妹自有品牌的颓势已经显露,2018年的增长明显放缓,18年销售额3.6亿美金,我还没看到19年的财报,如果按照12亿美金来算,那ps倍数才3倍?
网红个人品牌,普遍被认为生命周期太短,这会是一个隐型炸弹。


除了网红品牌生命周期短、线上天花板低以外,还有过度依赖seed beauty的先天缺陷
(金小妹只是人设,Seed Beauty才是真正做产品的快速放量一条龙服务,在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类似的服务,提供让流量主快速变现,做自己的品牌),金小妹自有品牌的很多潜在买方,都很介意金小妹过度依赖seed beauty。




Coty集团近年收购行为非常频繁,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大香水商,超越了欧莱雅,但坦白说,他们家的收购performance其实不怎么漂亮


宝洁刚刚把非核心品牌甩卖给了Coty,Coty既算是好买家,又算是坏买家,说她是好买家,是因为出价高,收购行为相当饥渴,价高者得。



你说她是坏买家呢,Coty对于彩妆品牌的运营能力,emmmm,一般般吧,看之前的业绩就知道了,Coty的强项还是香水,近年收购了不少彩妆品牌,但都是比较平价的牌子,运营能力值得观望。


我不是很看好Coty集团持续收购和新品牌矩阵运营能力,因为他们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而中国在美容赛道,行业均值,至少占了全球1/3(香水低,护肤高),失去了中国市场的主动权,基本上就等于大盘输了1/3。


9年前,Coty收购了丁家宜,后来就把丁家宜neng死了,曾经一度很强势的本土大众化妆品,就这么死掉了。


Coty买之前,丁家宜年销售9亿人民币,Coty收购价4亿美金,被收购后就想拉肚子一般的进入巨亏模式,Coty指望着靠丁家宜成熟的渠道和资源,振兴Coty中国一役.


结果嘛,几年后跌得没影了,Coty对丁家宜喊停,创始人又花了很少的钱,把自己的亲生儿子买了回来,却错过了品牌发展的黄金时期。
创始人最烦这种收购,输血型收购,就像当年欧莱雅和小护士一样。



输血型收购要是输血成功也就罢了,重点是,当年欧莱雅粗暴收购小护士,是为了拯救卡尼尔,然后呢,卡尼尔救活了么?


这种收购,说行话叫做“买你死”,你死我活,这是创始人最憎恶的一种收购类型。


谁想自己辛辛苦苦生个孩子,因为自己家孩子太强了,威胁到人家孩子的生长空间,就砸钱买你家孩子,然后掐死,给自己亲生孩子腾跑道。


当然,收购的时候,都说得很好听啦
不过Coty集团买金小妹的牌子,可不是输血型收购,根据近年来Coty的收购行为,基本可以判断是战略转型控股投资。


Coty之前从香奶奶母公司手里买了平价彩妆Bourjois,有意增加彩妆业绩贡献比,毕竟整个集团一半身家押在了香水上,实在是太危险了,毕竟香水市场,中国贡献不了多少份额,失去了中国和中东,基本就等于大盘塌了一半。



通过收购,组建Coty集团旗下的彩妆矩阵,会大大增加集团业绩的抗风险性,从香水跨到彩妆难度要比从香水跨到护肤容易,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如果一下子跳到收购高端护肤,Coty手中的资源很难support,容易玩不转。

再说,雅诗兰黛收购Dr. Jart+,对这宗收购,我双手双脚高分高赞,干得漂亮,但这宗收购也只适合雅诗兰黛,不适合联合利华、宝洁和资生堂。


Dr. Jart+和之前被雅诗兰黛投资的deciem(The Ordinary的母公司,deciem是做孵化器的,创始人自杀了,据说是被雅诗兰黛逼死的,who knows ,gossip~ gossip~),都是典型的社交互联网品牌,老牌美业巨头边学边买,快速出手拿下网红品牌,是100%政治正确。




你看,日本化妆品集团在买欧美品牌,资生堂收购Tatcha、revive(虽然Revive日本人真的不会玩,只好又卖掉了),北美化妆品集团买亚洲品牌,雅诗兰黛买Dr. Jart+,都在通过收购快速补短板,快速防御。


让我们来看下,雅诗兰黛集团的品牌家族👇




虽然我没查数据,但是LaMer、EL、MAC和TF的销售额贡献占比,一定很大。
网红+平价+护肤,这一块是雅诗兰黛集团刚好缺角的,Dr. Jart+对EL集团来说,简直就是完美防御,目前的品牌矩阵里,没有能用来打Dr. Jart+的。


防御性收购的本质是


1、我看好这个赛道
2、我知道这很重要,但是我没有基因或能力去做
抑或是从头开始做太慢了,会错过窗口期
3、如果我不把你买下来,未来你就会把这个赛道,我的市场占有吃掉


像这种防御性收购,真心是开多少钱都得买下来,就跟钉子户拆迁似的


天猫已经有了天猫国际,大可不必买考拉,可是说什么都不能让考拉被拼多多买了,这种防御性收购,坐地起价,贵也得买,以绝后患,省得你几年后来革我的命,动我的根基。


捋了一遍,说实话,雅诗兰黛这些年收购的品牌还都蛮准的,JM、Aveda、Le Labo、Becca、Darphin都是蛮好的deal,补角精准,但雅诗兰黛集团似乎很少孵化,也不知道是成功案例少,还是咋地,相比,资生堂的孵化、造势能力蛮强的,Aerin看起来就像是做着玩的顶奢贵妇,做给自家人用的,美则美矣,并不负责现金牛。



类似的防御性收购,还有18年颓势尽显的欧舒丹,18年年底欧舒丹曾经放风想买,结果到了19年,釜底抽薪,借钱花了9亿美金收购了Elemis。


欧舒丹一直都想好好做护肤,但郁闷的是,普罗旺斯护手霜心智实在是太强了,高端护肤线始终也做不起来,即便是银行借款也要收购Elemis,顺便收了英国的资源和渠道,是典型的战略收购,企图借Elemis,重振山河。



刚讲的都是防御性收购,都是老牌收购网红新血,被电商革了命的巨头们,忙着收购网红补角,而电商巨头也同样在买买买,快速增强壁垒,提高抗风险系数,只不过电商巨头们的战略性收购,往往是能低调则低调,尽量少惊动行业,尤其是不想惊动消费者。


此前我们讨论过,买手制的消亡,从我最爱的百货Barneys的破产聊起
👇
小众孤岛|又一我的最爱,破产清算


这年头欧美的百货商店日子很难过,尤其是买手制



受到电商的冲击,线下客流寥寥,零售店日子难过,尤其是买手店更难过。
中国的百货,shopping mall,大多采取租金+扣点,两者取高,商家保底净赚,亏的是品牌,而品牌好在有线上跑量,线下纯当体验+广告,亏就亏吧。


而欧美的买手制百货就很惨了,货都是自己选品买进来的,一般也就50-60%的毛利,给品牌提供了曝光位,这点毛利根本就不够百货商店生存的,运营成本那么高,根本活不下去,到最后只能倒闭。


做渠道要活下去,只能接流,谁愿意花精力和巨大的成本去挖掘教育新品牌啊,没钱挣啊



Barneys、colette就是典型的案例,想要做先锋,不断挖掘新品牌,根本赚不到钱,定位就会很尴尬的,连卡佛也是一样的道理。
品牌没红的时候,你吭哧吭哧花巨大的成本去养,品牌以后,全网开花,钱都被接流的渠道挣走了,真正是喝水忘了掘井人,Barneys不死就有鬼了。



做渠道,死得快
线上线下都一样,只做渠道,是必死的。


线下有租金、店装,人工成本,贵得要死,你以为线上就不贵了么?
线上更贵,线上现在成本高得夸张,前几年还有流量红利,这两年低客单价还行,中高客单价的流量运营成本已经贵到超过了线下,令人发指。


所以,线上渠道,也得自谋生路,从此走上了买买买收购之路。


插一句画外音,也许你会问说,为什么同样是渠道,丝芙兰和Space nk,日子过得还不错?哈哈哈,因为他俩根本就不仅仅是渠道,人家own品牌好么?
关于这俩指标性化妆品渠道,以后开单篇说人家的商业模式,今天说收购,暂时不分析这俩。


最典型的电商防御性收购,是英国大名鼎鼎的The Hut Group,就是你们经常海淘的LF、BE的母公司。
Lookfantastic和Beauty Expert,外表看起来好像是竞争对手,但其实是一个亲妈所生,就像Vivo和Oppo打架打得稀巴烂,其实也是一家。


The Hut Group是全欧洲最大的线上零售商,之所以是最大,也是买买买出来的,先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把不如自己的竞争对手都囤并,曾经LF、BE和Skinstore是直接竞争对手,现在变成一家了,表面上好像还在打,其实都是一家人。



然后就开始建高墙,增加壁垒,买各种小牌子,THG买了很多牌子,但我估计你们都不认识,唯一你们会认识的是CR(就是CR海盐的那个CR,就是给我洗过头的那个CR)



还有一个就是GG,各大电商网站都有的生发水
GG是从Deciem手里收购的,就是the ordinary的母公司,就是刚才说的创始人死了那个
说实话,我对GG印象很一般,虽然Deciem作为孵化器很成功,不像seed beauty过度依赖流量主,但是,强成分+社交营销流量驱动,泡沫大,有后遗症



THG的其他收购,我就不再赘述,总之,做了很多战略防御or进攻型收购,买做盒子电商的公司,买彩妆品牌,买spa品牌,买眼妆品牌,买制造商,大肆借贷买买买,非常激进,当然这些年,THG的增长也很乐观,早就拜托了“英国第一垂直电商”的定位,人家现在美国是最大收入贡献,中国市场也超过了20%。


好了,不说了,我要睡觉了,现在是伦敦时间半夜。
感兴趣品牌并购的,咱们以后慢慢聊。
Btw,this work也被收购了,被一家做大麻的公司收购了,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啊啊啊啊啊


最后,我想说,
大女人的终极梦想
收礼物不是收到珠宝,
而是收到心爱的品牌


就像莫扎王妃一样,
喜欢穿Valentino就把Valentino买了
喜欢逛Harrods,就把Harrods买了


希望能有一天
我们也能喜欢啥买啥
一路逛逛逛
把心爱的品牌都买了呀
Who knows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最后给土豪金主们一点小tips
收购品牌,怎么选标的呢


如果你只是有钱,而没有运营能力,比如对冲基金,那么你也别嫌贵了,就买大的好的牌子,壁垒高,市场占有率大的,看这个市价,ps倍数不会低于5了,低于5,往往有隐形短板的,否则也轮不到你了


如果你有很强的孵化能力,就花小钱,买高潜小牌子,一上来不要收购,要给创始人和创始团队足够的动力,可以天使+对赌反向控股,最安全的是赛马机制。


说白了,拿买珠宝来带比方,你要是有钱没时间没精力,就买大钻,越大越整越保值越好,别嫌贵。
你要是没钱有时间很会捣饬,那就多花时间一颗一颗买,凑齐了再穿成项链,别嫌麻烦。


没有串珠子能力的嘛,就老老实实买整的呗,碎钻不值钱啊兄
家里没有矿
只有店
如果你不知道我是谁
👇
你-是-谁?
www.yuxiaoge.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