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盘周记2023/7/8(茅台系列酒产能、财付通被罚、梯媒的护城河)

食兔君 兔子书斋
2024-09-20

这个世界不需要特别多的彼此认同,分歧诞生机遇。听别人的意见、做自己的决定,将结果留给时间。

企业也一样,赚取真实利润的结果远比追求异同的共识重要。


本周交易

周一,将分众分红买入青岛港H买入均价4.12港元,促销价,遇上、有钱,就买了。

当前持仓

历史收益

2023年年内收益1.16%。

将👇👇图换为近一年收益折线图。

没有啥原因,就是想换着看看,因为👇图已经有历年收益了。


其他事项

1.茅台13栋制酒厂房封顶+二论白酒产能+三万吨酱香系列酒工程梳理;

2.阿里支付宝、腾讯财付通惩罚落地+耶伦来了有彩虹;

3.分众传媒韩国子公司FMK暂缓上市+梯媒的护城河。



1.茅台13栋制酒厂房封顶

7月3日晚,茅台时空发文《13栋制酒厂房封顶,茅台3万吨酱香系列酒项目又有新进展》宣告其系列酒项目柑子坪片区13栋制酒厂房顺利封顶。

据茅台时空报道,该项目2022年9月开工,预计2023年9月20日前移交(届时应当另有新闻),按照常理推断,2024年开始形成产能。

笔者在天工网查了下项目当前进度,基本确认新闻的准确性——

茅台系列酒不似茅台酒,3年的酿造周期即可产酒,因此产能提升更快。

关于茅台3万吨酱香系列酒工程,有两个值得聊的话题。

其一是系列酒建设即将完全投入使用。

茅台系列酒有两处半产地,分别是习酒镇和二合镇,其中习酒镇的老厂叫201厂,二合镇的叫301厂。鸭溪镇有个经济循环产业工厂,生产一些翻沙酒和碎沙酒,勉强再算半个。

习酒镇和二合镇都在茅台镇的北面,二合近一些,20多公里,习酒镇远,52公里。

这次的3万吨酱香系列酒工程项目主体在习酒镇,分为新寨、柑子坪、大地三大片区,都在赤水河岸边,与茅台镇地理位置相似。

建设内容包括制酒生产房84栋、制曲生产房8栋、陶坛酒库62栋及相关配套设施,总投资83.84亿元(新寨片区59.63亿元,柑子坪片区22.91亿元,大地片区1.3亿元),从2019年1月25日正式启动,原定建设周期为3年。

(这是原定计划👆,图片来自天工网)

然后就是喜闻乐见的,3年又3年,终于在这两年有了较快的进展:

新寨片区:根据新闻,2019年3月由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公司承建,项目主体57栋制酒生产房、5栋制曲房,是本次主体项目主体产区,2022年11月新寨片区生产性设施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有2栋制曲房今年6月份完工),其实观察2020年-2022年的系列酒产能,不难发现这一片区一直处于边建边用的状态。这几年里,系列酒的产能不断攀升,增量几乎全部都来自新寨片区。

柑子坪片区:在2022年9月开工,规划27栋制酒生产房、3栋制曲房,本周封顶13栋,今年内没有其他封顶计划。

大地片区:不包含在宣传口径中的84栋制酒生产房之内,在2022年4月开工,计划拆除原有15个单体旧建筑(包含9栋老制酒厂房和6栋附属用房),规划7栋制酒生产房,2023年5月20日封顶7栋,将随柑子坪片区一并在9月份移交。

如果新闻没有夸大部分,那么至2023年9月份,宣传口径中的84栋制酒生产房,除柑子坪片区尚有14栋未完工外,已全部完工。若是白酒的供需未出现颠覆性变化,保守估计,在2024年时,系列酒产量将突破5万吨/年。

待其全部建成后,系列酒的规划产能将达到5.6万吨/年(2022年底,系列酒实际产能3.5万吨)。

其二是白酒企业纷纷逆势扩张。

诚如我们在上周周记里聊过的那样,面对白酒下行周期,酒企的打法和各国面对经济衰退的方法别无二致——扩产。

以酱香为例,方正证券在《食品饮料中期行业策略报告》中统计了主要品牌酱香酒「十四五」期间产能建设规划——

从供求角度来看,不难发现今年所谓的白酒遇冷,主要「冷」在供给端+宏观环境,而非是需求遇冷。

本质上是供给端(酒厂和经销商)快速扩张导致市场供过于求,宏观经济下行只是诱因,它提供了诸如消费场景消失、消费信心下降、消费需求降级等理由。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消耗合同负债,部分厂商的高年化增长目标几乎不可能达成,而合同负债的本质是压货(经销商被自愿、主动打款),因而被压货最严重的渠道方面(经销商)率先发声,悲观情绪蔓延。

既然白酒的饮用场景(商务、宴请、自饮)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核心的需求没有改换,那么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酒厂对供需的有意调节(降利润、多返点)之下,白酒遇冷的鬼故事基本止于当下。

从行业周期的角度看,白酒需要多久才能回到上行周期?我不知道。从企业状况来看,至少真金白银的盈利收入是可以轻松取得的。

都说戴维斯双击,那么在找不到上行周期+真实盈利的时候,布局真实盈利的风险要远低于布局上行周期,因为处在上行周期的企业(所谓景气行业)往往估值高,而处在下行行业但有真实盈利的企业却常常物美价廉。

这个逻辑当然也适用于银行和港口。

2.阿里支付宝、腾讯财付通惩罚落地

7月7日晚,央行对支付宝、财付通的惩罚落地,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对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29.93亿元;此外,支付宝、财付通的时任高管、相关责任人被罚金额从5万至147.5万元不等。

当前,两家公司都在公告或公开场合中表示了接受,「认罪态度」良好😂。

这次处罚,给支付宝罗列的罪名有(银罚决字【2023】26-33号):

1)违反支付账户管理规定;

2)违反清算管理规定;

3)违反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规定;

4)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5)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

6)违反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管理规定;

7)违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定。

以及蚂蚁集团的:

1)违反对公司治理的相关规定;

2)违反关联交易管理规定。

给财付通的罪名有(银罚决字【2023】34-38号):

1)违反机构管理规定;

2)违反商户管理规定;

3)违反清算管理规定;

4)违反支付账户管理规定;

5)其他危及支付机构稳健运行、损害客户合法权益或危害支付服务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

6)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7)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

8)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

9)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

10)违反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管理规定;

11)违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定。

加粗部分为二者重叠的「罪名」。

靴子落地、弹冠相庆。

昨晚阿里美股收涨8%,腾讯ADR收涨4.1%,罚的越多涨的越猛😂。因为市场普遍将2020年官方叫停蚂蚁集团380亿美元的IPO,视为是本轮互联网行业整顿的开始,因而蚂蚁集团的处罚落地,则被解读为「整改结束意味阿里蚂蚁/腾讯金融可以回归发展主航道」。

(蚂蚁是事件诱因,在这次事件中受损更重,因此反弹更猛)

此间事了,接下来就可以期待蚂蚁和腾讯未来成立的金控公司各自独立发展了。能被允许发展,至少不是件坏事。至于许多同志担心的是否会「长一茬割一茬」,回顾咱们的历史,新中国总是在震荡中成长,而不是简单重复,因此我整体偏向乐观。

笔者才疏学浅,对利好利空分析不太透彻,倒是双方的表态中能看出两家公司的风格——

"


阿里:自2020年以来,蚂蚁集团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积极推进各项整改,目前已完成相关整改事项。

今天,蚂蚁集团收到金融管理部门行政处罚决定书,我们对此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并将进一步夯实合规治理水平。

未来,蚂蚁集团将恪守使命与初心,坚持守正创新,继续增强科技研发能力,努力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群体做好服务并创造更大价值。


腾讯:公司相信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将转入常态化监管,落实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并支持、鼓励平台企业持续提升金融普惠性。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在2021年根据日常执法检查安排,对财付通开展检查并对财付通整改工作作出了具体指导。

鉴于财付通已完成自查和相应整改工作,而其支付业务的合规经营能力已得到提升,本公司认为,该决定对本集团整体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没有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

阿里偏官方、制式,腾讯偏务实、坦诚。众所周知,我们只有一个官方,因此就公告风格来看,腾讯依旧比阿里更令人放心(罚的也更少)。

还有一个趣事,7月份刚刚被任命为央行党委总书记的潘功胜(未来的央行行长?),不但是著名的学者型官员,更是负责蚂蚁集团改革的主要监管官员之一,这一履历,又为这次整改落地添了一份「盖棺定论」的味道。


此外,7月7日还发生了一件颇有善意的事情……


好的,没有此外了……感兴趣的详见新华每日电讯3版。

从通稿中看出,虽然双方在诉求和表达诉求的方式上还是有明显差异,但大方向的一致性可圈可点。大致上的确可以称之为「坦诚」、「有建设性」,不算坏事。

3.分众传媒韩国子公司FMK暂缓上市

7月4日,分众传媒公告,由于「目前宏观经济及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经审慎讨论分析并与中介机构反复沟通论证后认为企业价值难以得到适当的评估」,决定其子公司FMK暂缓上市并于近日撤回了相关上市申报文件。

市场普遍将之解读为上市评估价格不及预期,不流血上市是对股东的保护。

笔者也赞同这种观点,不低价出售股权是件好事。

看一个人、一家公司的管理层,不单要看他做什么,还要看他不做什么。作为分众的大股东,江总自身一直非常在意维护股东权益,在大环境不及预期时,果断取消港股上市、韩股上市,不慕虚名,值得点赞。

这两年,分众在海外的扩张稳中有进。但随着两个上市计划的相继撤回,我们可能也要接受这么一个事实:分众很难在海外国家中完全复制内地市场的成功。

梯媒不是一个具有极高护城河的模式,它的护城河体现在网络效应上,也吃品牌效应(如江南春就是分众极其重要的护城河)。

梯媒的模式本身是简单的:租用电梯空间打广告,很多人都可以做,以前大家不做,不代表其他资本做不了。思路一变天地宽,如今,各国留给分众的时间窗口都很窄,竞争对手也基本成规模,分众在很多地方,恐怕会被迫成为「新潮」之二流,甚至不入流。

这种情况,一方面考验分众海外团队的战斗力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理解,胜败事不期,能做到什么程度都很好。

自从分众A股借壳上市以来,我印象中唯一值得「黑」的地方也就是前段时间的因「分赃不均」而不回购,总体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管理层团队。

今年以来,分众2次派息,合计每10股派发(1.4+2.8=4.2元),按照当前股价来看,股息率6.25%。

这还是在主业因疫情三年影响而严重受冲击的情况下达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不逊于煤炭等资源股——且更简单透明。

分众的主业成长性堪忧,更多还是便宜+业绩恢复的持有逻辑,今年上半年,随着疫情的结束,电梯广告业务高速恢复,2023年1-5月,电梯LCD广告花费同比上涨21.7%,分众的今年的业绩是可以高看一眼的。


附:FMK的一些基本情况

FMK公司即Focus_Media_Korea,设立时间是2017年,上市前分众持股50.4%,FM_Korea董事尹堤铉(윤제현)持股21.6%,友利-信荣Growth-Cap第1号私募投资合资公司持股19%,LG_Uplus公司持股9%。

(分众的海外扩张之路,很多都类似,通过这种引入当地知名企业背书、快速打出知名度和规模)

根据《分众传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Focus_Media_Korea_Co.,_Ltd.至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预案》,拟在韩国证券交易所发行新股不超335.59万股(约占发行新股后FM_Korea发行股份总数的25%),发行价格未披露。

FMK2019-2021年的财务简况如图——

从财务情况来看,FMK的盈利状况略逊于母公司水平,但业绩依旧可以称得上一流。

但要注意,这是上市前的财务水平,演员等台前,一般会化个妆以示尊敬,因此其「真实」盈利状况恐怕没有这个漂亮。

就像它的少数股东损益一样(终究是少数股东扛下了所有)。

分众的少数股东也一直在亏钱,祖传手艺了,属于是。

但母公司亏的不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子公司「调节」的意味就很明显了。

(分众传媒的少数股东损益)


申  明

周记仅为本兔的个人投资记录,如果照抄作业的话,赚了是你厉害,赔了你大可以骂我,但似乎也于事无补。

所以,对于投资行为,我不做任何推荐,请坚持独立思考、多看一二、狡兔三窟,千万不要拿着四五年内会用到的钱做投资,也别被人骗了,求求各位~



留 言 处 👇


点击「阅读原文」,里面有一些框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兔子书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