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灯塔荐读】共同品读那些优美的抒情散文吧!

2017-12-25 灯塔党建在线


灯塔数字图书馆荐读

第四期


推荐书单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朱自清

朱自清,生于1898年11月1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感染力。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囊括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背影》《匆匆》等精华散文名篇。






汪曾祺作品精选





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男,汉族,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情感是散文的灵魂,汪曾祺的散文也追求真情,却很少在文中直接抒情。


如在追忆老师沈从文的《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汪曾祺从琐碎的生活往事出发,用最朴实、最简单的语言,却将那种淡而真的痛惜和怀念之情不动声色地流露笔间。


在《葡萄月令》中,汪曾祺从一月葡萄的冬眠写到十二月的再次冬眠,虽然平平淡淡似有流水账之嫌,却将葡萄的活力、生命力、创造力充分而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们沉浸在一个葡萄的童话世界中。






白居易诗里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冬天是一个适合进食的季节,天冷了,或为家人准备一顿美食大餐,或邀几个好友一起涮火锅。


以下小编收集了一些名家笔下冬天的美食,一起来品味吧!







白煮豆腐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朱自清《冬天》



冰糖葫芦


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在北平是各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过东西也有精粗之别。琉璃厂信远斋(始建于乾隆五年)的酸梅汤与糖葫芦,特别考究,与其他各处或街头小贩所供应者大有不同。 北平糖葫芦分三种。一种用麦芽糖,北平话是糖稀,可以做大串山里红的糖葫芦,可以长达五尺多,这种大糖葫芦,新年厂甸卖的最多。麦芽糖裹水杏儿(没长大的绿杏),很好吃,做糖葫芦就不见佳,尤其是山里红常是烂的或是带虫子屎。另一种用白糖和了粘上去,冷了之后白汪汪的一层霜,另有风味。


——梁实秋《雅舍谈吃》




炒米糖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 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 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 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汪曾祺《炒米和焦屑》



红烧猪肉


第二天,单位果然宰了一头大肥猪,肉被切成拳头大的块儿,红烧了半锅。馒头是新蒸的,白得像雪花膏似的;猪肉炖得稀烂,入口就会融化。啥叫幸福?啥叫感激涕零?啥叫欣喜若狂?这就是了。


——莫言《会唱歌的墙》



有哪些令你记忆深刻的冬日美食?

留言分享吧!



为您推荐

来源:灯塔数字图书馆   灯塔编辑丨许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