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兔字丨周记】实盘2023/7/1(茅腾大股东、白酒逆周期、青岛港重组)

食兔君 兔子书斋
2024-09-20

为何执着于钱的人反而大多数不赚钱?因为「交易成本」太高了。

股票市场上,每次买卖都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买卖做多了,自然不赚钱。

人生路上,你需要更多时间来输入、完善自己,太执着于钱,努努力力、比比攀攀、汲汲营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用于和不同人「做生意」,连静下来思前想后的时间都没有,又怎么能赚钱呢?

本周交易

本周二提前支取茅台的分红买入青岛港H,买入价4.2港元/股,详见分红买入

当前持仓

历史收益

2023年年内收益1.8%。

将👇👇图换为近一年收益折线图。

没有啥原因,就是想换着看看,因为👇图已经有历年收益了。


其他事项

1.茅台大股东的增持与腾讯大股东的减持

大股东的增减持一直是资本市场十分关心的事情,大股东的增持被解读为看好,减持则是看淡。可现实世界并不总是如此简单。如果现实世界只是好好淡淡、绿绿红红,那生活就会单调很多。

6月27日,贵州茅台发布《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票计划实施结果的公告》,披露大股东增持情况。

2022年11月29日,茅台披露《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票计划公告》,公司控股股东茅台集团公司和茅台技开公司计划自公司特别分红现金红利发放之日(2022年12月27日)起6个月内,以公司特别分红所得部分现金红利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票;茅台集团拟增持金额不低于14.86亿元,不高于29.72亿元;技开公司拟增持金额不低于0.61亿元,不高于1.22亿元。

6个月后,增持结果公布,截至2023年6月26日,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毕。茅台集团增持了91.96万股公司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0.0732%,增持金额为16.76亿元。技开公司增持了3.76万股公司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0.0030%,增持金额为0.69亿元。

茅台集团的增持金额略高于增持下限,原因不明,以1800元/股的均价,大股东的增持意愿应该不太高?也许是后面看着跌多了就又补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小细节。

如果不考虑手续费问题,茅台集团的平均增持价格是1882元/股,技开公司是1835元/股。

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6月26日之间,茅台的走势前高后低,最高价1935元/股,最低价1618元/股,两家大股东的成交金额属于中等偏高,揣测增持时间应该偏早。

从Q1财报中也能看出,截至2023年4月20日时,茅台集团已增持84.2万股,技开公司已完成增持。

你看:1)大股东增持也「难抵颓势」;2)大股东也无法在这半年中精准抄底,甚至连下1/2都抄不到。所以他们看不看好,有什么关系呢?


另一则消息来自一直在减持腾讯的南非大股东。

Prosus发布2023财年年报,并同时宣布将解除与Naspers的现有交叉持股架构,成为其子公司。

P和N的话题可以查阅笔者2020年9月12日的实盘周记,这两家公司互为对方的大股东这件事,长期以来颇受外界质疑。(N持有P公司40%以上的股份,同时,P持有N公司40%以上股份)

这种持股方式形成的原因如图——

如今,信息论里的NP问题暂时无解,但投资界的NP问题总算是有了解决方案,拆分以后,P!=NP.

这个关系的复杂版本介绍,同志们可以关注今晚的「唐书房」本周周记,老唐应该有详解。

这里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再于P和N的关系,而在于P、N对Tencent的减持。

N、P公司都是通过P的全资子公司MIH间接持有腾讯股权的。据《中国基金报》统计,自去年6月Naspers宣布无上限减持腾讯以支持自身回购计划以来,Naspers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减持腾讯套现107亿美元(约838亿港元),持股比例由28.81%降至26.16%。4月至6月22日期间,Prosus也减持4678.97万股腾讯,套现20.5亿美元。合计看,在过去12个月,Naspers和Prosus减持腾讯股份套现约127.5亿美元,折合约999亿港元。

而去年6月30日至今年6月30日,一整年、247个交易日里,按照前复权统计,在被密集减持近1000亿港元后,腾讯累计下跌了——3.74%。

这还不计腾讯分红美团带来的实际收益。

如果不是N和P公司定期公布减值情况,恐怕很多人都忘了这茬。

期间,腾讯到达过最低价198.6港元/股(不复权),到达过416.6港元/股(不复权),如今是331.6港元/股,市值3万亿。

茅台的大股东增持,茅台走势前高后低;腾讯大股东减持,腾讯走势深V,所以我们得出结论,爱增增、爱减减、爱坤坤。

大股东基于自身的思考做出加减持的决定,我们可以思考(猜测)他的目的,如增持提振信心、减持回购自己等等,但最终我们要知道,这种增减持的行为完全无增损于企业价值。

腾讯被减持了1000亿港币,可它依旧是一家总市值3万亿人民币、年入6000亿的优秀企业。被减持的股票不是消失了,只是从一位买家转移到另一位买家。

倒是图上的黄点(都连成黄线了),那是真是存在的回购,是企业努力提升股东回报的重要方式,股东的增减持……只是股东自己的事情,别搞混了。

最近的回购将于7月15日前停止,因为半年报发布有一个月的静默期,根据腾讯的习惯,还会提前个几天停。

关于腾讯,还有另2件小事,想到了就一并聊:

其一是《无畏契约》国服定档7月12日。

市场上对这款FPS游戏寄予众望,甚至很多分析师都撸起袖子加油玩儿,投身到对游戏(业务)的理解中去。

目前来看,这款游戏在国内的口碑孵化做得不错,简单、配置低、角色养眼,应该能吸引一波FPS的圈外人和女性玩家,不知能不能复刻2016年的那个夏天,《守望先锋》带给人们的感动。

期待ing.

其二是网传多家高校停用微信支付。

6月29日,关于多家高校停用微信支付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网络消息称微信开始针对校园支付场景收取服务费用,费率高达0.6%。

微信支付也是火速回应,称在校园非盈利场景,会持续保持零费率优惠政策,只是由于发现部分电商、酒旅等盈利场景挤占零费率的教育补贴资源,导致通道及营运成本不断增加,并否认了0.6%的费用,计划调整费率为0.2%,其中微信支付实际收取0.1%费率,另外的0.1%作为技术服务费发放予为学校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的合作伙伴。

但引发舆论后,腾讯后续对于上述生活服务场景依然保持零费率的优惠政策,同时仍将向合作伙伴发放0.1%的技术服务费。

腾讯这次「滑跪」极快,直接停止了原定计划中的0.2%收费,继续自行承担交易成本。

这可能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舆情突发,容不得思意,先平息舆论再说;2对向「非盈利机构」场景收费的极端敏感性,哪怕许多商家是在蹭高校之热点;3)友商坚持不收费,怕影响市场份额。

我们不去评价收费这件事的正确性,单就这个收不收费的抉择,就能窥见腾讯的金融业务在营收上的艰难处境:收费则承受巨大舆论压力、不收费则自己负担技术服务费用;收费会降低使用场景、不收费也不会增加使用量……这不是一个简单如海盗分金币般的逻辑题,这是一个复杂的决策。因此,在腾讯的投资框架中我们说——

金融业务在腾讯6+1项业务中,属于做好存量的逻辑、没有太多可期盼的增长空间(还担风险)。

2.美团收购光年之外

「老王」救「老王」。本周另一件比较引人注目的事情就是美团公告将收购王慧文创办的AGI公司光年之外的全部股权,总代价约2.84亿美元(20.6亿人民币)。

作价分为三部分:1)2.33亿美元现金承接所有投资者的全部股权;2)承担光年之外3.67亿人民币的负债;3)向王慧文支付人民币1元。

从财务的角度看,美团的收购基本属于平价,当前光年之外的账面净现金有2.85亿美元,等于美团支付的代价。

从公对公的角度,分析者一般将此次收购解读为美团借此建立自己的大模型团队,并将焦点集中在「花20亿建AI团队」是赔是赚上。

已知新闻来看,美团对自建AI团队的工作做的比较保守,在6月20日网信办公布的41个大模型备案中,美团申请备案2个大模型算法:电话智能客服算法和在线智能客服算法。都不算是美团对大模型的核心需求,且在光年之外的首轮融资后,王兴也在朋友圈发文称,「AI大模型让我既兴奋于即将创造出来的巨大生产力,又忧虑它未来对整个世界的冲击。老王和我在创业路上同行近二十年,既然他决心拥抱这次大浪潮,那我必须支持」。

因此,有理由相信,王兴对于王慧文退休再就业的光年之外,是愿意等待的。

但王慧文生病,光年之外缺乏实际领军人物,这对一个处在激烈竞争中的企业而言是致命的,王慧文愿意以平价将光年之外托付给王兴及美团,一方面是反应出王慧文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则是王兴是最熟悉王慧文风格、最有可能带给光年之外一个好未来的掌舵人。

美团收购光年之外,或者说美团进军AGI领域是好是坏,目前是无法评价的,保守的投资者可以认为这又是美团探索的一个新项目。

抛开一切的商业纠纷,我温情一些,更愿意把这当成是「老王」给「老王」的一个交代。美团出资置换了其他投资者的股份,让王慧文得以放心退出、安心养病。不难理解,只有把凝聚着自己心血的创业公司托付给王兴,王慧文才会放心。

老朋友间的互相扶持,而不太去计算得失,对王兴来说,最重要的也许是睡在上铺的那个老王能早日好起来。

抑郁症绝不是所谓的「矫情症」,它是一种会让你的眼睛里褪去色彩(生理意义上)、人生失去念想的疾病,它会犹如一只黑色的手,无边无际地笼盖着你,攥着你的心脏,令你不能呼吸。并且抑郁者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终身的,体会过那种感觉的人们,会终身铭记这种感觉,熬夜不眠、人生失意,或仅仅是午夜梦醒,都会被那只黑色的手撕扯。

如果可以,我希望支付给王慧文的一元钱,是枚硬币。

3.古井贡酒股东大会

6月29日(怎都啥事都是6月29日),古井贡酒的股东大会在合肥古井假日酒店如期举行。很遗憾,虽然报名参加,但笔者终究是无法在离职前离开单位,未能前往,错过了薅一波羊毛(自助餐+一斤装的「年三十」)的大好时机。

我在前两年开过玩笑,作为优秀的反指,凡是笔者因故没参加的白酒股东大会,都有好礼相赠,从最后一次的茅台股东酒到洋河到古井,概莫能外。😂

言归正传,整场股东大会,有几处回复值得投资者关注。

其一是古井贡酒计划2023年实现两百亿营收(201亿),60亿利润总额,这该如何实现?

这分为两个问题,前者是营收如何实现,后者是利润增速如何超越营收。

如何实现营收,管理层认为,当前的古井贡酒销售情况,对完成全年销售目标「很有信心」;如何使得利润增速如何超越营收,管理层回答靠:1)产品结构变化;2)费用投放方式变化;3)费用管控模式变化。

产品结构变化是立足于安徽境内的消费升级趋势的,未来一段时间里古井贡的省内业务以次高端的古20为大单品,精简产品数量;省外市场则继续聚焦在100-200价格带的普通白酒上(省外加入中国香系列)。

费用投放方式的变化和古井贡的销售策略有关,古井贡酒采用「综合费用制」,由厂家直接支付现金、实物做市场促销,再加之古井贡和长春高新类似,是直接付给编外人员劳务费的(绝大多数酒企,如洋河,都是由经销商垫付,再通过折扣和返点兑付),因此长期存在费用偏高的问题。这种策略能有效增强厂商对渠道的把控能力,但也确实存在优化空间。

费用管控模式方面,古井贡酒的销售费用分两类,随量费用主要根据地区市场规模确定,追加费用是针对次高端产品占比高、销售增速高的地区进行的补充费用投入,其余为人员专项费用,用于扩大各地区各业务点销售队伍,精细化地区销售渠道。

会上,管理层表示随量费用会下降,更加注重追加费用。

这堆回答,我的总体评价是,说了,约等于没说:

安徽消费升级是明牌、人尽皆知。

费用投放方式有点讨巧的嫌疑:2022年综合促销费暴涨了43.07%,因此今年下降的空间很足。

「随量费用下降,追加费用分级赋予的方式控费增效」,也是自2022年起就一直在说的事情,没有什么新意。

其二是两百亿以后的计划。

管理层表示,1)在产能上进行升级;2)继续把古20做好,并推出千元战略商品古30;3)规划大健康产业,联动「中华药都」亳州的中药资源,做养生酒、保健酒(比如去年并购的「欣肝保倍」……);4)做威士忌,做中药威士忌,目前古井贡已与法国卡慕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规划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推出新品。

这四个计划我都不太欣赏的来(也不太看好),因此不做评价、保持围观。

其三是古井贡酒表示目前自己没有观察到产品「价格倒挂」。

对于困扰白酒行业的库存问题,古井贡酒表示自己的「库存合理、目前也不存在价格倒挂现象」。

价格倒挂指的是经销商出货价格低于厂家出货价格,是最近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笔者对此的观点详见6月24日实盘周记的后半部分,古井贡表示否认的核心原因,一方面在于这个现象在中高端酒中较为普遍,另一方面也在于古井贡走的就是高营收、高费用(特别是高促销费用)的路线,经销商的出货价格很难低于厂家出货价格(因为后续有返利)。

举个例子,古井贡酒的中高端部分(年份原浆)的瓶均价为108元/瓶(按照一吨酒=2124瓶计算),远高于洋河酒的瓶均价(71元/瓶),原因就在于此。

对于白酒的行业困境,笔者的观点和上周相比并无不同。不过有意思的是,对于现状酒企之间的判断也出现了差异,古井贡酒的梁总认为:1)不要被天花板困惑、白酒的消费刚性需求仍在;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不要被香型迷惑,白酒要做出自己的特色(这就是你搞中药威士忌的原因?😂);4)我们对短期充满信心。

而泸州老窖则在同日下午的股东大会上表示,从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行业可能还会有一个「相对困难期」,并判断白酒市场未来的产量和消费量的平衡点在500万吨左右、优质企业的产能要进一步提升。

我原以为500万吨的产销量是个很乐观的数值,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将有1/10的酒水消费场景被白酒占据。可研究白酒的朋友告诉我当前白酒行业的产量是700万吨……

…… ……

哇,好厉害。

我之前不怎么关注行业变化,中国有这么多的白酒饮用场景?不太现实。从这个数据来看,至少有30%的白酒产量被「藏」起来了,这有点像各国超发货币,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一个正常的消费行业里,产量应当要在销量的110%以内。

而面对这种情况,各家应对的方式依旧是「优质企业的产能要进一步提升」,因为白酒的存货不贬值,还是要抓紧时间提高自己的市占率,将越来越多的基酒累积下来。

增发的货币也不「贬值」(因为它和现有的货币完全一样),微观即宏观,我想通过观察这个现象,同志们应该能够理解,为何明明各国都陷入通胀、乃至滞涨中,却不愿意减少货币供给量(减产)以应对通胀,而是将越来越多的债务累积下来。

在债务高企中,各国等待着新的产业升级「续命」,白酒也一样,所以积极开拓新市场、搞保健酒、年轻化、威士忌,等待着新的需求或新的市场(如国外市场)来续命。

这是悲观吗?当然有点,可这不足以改变酒企赚真金白银的钱的事实。

自古以来,悲观者(包括唱衰经济、或预言白酒顶)负责正确,乐观者负责赚钱。笔者在2019年引经据典阐述「白酒行业产能过剩、压货严重、不久将崩」的观点,然后白酒行业又经历了一次结构性牛市,来到了2023年。

2023年,美国没有被美元危机搞崩溃,笔者也同样不敢随便认为,在食品饮料行业中处于美国地位的白酒,会「崩溃」。

我越来越不相信行业趋势论,而是只相信真金白银的企业利润。这不是说行业趋势不重要,而是其不可预测,因此信也无用。

(此外,管理层表示目前对B古没有处置打算,看来这种送钱的BUG似乎可以再持续几年)

4.青岛港重组预案

说到送钱的BUG,周五收盘后,青岛港连发了近20条公告,把笔者的下来菜单栏占了个满满当当。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两个表格:

交易支付方式: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情况:

发行价5.77元/股,相对青岛港A折价17%,相对H股溢价45%。

这件事情就被简化成了,青岛港A股的投资者被迫打八折出售自己的部分股权,换取一些油品和港口资产;H股的投资者按照45%的溢价也出售一些股权换这些资产。

显然,H股投资者的安全垫会更足一些,哪怕是油品和新来的港口效益差一些,只要有青岛港的六成,就不算亏。

所以相比于急迫知道交易代价和标的质量的A股投资者,H股投资者对此会更有余裕,至少笔者是完成了一日的锻炼后,打了杯果汁,才悠闲地翻开《交易预案》阅读。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发行价格中的这句表述,「且不低于上市公司最近一期(2022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

这就是笔者在《1%的逻辑》中阐述的「3)国企融资配股的代价很少明显低于1PB」,之所以是很少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上市公司使用的PB数据必须是经过审计的,因此当前只能用2022年末的净资产,会有误差。

古井贡B股、青岛港H股等众多实例告诉我们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你是想赚企业真金白银的收入,永远买便宜的那个,甭管A股投资者XX年赚了XX倍,你不要去争,你赚真钱。

柔弱细微者,生之徒也。

申明:

我只是说青岛港H股的股东在此次并购中比较赚,并非贬低A股股东。本次收购的公司质量极佳,液体散货的利润确实高。

2022年,青岛港的液体散货净利润18.96亿元,占比36.12%;液体散货的表内业务毛利率62.12%,表外业务(参股公司)毛利率52.86%,是青岛港最好看的部分。

浙商证券披露,本次重组的拟购买资产中,日照港集团旗下油品公司、日照实华主营液体散货业务,2022年日照港实现液体散货吞吐量0.82亿吨;烟台港集团旗下烟台港股份以油品为重要货种之一,莱州港以油品为主要货种,联合管道主要负责油品管道运输业务,2021年烟台港实现液体散货吞吐量0.52亿吨。

这些公司都是很值得期待的,「一省一港」政策的协同作用也值得期待,相信未来,无论A股、H股的股东,都能收获真金白银的利润。

5.国电南瑞学习笔记

详见周五文章《国电南瑞:当一家确定性很高的二流企业碰上还凑合的管理》

文章引发了一些电网专业人士和前南瑞员工的吐槽。

做两个辩解:

其一是我说南瑞的管理层「一流」,是从资本角度来说的,人浮于事、热衷专利、打压新人、关系户丛生、效率低下……这些国企弊病南瑞当然也有(是个国企都难免俗,甚至腾讯都有大企业病),只是从资本的角度,挑不出大错,比较「良心」,并没有为管理层站台的意思。😂我都不认识人家。

其二是其中的一些业务细节,我确实学习不够深入,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很高兴能有业内人士指出来,这招我一般叫「刺激专家法」。

例如我在煤炭股上曾经有过错误表述,引得一些大V的吐槽。这可太宝贵了,他不吐槽,我可能会一直错下去,他吐槽几句,我不但不用付钱,还能避免未来的资产损失,血赚。

电网股也一样,我厚着脸皮写出来,抛砖引砖,然后愉快地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

犯错误是投资者的弊病——因为投资者是人类,他不能在每个行业都成为专家。

但这不代表业外的投资者「不配」学习某个企业、某种行业,企业到市场融资,本质上就是展示给业外人士看的,否则像医药研发行业那样整个内部融资平台循环不好嘛。

通过看财报学习不同企业、见识不同行业,结交不同「专家」,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是投资者的长期乐趣所在,这不是「交易就是交易」之人所能体会到的乐趣。

我犯过很多错误,基本面也好、企业知识也罢,将来也将继续错下去。

错下去,然后改到正确。

同志们知道吗,「错」字的原始含义用金来镶嵌,也就是「错金」,还有打磨玉石的意思,也就是「锉」,讹变成现在「错误」的意思,却是真的错了。

但也没全错,一直错、错下去,君子可不就能温润如玉?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可以攻玉。

诸君共勉。

申  明

周记仅为本兔的个人投资记录,如果照抄作业的话,赚了是你厉害,赔了你大可以骂我,但似乎也于事无补。

所以,对于投资行为,我不做任何推荐,请坚持独立思考、多看一二、狡兔三窟,千万不要拿着四五年内会用到的钱做投资,也别被人骗了,求求各位~



留 言 处 👇


点击「阅读原文」,里面有一些框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兔子书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