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吉美林巴【功德宝藏论-密宗】329:自性大圆满不共之道(7)
本智光照—功德宝藏论
——密宗分讲记
作者:遍智 吉美林巴
讲记:堪布徹令多杰仁波切
口译:张福成
中善 —正文 第十二章 自性大圆满不共之道
前面第一项讲解了内心与内心实相的区别,接着是第二项,就内心的本质而言,还有平常观修安止时内心专一安住没有涣散的情形,这两者(本质与安住)之间有什么差别?内心实相不需要依靠任何的因与缘,自己本然就是如此,不管在什么时候,丝毫没有涣散,本来就是如此安住存在,这个是安止的本质,属于安止;在安止的同时,还有与安止不分开的胜慧也同时存在,这是内心实相。所以就内心实相而言,它是止观双运的一个情况,这是不需要靠任何因缘条件,本来而安住存在的。除此之外,我们在道上的阶段进行实修时,心也可以安住,也有胜观,这两种情况都有,通常是如此:缘取一个对境,或者依靠某一个对境,例如佛像,缘取佛身来修安止、缘取佛语来修安止、缘取佛意来修安止,这些方式都有。或者是依于外在的化身而修安止,依于内在的报身而修安止,依于秘密的法身而修安止,这些也都是禅修的方式。凡夫俗子修安止时,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在这个时候,内心安住不涣散的情况是靠因缘所形成;依因缘的条件才形成了内心不涣散的情况。这是在道路上修安止时,缘取对境后,靠着对境使自已的内心不涣散的情况。还有,例如我们听闻教法,一开始讲说,得出这个法音,如果听闻的弟子对这个法音一心专注,心思丝毫没有涣散,这种是靠着语言、声音来修安止的方式。又例如,到了佛堂,到了中心,看到里面所摆设的佛像,拜见佛像时内心产生强烈的信心,在信心强烈的情况下,缘取佛像作为对境,如果心能专一安住而不涣散,这是依靠佛身来形成安止,也是靠因缘条件和合所形成,依于因缘,依于对境,因此形成了安止。以上这些都是由因缘形成等持的情况。另外胜观的情况是如此的:广大听闻各种典籍,抉择万法是无我的空性,这是空性的见地。或者是在大圆满的教法中,谈到所谓的佛不是在外面寻找,就内心实相本身,佛身、佛本智非一非二,无法分离,本来就存在,这样的一个见地。这两者都是在道上实修有相关联,一个项目是缘取对境,心思不涣散而安住在上面,这是安止;一个是一切万法没有自性存在,是无我,这是胜观。或者即使是大圆满时,内心实相本来是佛身、佛本智,本来就已经存在,这是不靠因缘的方式,而是本来就已经形成,这也是胜观。
龙钦心滴的伏藏教法由遍智吉美林巴在他第一次三年闭关时挖掘取得,因此,遍智吉美林巴可说是大圆满龙钦心滴的教法法主。他在第二次三年闭关时,实修大遍智龙钦巴(法),亲见龙钦巴三次,同时龙钦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一切的指导、教诫。
吉美林巴所著《功德宝藏·欢喜雨》,就是将大遍智龙钦巴所著《七宝藏论》的关键精髓全部凝聚在一起,包括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基、道、果的部分。分成三个根本大纲,也就是初善—前言,中善—正文,后善—结行。
正文分为十三章
第一章:暇满难得
第二章:死亡无常
第三章:业力因果
第四章:轮回痛苦
第五章:殊胜士夫最初入门处——四大轮
第六章:佛道入门——皈依
第七章:正式进入大乘——四无量心
第八章:发殊胜菩提心
第九章:菩萨学处
第十章:持明藏典
第十一章:一切圣教之顶——自性大圆满
第十二章:自性大圆满不共之道(所在篇章)
第十三章:究竟之果——佛身与佛智
第一章到第九章属显分,第十章至第十三章属密分。
本公众号旨在转载分享学习,编辑排版过程中难免有误,原文来源“橡树林文化”出版社的《本智光照—功德宝藏论 密宗分讲记》,请参照对比。
关注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感恩随喜!
记得点文末“在看”哦,随喜功德!
点“阅读原文”,查看显宗分讲记及往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