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威海市经开区:大力推进镇街党校建设,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效

近年来,威海经开区以“建设家门口的灯塔阵地”为宗旨,大力推进镇街党校建设,以党员轮训为主要形式,锤炼基层党员党性,增强党员组织观念和规矩意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1

整合资源、建强阵地

按照“就近方便、一室多用”原则,整合现有资源,改造成党员培训阵地,用于基层党员教育培训。依托“春训冬训”活动、村居书记培训班等党员教育活动,推动建设5处镇街党校。坚持建、管、用一体推进,镇街党(工)委书记任校长;配备2~3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教育培训管理和组织工作;从区管党费拿出29万元,扶持党校发展,确保全部镇街党校实现实体化运营。


按照“四区十有”标准规划教学分区,高标准打造办公区、教学区、党性体检区、研讨区。在党性体检区结合经开区党员实际提出“党性体检七步法”,通过党性体检确保党校培训发挥实效;区镇两级教研组,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编写了《老战士的青春年华》《红色摇篮东南乡》《崮山英雄传》《崮山乡镇企业史》等4本教材,其中《老战士的青春年华》被山东电视台专题报道。

2

分类施教、注重实效

针对不同领域的党员,通过基层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平台,分类实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已举办各类培训班93期,培训党员66134人次。
针对社区党员,基层党校(党员教育中心)每月举办一期“城市基层党建讲坛”,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等主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履职能力。

针对农村党员,基层党校(党员教育中心)采取送“教学课件进村”的方式,通过大喇叭每月定期播放 “组工·乡村之声”,把乡村振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内容向党员群众说明白、讲透彻。
针对机关党员,基层党校(党员教育中心)联合区直机关党委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形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建品牌,打造一支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号召机关党员干部每季度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大走访”,目前已经走访7期,走访群众9万多户,帮群众解决各类问题3000多个。
针对“两新”党员,借助灯塔信息化平台,基层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对支部组织生活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及达标评价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确保有序开展组织生活。在崮山镇党委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创新性开展“企业沙龙”系列课程,帮助企业搭建合作共享平台,已成功举办三期,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49份。

3

教资丰富、课堂多样

“高大上”+“接地气”的教师组合。建立全区党员教育志愿者讲师队伍,组织区工委班子成员、部门主要负责人,镇街班子成员、站所负责人、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居法律顾问、“田秀才”“土专家”等40余人的讲师资源库,分批分类前往基层党校授课。


创新组织生活“现场化”。整合区内党建示范点、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推出第一批30个“开放式”组织生活阵地,提供给基层党校,作为校外培训基地,提升组织生活质量和吸引力。

区级出资60万元打造3处VR党员教育中心,全景收录了国内428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党员干部提供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教育。


4 

需求导向、服务基层


开发优质党员教育电视课件。以党员干部需求为导向,打造了《方圆村那点事儿》《幸福食堂》《向阳花开》等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党员教育课件;其中《方圆村那点事儿》入选全省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二等奖和最佳编导奖。


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以《章若明回忆录》《红色摇篮东南乡》等相关党史材料为脚本,采取记录片拍摄的方式,拍摄12集《回眸·初心1939—1949》系列纪录片,讲述经开区辖区内的红色革命党史,收到经开区党员的一致好评。



 让党课下沉到一线支部。围绕乡村振兴,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将党课搬到田间地头,让党员干部在学与做中进一步锤炼党性,增强服务发展的本领。经开区的邵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邵天成“田间地头”讲党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山东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等栏目进行报道。




为您推荐


来源:中共威海市委组织部

责编:许芳

编审:刘丙营

一起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