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山东 | 黄安舰起义档案



黄安舰起义档案在山东省档案馆馆藏中,珍藏着一份争取国民党海军黄安舰起义经过报告的档案,系中共中央华东局胶东区党委统战部于1949年3月1日向上级提交,较详细地记录了黄安舰起义组织过程,真实再现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黄安舰原为日本海军丙型海防舰,1944年12月下水,舰长67.5米,舰宽8.4米,满载排水量810吨,最高航速16.5节。1947年7月26日,它作为日本战败赔偿的34艘军舰之一由国民党当局在上海接收,依照接舰顺序编号称其为“接22”号,经青岛海军造船所修整后,编入国民党海军第二军区海防第一舰队,正式命名为黄安舰。同年8月30日,黄安舰驶入青岛港。


济南战役胜利后,盘踞在山东境内的国民党军队逐步被人民解放军消灭,至1949年春,仅剩青岛、即墨、长山列岛等地的残余势力,青岛是山东唯一仍处在国民党统治下的城市。为削弱国民党海军力量、瓦解其海上防线,中共青岛市委、胶东军区联络部、胶东区党委统战部分别派人秘密潜入黄安舰开展策反工作,作为解放青岛的重要突破口。领导黄安舰起义的主要组织者有四人:中尉舰务官鞠庆珍、准尉枪炮军士长王子良、少尉枪炮官刘增厚和上士枪炮班长孙露山。最初他们分头单线开展工作、互不知底,按照上级指示,在扩大组织的过程中,彼此间相互试探、表明身份,从而形成了起义的领导核心,为确保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







1949年春节前后,国民党海军司令部积极准备南撤,黄安舰装满了武器弹药和补给器材,加之改造为运输舰时增加了自身负荷,致使最高航速降为12节,与封锁在黄海海面上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军舰最低航速26节相差甚远。因此,领导小组研究决定,黄安舰起义时航速降为3节,伪装成试航的样子以造成敌人错觉,同时,起义时间定为2月12日(元宵节)举行。当天,舰长刘广超登陆回家过节,地下工作者以坚守岗位为由接家属上舰团聚,随舰起义。19时,起义领导小组召开了行动前的碰头会,进一步明确了分工,并分发了武器,大家一致商定尽量避免流血,如果行动失败,宁可舰毁人亡也决不投降。20时30分,黄安舰正式起义了,起义人员分头行动,切断军舰与外界的通讯联系,迅速控制舰务、轮机、枪炮等关键部门。20时50分,出舰的汽笛声在青岛上空荡漾,黄安舰缓缓地朝着外海驶去。不一会儿,一艘美国军舰发来了信号:“你们往哪里去?”报务兵根据命令回答:“试航”,巧妙地打消了美军的怀疑。当黄安舰驶过竹岔岛,鞠庆珍下令实施灯火管制,凭借丰富的航海经验,在黑暗中向目的地隐蔽疾驰。13日凌晨四点左右,黄安舰终于到达人民的海港——连云港,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首举义旗的黄安舰,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使更多人弃暗投明,壮大了革命力量。1950年2月,黄安舰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命名为沈阳号,多次参加了解放沿海城市的战斗,立下赫赫战功。沈阳号战舰见证了中国海军的诞生、发展,1980年正式除役,完成了守护祖国海疆的光荣使命!



为您推荐来源:“灯塔-党建在线”-山东党校报朗读:枣庄组工、张衡责编:李妍璐编审:王菲菲


一起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