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丨史晋川: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改善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
制度环境改善
在第三届中国国家制度研究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史晋川
民营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非常伟大的一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今年非常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了“八八战略”。“八八战略”的第一条就是浙江的发展优势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优势。
今天的报告主要有三个观点:
一、民营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来看,它会涉及到资源配置的产业,资源配置的空间以及资源配置的主体和资源配置的方式。这四个基本问题包括经济制度的变迁和经济发展这样两大问题,或者说资源配置实际上是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两位一体的一个问题,而民营经济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经济发展的视角看资源配置,一方面,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流动和优化配置,从农业、制造业到服务业这样一个流动和配置过程称之为工业化。另一方面,资源也会在地理空间中不断流动,向具有区位优势的空间不断集聚,这样一个从农村、小城镇、城市、大城市到中心城市的流动过程称之为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构成经济学视角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靠什么来推动的?靠的是体制改革。从资源配制的视角,可以从两方面观察体制改革这个问题:一方面,从资源配置的主体来看,资源配置主体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计划经济年代下的资源配置主体,到现在以民营经济为主的资源配置主体的变化过程,就是所谓的民营化。另一方面,从资源配置的方式来看,计划经济年代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指令性计划,而现在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乃至绝对性的作用。这样一个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过程就是市场化,这两方面就构成了改革。
从简单的框图里,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经济将近45年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用改革来推动发展的过程,是用民营化和市场化这个资源配置主体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来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就是资源配置在产业间以及空间上的流动和优化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结论就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改革开放时期推动民营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个非常伟大的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营经济必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框架分析中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改革的问题。民营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贡献仅仅讲56789,这样一些发展方面的数字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整体的经济发展,它本身也是改革开放以及社会制度变迁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下一步的发展也必须通过坚持深化改革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来促进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二、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必须要从体制层面打破新二元经济结构
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必须要从体制层面来打破新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是现代经济学特别是发展经济学中非常经典的概念。十八大以来,在总书记很多讲话中,也看到了二元结构的表述,习近平总书记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推进城乡融合的命题下来阐述这个问题。计划经济年代有二元经济结构,这是城乡的分立以及工农业的分立。从改革开放时期到现在,这样的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不仅在城乡之间存在,实际上在不同的所有制和产业部门之间也是存在的。这种二元经济结构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它是体制的障碍,阻碍了资源配置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充分和自由流动,损害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改革取得了改革的红利,破除了计划经济中城乡分立和工农业分立的传统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要素资源的流动,而改革开放打破了这种二元结构,促进了要素资源的流动,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还存在变相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不同所有制部门,国有和民营经济的分立。这种分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公有的经济部门占据着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和产业管制,并且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封闭性和垄断地位的一些产业部门。而非公有的经济部门所在的市场没有严格的准入和产业管制,是比较开放和充分竞争的。这两个部门是一种分立的状态,这种分立的状态导致资源配置过程中要素流动有明显的不对称特征。也就是说一个部门只要它认为是有利可图就可以凭借自己独特的政治地位和资源优势自由地进入另一个所有制部门已经进入的任何的产业部门,而且退出非常有刚性,可以不退出任何部门。相反非公有经济部门要进入公有经济已经占据垄断地位的产业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国家有很多法律法规和政策,即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三令五申要放松产业管制,但想要进入还是非常困难。以至于在很多非常重要的产业部门,民营企业是没有办法进入的。而且即使想进入也是要在别人的阻挡下进入,很多进入不久就退出了。这是我们国家在经济制度方面明显的问题,这种民商与官商竞争的新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要素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双重扭曲。因此今天要全面深化改革来发展民营经济,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打破新二元经济结构。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当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立破并举。这个破的重点就是打破社会经济运行阶段的新二元经济结构。破除新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也是中央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里面所提到的三个统一: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这三个统一事关市场的主体权益,事关市场的开放,事关市场的竞争、监管以及市场秩序的维护。今天讲到关于民营经济制度环境改善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破除新二元结构,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核心的问题。
三、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必须要正确对待民营企业的体制创新
平常讲到创新往往会偏重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而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体制创新强调不够,认识不够全面,而且出台的政策措施有偏颇。民营企业的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创新,更包括体制创新。尤其是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实际上往往也伴随着体制创新,突破了原有的市场准入、产业规制、行业监管。今年政府部门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个人觉得是有问题的,出台的一系列措施给民营经济在新经济领域,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困扰,尤其是反垄断方面。
民营经济的制度创新或者体制创新不仅有自身微观经济主体组织形式变化的创新,同时对国家社会经济、产业政策、市场监管、准入监管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冲击。并不是说这种冲击一定全部合理,可能具有双重性质,有一部分冲击是合理的,而有一部分则不合理。因此政府在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范所谓的资本无序扩张的同时,必须正确认识和识别民营企业在不同产业领域运用资本进行的各种创新活动。以新经济为代表,包括蚂蚁、腾讯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它有合理的技术体制的红利,同时也存在不合理的技术体制红利。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政府在对待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当中,那种体制创新对体制的突破,必须分清两类不同的对体制的冲击和突破。对合理的突破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改革自身的法律法规政策,认可和保护民营企业的创新。对不合理的冲击和突破在及时监管的同时也要严格依法办事,改进监管规范的方式。
国家平台反垄断文件一出台,我们写文章呼吁要正确认识新技术对旧体制的冲击。在双重效应的前提下,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在高科技领域,在互联网平台领域的发展该亮红灯亮红灯,该亮绿灯亮绿灯,亮错红灯要及时发现改为绿灯。现在的一些做法已经可以看到,包括前两年在平台经济互联网领域反垄断的一些纠正。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浙江40多年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开始不是靠技术创新起家,也不是靠商业模式创新起家,而是靠制度创新、体制创新起家的。是突破了计划经济这种传统的旧体制,浙江的民营企业才发展起来,才有后面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其他更加全面的创新。
结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改善,需要政府花更大力气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激发出民营经济的内在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史晋川
编辑|王斯禹
审核|陈泽星
学者观点 | 沈桂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学者观点 | 程乐:新时代新思想新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