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兔字丨周记】实盘2023/5/5(分众、古井和一堆估值,全是估值)

食兔君 兔子书斋
2024-09-20

#洞见-True:文字学家周有光对「二简」字失败的原因有一个独特的观点。他认为50年代人心思变,所以「一简」成功了;而70年代末人心思定,怕听「改革」二字,所以「二简」没有推行得下去。

然而,7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起航的时候,人们又何来怕听「改革」一说呢?概是因为「二简」字不是改革,而是6、70年代特有的「继续革命」,人们早已经疲倦了。

本周交易

周五卖出医药100,用卖出资金(还未到账,以过桥资金代替)和约3%的自有资金一并买入腾讯。

医药100的卖出价就是今天天弘的收盘净值(狗屎运,周五大跌,净值为0.9164)。

由于记录时还没出来,我是拿周四的收盘净值记录投资收益的,记录高了,下周会追溯调整。

腾讯的买入均价是342.6港币。

换仓原因,主要是为了提高集中度,想着将腾讯买到买入上限(40%),但自有资金不够,无奈只能割一只基金补齐。

同时,我以十年期PE作为估值锚点对医药指数基金进行估值的方式可能是有问题的,相对估值法还是不靠谱。

十年期PE作为高低估的判定方式,可以用来当观察指标,但不能指导买入,买入依旧要以现金流为估值锚点。

342港币的腾讯离低估还有一点距离,但也不会太远,买完以后就不用考虑它的买入问题了,省心,挺好。


👇对沪深300和恒生指数的估值参照做例行性调整,这个估值法就是「十年期PE估值法」,用来判断当前市场情绪很好用。

当前持仓

历史收益

2023年年内收益3.53%。

将👇👇图换为近一年收益折线图。

没有啥原因,就是想换着看看,因为👇图已经有历年收益了。


其他事项

不知不觉,五一结束了,不知各位休息的如何?我休息的还不错,在老家种菜除草、逮狗喂鸡……更加坚定了我离开老家的决心😂。

因为接下来兔子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改简历、找工作上,比较忙,所以剩余企业单独成文的可能性不大,遂在本周周记中,把剩下有关注的企业统一聊一下,主要是我自己的估值范围,供同志们参考。

注意,估值是一件很个性化的事情,不要试图去找一个万能公式,否则便会掉入价值陷阱难以自拔😂。

1.2023Q1东方雨虹

东方雨虹2023Q1实现营收74.95亿元,同比+18.80%;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21.53%,扣非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9.33%。

毛利、净利都略有改善。

在年报中聊过了,雨虹的Q1没有太大的惊艳、也没有明显回补(同比经营活动现金流来看,有一些、但不明显),不过能在2022Q1的高增量上再进一步,也算是逐渐走出周期的标志。

(为什么Q4的回补比较重要,因为扩张是几乎没有现金流的😂)

2023年Q1的建筑行业依旧在艰难求存、新开建面积较去年同期仍在下行,因此雨虹的营收增长应当源自市占率的提升(非房业务的提升也可能,等H1看看),这是比较令人欣慰的一点;利率改善则主要是收益于沥青价格的回落,这个不可控。

未来民建集团零售的发展应当会使得利率稳定些,但短期看不到。

防水新规虽然上个月实施,但从渠道来看,市场依旧处于观望状态,至少今年不太寄予希望。

估值方面维持不变,个人的合理估值范围上下沿:22.35-44.08元。


2.2022H2、2023Q1分众传媒

分众传媒2022年实现营收94.25亿元,同比-36.47%;归母净利润27.90亿元,同比-53.99%。2023Q1实现营收25.75亿元,同比-12.40%;归母净利润9.41亿元,同比+1.34%。

年度分红0.28元/股,如果按照2023年计划实施的全部分红计算,合计为特别分红0.14+年度分红0.28=0.42元/股,超出了2022年全年分众实际每股盈利1倍多。

我在之前的分众分析中有提到过,无论市场如何,总是在持续赚钱、所有者权益一路向东北方向的分众传媒是殊为难得的投资标的,你按周期的方式投资它、它按成长的模式回报你,无论股价如何、持有体验都很愉悦。

分众传媒有几个同志们关心的问题:

1)2022年分众的业绩是不是很难看?

要看和谁比。

和白酒企业比难得的要死,很宏观经济比,甚至还能称得上一声「不错」。

广告作为强周期行业,能在宏观衰退(我指的是客观的衰退,不是GDP数字)的大背景下维持盈利,本身就殊为不易,我不会要求更多。

或者反过来想,作为一个强经济杠杆的企业,分众能够在经济衰退中盈利,本身酒应该是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的事情。

2)回购、取消回购是不是戏耍市场?

我在之前的周记中提过——

当然,也有分众人士侧面反馈事出有因(想要推动港股上市及其他),但靠发布回购消息意图影响市值,无论是故意还是被迫,都是个不好的习惯,希望江总没忘记在美股上市时「纵向腰斩」的教训。

好在这笔钱被拿来发给了投资者(今年的分红量明显异常),从结果上除了浪费一些管理层的脑细胞外,别无坏处。

3)取消港股上市是不是错失了海外发展机会?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是,但实属无奈。

分众港股上市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增发股票获得外币,更好地开展境外业务。

但发展也要考虑实际情况。自8个月前分众提出港股上市以来,股价一直徘徊在4-7元之间,此时增发,相当于从全体股东手里以增发价被迫卖出股票,而这个价格的分众,属于低估、合理低估的水平,管理层顾及股价不推动上市,本身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行为,无可指责。

况且,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广告行业面临冲击尤大,国内自顾不暇、此时过于勇猛布局海外业务不一定是好选择。

因此,从投资者角度综合来看,分众停止港股上市的做法无可指责。做生意嘛、讲究岑樱挼鼠——徐徐图之。

4)分众的经济杠杆是什么?

是它的「使用权资产」。

在分众资产负债表——

生产资产由两大类组成——固定资产+使用权资产。

固定资产就是分众自己持有的媒体资产(那些框架、电视)、办公设备、换广告的电瓶车、自有的房屋等,使用权资产则是它租借的那些媒体、电梯空间、仓库等。

固定资产年年折旧已经所剩无几了(按照这个进度,3-4年内现有的固定资产会折旧完毕,而后维持在一个很小的值),而使用权资产则是大头,也是分众存在经济杠杆的根本原因。

租借别人的场地需要支付租金,这笔租金是刚性的,很难减免。

当经济上行时,更多的租赁点位代表着更多的广告收入,分众的盈利增速高于经济恢复速度;当经济下行时,更多的租赁点位代表着要付更多的租金,因此分众的盈利滑落速度同样高于经济衰退速度。这就是经济杠杆。

在新准则实施之前,这些租赁的资产(即你只有使用权的资产)是不需要披露的,只要记录每年的租金,新准则为了监控类似分众之类的拥有大量租赁资产的企业,要求将这些资产以「使用权资产」的名义计入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端则是「租赁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之部分。(此外还有些涉及到租赁实务的具体变化,如资产端「预付款项」减少、负债端「应付账款」减少等等,导致一些资产负债记录方式改变,不必纠结)

新准则还导致了现金流量表记录的变化,原来租金是体现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里(合并计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新准则规定记录在筹资活动现金流里(「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这么做带来一好一坏俩影响:

好处是可以将使用权资产纳入生产资产中,分析企业更加直观清晰。

坏处是使得「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净利润」这个数据失真,应当用「(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净利润」计算安全性指标。

后者动动手指即可克服,所以新准则还是利大于弊的。

5)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是什么?

@款款屁屁爸 留言问「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有几笔累计损失比较大,这一般是什么商业活动造成的?

因为它是投资,所以就可能亏损……

分众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更多承担的是风投使命,由于除分红外不计入当期损益,这种风投更多是服务于分众的长期发展(也可能是行业机会较好但投资风险极大、前期亏损极多)。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顾名思义,即持有后不以交易为目的的权益资产,一般情况下这是一种「综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它的股利会被计入当期损益,其他则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哪怕是处置时也不会计入当期损益)。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的指定是一次性的,指定后不可变更。虽然不及「持有待售资产」厉害,也颇有点「离别钩」的意思。

例如分众投资的一下科技(Yixia Tech),已经累计造成3.74亿「浮亏」,同时分众在2022年将其「割肉」,将亏损坐实。

但无论是每年的亏损、累计的浮亏还是卖出的行为都不会影响当期利润,只影响资产负债。

如果只看「非交易性权益工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分众的投资水准挺一般的,属于赚少赔多、又菜又爱玩类型。

不过放眼整个金融投资,会发现分众做的还可以。尤其是长期股权投资,孵化的数禾科技今年又贡献了3亿投资收益。

加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1.7亿收益(处置-减值),基本追平了其他的公允价值波动,相当于分众近百亿的金融资产去年没开张。

(关于数禾有一个细节没弄明白:分众今年大笔计提了数禾2800万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7000万;去年分众也计提过阿里的千万坏账准备,不知为何?)

6)估值?

媒介的变化趋势延续之前:强一线、稳二线、退三线的策略,国内增长空间非常有限;海外部分增长迅速;影院部分萎缩回2021年前水平——这个很可能和电影这种消费的衰退有关。

其他经营状况略去不谈,细节不少,展开谈就没完了。

估值方面,对宏观经济不具有预判能力,因此估值保持不变,合理估值上下沿为:5.65-12.11元。


3.2023Q1贵州茅台

贵州茅台2023Q1实现总营收393.79亿元,同比+18.66%;归母净利润207.95亿元,同比+20.59%。

挺好的业绩,直销、系列酒堪称飙升(同比+63.56%、46.28%),批发量稳定下滑(同比-2.2%)。

有意思的是,茅台酒的增速只有16.85%,结合一季度的销售情况,严重经销商怀疑压货了。

白酒可能会出现系统性风险(这在财报上看不出来),但茅台总是风险最小的那个。

估值维持不变,合理上下沿为1153.32-2857.01元。

Warning:从供需和竞争集中的角度,当前白酒行业是存在系统性风险的,但无人能够预判风险何时、以何种形式到来,请谨慎考虑自己的买入行为,但我不会因此减仓)


4.2022H2、2023Q1洋河股份

详见《2022H2:洋河股份》

文章发出后,有读者私信我,希望将洋河股份的合理估值下沿按照16%的增速调整,方便自己参照——

我觉得不太有所谓——想调就调呗,那我就按照145.82元的价格作为估值下沿写入表格,也没太所谓。当前正是合理估值的下沿。

估值是一件很个性、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最终的买卖决策还需要定性的标尺衡量,你看按照10年期PE估值,医药100妥妥处于低估区间,我也没有砸锅卖铁地去买。


5.2022H2、2023Q1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2022年全年实现营收167.13亿元,同比+25.95%;归母净利润31.43亿元,同比+36.78%。

2022Q4,古井贡营收39.49亿元,同比+24.66%;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58.21%。

2023Q1,古井贡营收65.84亿元,同比+24.83%;归母净利润15.70亿元,同比+42.87%。

好得不像话的成绩,甚至好得令人害怕😂。

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奇怪的地方来,甚至越看越疑惑:2023Q1在营收、净利双丰收的情况下居然合同负债不降反增(47.45亿的合同负债破纪录了),这是为什么?

充分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管理层的业绩预测就是扯淡,即使是古井贡这种有零有整、看上去像精算结果的业绩预测,也和投资者常用的线性外推没啥区别——都是图一乐。

👆这是2021年年报中古井贡酒对2022年业绩的预测,和👆👆的实际业绩相比,是不是天差地别?

所以面对👆2023年的经营目标,我反而不太相信了——这个增长隐含的条件有两个,一是2023年全年古井贡保持以往等比例的销售业绩,不认为2023Q1的销售业绩是「异常高」;二是古井贡酒的利润率有大幅度提升,二者缺一不可。

我对上述二者都持保留意见。

不过话虽如此,我还是喜爱古井贡略胜洋河,虽然因为持仓限制导致古井贡B的仓位长期低于洋河。

古井贡在拥有稳固的主营业务(安徽基本盘)之外,还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环安徽全国化与降费潜力)

古井贡开拓市场有个特点,就是喜欢直接买,和集邮似的,江湖人称「五香俱全」(浓香、古香、清香、明绿香、酱香),看一眼它的商誉:

2021年至今(2023Q1)古井贡酒的商誉没变过:4.78亿的黄鹤楼,6068.6千万的明光,2239.5千万的珍藏酒业。

其中黄鹤楼完彻底完成对赌,投资者悬着的心可以放下了——

其实也没几个人悬着心😂,这个对赌完成的比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猫腻,大家都知道2022年是一定会完成的。

今年也是100.58%飘过。

老明光这个我记得之前讲过,确实是安徽人的味道,我在蚌埠和三界镇的时候偶尔有尝,但翻公众号死活找不到了……明光酒的「明绿香」(绿豆香)比较独特,它家的「明绿液」没尝试过的朋友们务必试试。

珍藏酒业属于古井贡的酱酒布局,这个珍藏酒业的产品既不是「珍酒」(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就是那个吹口感不重要、价格决定一切的公司),也不是「珍酒李渡」(最近港股上市的那个),珍藏酒业的产品就叫「珍藏酒」,很不出名的一个小牌子,不值得去找。

其他经营状况略过,估值方面,我也不太敢采信古井贡酒自己的业绩预测,于是简单对2023-2025的归母净利润均按16%计算,得当年归母净利润36.46亿,这个数字差不多约等于用古井贡营收目标作倒推相似——

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预估49.06亿,合理估值上下沿取132.15-261.9元人民币,较原来有了一定提升。


6.2022H2、2023Q1宋城演艺

宋城演艺在2022年实现营收4.58亿元,同比-61.4%;归母净利润966万元,同比-96.9%。

会计师事务所对宋城演艺2022年财报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原因为公司联营企业花房集团参股25%的公司被调查从而导致花房集团账户资金被冻结,无法审计此项。

2023Q1,宋城演艺实现营收2.34亿元,同比+174.8%,归母净利润6031万元,扭亏为盈。

我还期望着这个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能给投资宋城带来一些机会,可惜没有,归根结底还是宋城太贵了。由于一直亏损,宋城的估值全有赖于同行或其他玄学途径,以至于始终都很飘浮,希望2023年恢复正常盈利后估值能降些下来,好让我上车。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这个事儿,会计事务所解释为花房集团有1.36亿元账户资金被冻结,冻结原因是花房一家参控股公司被查,因此会计事务所无法确认宋城演艺记录的1.39亿投资收益的真伪。

我判断这个说法是可信的,会计事务所也对处这笔收益外的其他收益也是「无保留意见」,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没有额外风险。

为什么涉及的投资收益只有1.39亿,企业不出于会计的审慎性原则直接全数计提,或推迟确认投资收益?

@曾经的大海 大海兄提示我,「看花房的公告,预估冻结的事件发生于3.20-4.3之间,宋城干啥也来不及了,只能无奈接受保留意见的现实」,结合管理层在事发后交流会纪要上的语境和对「保留意见」财报的表态,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为了防风险,我依旧下调对其合理估值的上下沿:8.92-17.59元,买入仓位维持上限5%。

说完估值,补充一个好玩的数据,来展现2022年宋城演艺究竟多惨——

2022年西安千古情营收26895.26元、上海千古情营收18114.97元,按照成人普通票计算,西安千古情是278元/人,上海千古情是378元/人,假设疫情期间团购优惠,通通200元/人,则2022年西安千古情接待游客135人次,上海千古情接待游客91人次🙂。


7.2022H2、2023Q1陕西煤业

详见《2022H2:陕西煤业》

【文章简介】文章主要讲了陕西煤业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以及市场对其的反应,尤其是对于2023年及以后业绩的担忧。文章提到了陕煤业绩的优秀表现,但也讨论了其不太舒服的一面,如高ROE不可持续、重新出现一季度存货高于年底现象等。另外,作者也提到了陕煤集团对陕煤的影响,尤其是在解除并表和增资方面。最后,文章总结了并表之后的主营业务营收提升,同时也提到了账上的货币资金减少对于业绩的影响较小。


8.2022H2、2023Q1美的集团

美的集团2022年实现营收3457.1亿元,同比+0.7%;归母净利润295.5亿元,同比+3.4%。每股派息2.5元,合计分红171.9亿元,分红率58.2%。

2022Q4,营收739.3亿元,同比-8.1%;归母净利润50.8亿元,同比-0.7%。

2023Q1,营收966.4亿元,同比+6.3%,归母净利润80.4亿元,同比+12%。

客观来讲,2022年美的集团有一些成长和亮点,无论是楼宇智能还是暖风,都能取得不错的收益。只是它实在是太大了,和腾讯类似,单一的爆款很难带动整体的营收。

我个人对于美的的成长性已经看不到了,只能看到纯粹的便宜。

按照10%的增长率估算,合理估值上下限是67.22-185.19元。

和40块钱时的结论一样,还是便宜,不过我兴趣不大。


9.2023Q1晨光股份

晨光股份2023Q1实现营收48.81亿元,同比+15.44%;归母净利润3.33亿元,同比+21.02%。

线下店有所回暖,至少是回到了2022年上海静默前的水准;晨光科技、科力普的营收增速都很快,但奈何前者太少、后者利润太低,对净利润的贡献还是不太明显。

净利率有所改善,不是结构性改善(没看到结构性变化),而是由于减少了促销活动而增加利率(销售费用下降),接下来的Q2-Q3,各种开学,想必业绩应当也会有所增长。

估值方面维持原有合理估值:37.36-94.16元。买入意愿也很低。


10.2023Q1粤高速

粤高速在2023Q1实现营收11.55亿元,同比+8.3%;归母净利润4.10亿元,同比-4.8%。

营收增长净利润减少倒没有啥特别的由头,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2022Q1:10.66亿总营收-4.43亿总成本=6.23亿毛利润;2023Q1:11.55亿总营收-4.55亿总成本=7亿毛利润。

但二者的经营利润分别为7.23亿和7.4亿,差额主要体现在2021Q1粤高速转让了子公司广东高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及本期有参股公司分红确认晚于Q1。

粤高速没啥可说的,就是大号债券,未来营收增长没有什么看头。目前来看,广佛高速这个坑填完之后(Q1又减值了2000多万),没有其他明显雷点,不过这次扯皮也给大众提了个醒:地方gov的财政是真的紧张,这个系统性风险可以考虑防一手。

调整合理估值下沿为10元,股价达到合理估值下沿即可考虑不再持有。我个人对此兴趣不大。


申  明

周记仅为本兔的个人投资记录,如果照抄作业的话,赚了是你厉害,赔了你大可以骂我,但似乎也于事无补。

所以,对于投资行为,我不做任何推荐,请坚持独立思考、多看一二、狡兔三窟,千万不要拿着四五年内会用到的钱做投资,也别被人骗了,求求各位~



留 言 处 👇


点击「阅读原文」,里面有一些框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兔子书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