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中美国农夫市集:人情更浓,口罩也有

尚毅 食通社Foodthink 2022-05-13

我和家属胖虎先生住在美国中西部大湖区的一个小镇。本地农夫市集自创办至今26年,我们见证了它十年的历史。这一系列小文旨在记录我们在市集上结识的农民的故事,以及我自己对美国农业经济的一点观察。


- 美 国 农 夫 市 集 笔 记 - 

八百亩地的挣扎

小市场里的倒爷风波 


这些日子我们也不是每周都去市集了。去时多买些菜,隔两三周再去。我们这个州从三月底开始实行居家令,所幸农夫市集作为“必要活动”被允许开张。


1


常来的农户大部分还在,价格也没变,至今没露面的两家通过邮件和短信知道他们平安。不卖农产品的商户,比如磨刀的,做木碗木勺衣服首饰的,不属于“必要活动”,这段时间不能出摊。人员减少,占地面积扩大,地上拿粉笔画了两米线,市集在明媚春光中显得越发冷清。


总是熙熙攘攘的农夫市集,一下子冷清了。


其实很多农民的生意比往年更好了。周六我们到了市集,先去小杰摊上拿事先在网上订好的鸡蛋和肉。他说现在根本忙不过来,一礼拜要宰一百多只鸡,周三上线,一天之内就订光了。但他并不喜欢这样埋头挣钱的日子。他是个体育迷,我家属胖虎以往每周见面都要和他聊聊各路球赛,如今忽然没得可聊,“没有棒球没有篮球没有橄榄球,什么都没有了!”两个人互相抱怨说。


蔬菜也好卖的很,卖绿叶菜那家一早就售罄了,但他并不走,守着空摊看着过往的人,可能在等熟悉的老主顾来聊一聊。


今年春天很冷,上周还在下雪,除了水培的蔬菜和大棚里种的以外,各家都还没有什么菜。但有一样本地特产已经上市,好几个摊位上都可以见到。这是一种名为ramp的长在林地里的野葱,味道近似春韭,在大湖区印第安部族的语言里它的名字叫“芝加哥”,那座城市和那条河的名字都来自这春天第一道鲜美滋味。


这东西是野生的,产量少,每年只有春天树木抽芽那两三周可以吃到,一旦树叶长满,阳光不能穿进林间空地,它的叶子就枯死不能吃了。它在北美东部的高级餐厅里倍受追捧。往年四月,市集刚从室内搬到室外,接着野葱上市,是一年里最热闹的几场集,有的农民把自家的羊拉来当众剪毛,很多大人小孩围观。今年的野葱就这么静悄悄上市了,没有围观群众,也没有裸体的小羊。


Ramp、野葱、芝加哥……是这种春季野菜的不同名字。


2


我到老凯家摊上踅摸了一会儿。他家冬天不来市集,我已经几个月没见到他们,虽然彼此都蒙着脸,能见到还是感觉很亲切。老凯爱人戴着珍贵的N95,女儿拿围巾遮面,老凯自己在后面递东西打下手,什么也没戴。我要了两把大葱,一盒鸭蛋,一盒鬼子姜(一种外表似姜,口感介于土豆和荸荠之间的块茎蔬菜),一根羊腿。


他们地里的菜和花显然还没长出来,但老凯摊上永远能摆出新鲜东西。这次他们在卖一些别致的小木头花瓶,里面插两支新开的野花。我问老凯爱人这花瓶是不是他们自己做的,她说:“是我和丽贝卡(女儿)做的。三月中学校停课,我俩没事干了,在我们木工作坊里琢磨,就鼓捣出这些玩意。”


老凯爱人和女儿用枯木做的花瓶。


老凯爱人和女儿都是老师,爱人教小学,女儿在中学教“农业科学”。我以前问过丽贝卡,农业科学教些什么?她说,有一些植物自然类内容,但最主要是农业机械,就是教孩子们开拖拉机、修拖拉机。


老凯一家可称“农机朋克”。我们去过他家两次,见识过他们收集的两百多年来的农用和家用机器,印象最深的是一辆十九世纪制造的马拉的康拜因(联合收割机)。老凯不仅收集这些机器也修复它们、保养它们。他有身后把自己农场变成博物馆的意思。


但收藏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不全为将来展示给别人看,还有别的想法。“咱们过现在这种生活要依赖多少自己搞不懂的东西?别看一个个牛逼哄哄,一停电全傻眼。将来碰上大灾难怎么办?得有人记着这些知识,记着没有网没有电的日子怎么个过法。”这是去年十月我们聊天时他说的,在这个多难的春天我常想起这些话。


这是今天康拜因的祖先,贝尔收割机,只靠畜力。图 | 网络


3


老凯一家大概是我最不担心的人了。他们在市集上也一向很受欢迎,鲜花蔬菜鸡鸭牛羊他们什么都有,这样卖不出去可以卖那样。但并非所有的农户都能在这段时间盈利。许多拥有大片土地的农民甚至不能自给自足。记得以前去老凯家,沿路都是美国乡间常见的单调农田。老凯说,他的邻居不是种大豆就是种玉米。这些单一经营的农户原本就很依赖政府的农业补贴和农业保险,经济衰退的时候他们更加脆弱。


三月份各州开始居家令之后,很快再现了大萧条时的景象:每天百万加仑的牛奶被倒掉,新鲜的蔬菜直接在田里堆肥······这实际上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物质生产和流通在平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高效。农产品的生产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既不能说启动就启动也不能说停就停,不易保鲜的牛奶和蔬果被巨量生产出来,平日里可以通过一个顺畅的物流网络迅速运送到需要它们的地方被吸收消耗,这就象一个城市复杂的下水管道,平时少有人去注意它们,但注意到的人必定会赞叹惊异。


受疫情影响,美国有些奶农不得不倾倒牛奶。图片|网络


美国人总体来说在外和居家消耗的食品差不多一半一半,外食的消耗还要稍多一点,所以从农场到快餐店、餐厅、学校、游轮和各类娱乐场所原本有固定的物流渠道,当这些场所被一齐关闭,尽管超市需求增加,如此大规模的货物流通要瞬间改道哪有那么容易。在销售链条暂时断裂的当口,高效的生产仍在继续,必定会在一段时间内造成大量浪费。


现代生活所依赖的不只有电和网,社会与经济组织的复杂性也远非任何个人可以控制和理解。也因为经济活动太过复杂,没有人能说清自己的生活与多少外人,多少外国人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特朗普“抗疫”之中不忘棒打移民,他一直坚信移民少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就多了。问题是移民,特别是非法移民做的工作,美国人愿不愿意去做?如果换由美国人来做了,效率会下降多少,成本和价格会提高多少,美国人自己能不能接受?


拉里是我们市集生意最好的菜农,他家孩子多帮工多,夫妻俩也极能干,但每年夏天他们都要请四个墨西哥人来帮忙种菜。他们很守规矩,每年为这四人申请农业用工签证,给他们买保险,麻烦极了。好在年年走这趟程序,而且是同样四个人,有个套路可循。


市集上还有一位卖水果的老巴。我有一次问他,他地里几千棵苹果树,要多少人摘这些苹果?他伸两根指头:“两个墨西哥人,十个礼拜摘完。”我问他是否也要为这两人办签证,他神秘的笑一下,“不用办,人已经在这儿了,自己走过来的。”


拉美裔移民是美国农业的重要劳动力,其中包括大量“非法”移民。图 | 网络


拉里和老巴不仅是农民也是精明的生意人。每年夏天美国无数高中生大学生想找暑期工,而拉里不远千里非要从墨西哥找人必定有他的道理。不知今年夏天他那四位师傅还能不能过来,老巴这两位又能不能安全的留下?


瘟疫自然会加深排外情绪,但瘟疫也可以成为一次教育机会,让一部有无数零件飞速运转的机器停一停,让社会暂时简化,让有心人可以看清是谁在做着“必要工作”,他们是否得到了公正的待遇。


十四世纪中期黑死病开始横行欧洲造成劳动力短缺,十五世纪西欧和意大利的农业手工业劳力工资大涨,而东欧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反而变本加厉。对比一下东西欧此后的发展轨迹,两种策略的后果如何不必赘述。问题在于,这样一场动荡之后,一个社会如何选择今后的轨道,它是否愿意诚实的复盘,共同去反思。


尼德兰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于1562年创作的木板油画《死亡的胜利》是描绘黑死病的代表作品。


4


我们市集的老托是特朗普的支持者,我很好奇他在做什么。年初他刚找了个活,跟朋友一起把旧房车修理翻新再拿去卖,每天早上四点干到下午三点,回家趁天黑前还能干点农活,那是他喜欢的生活,那段时间他人也显得格外精神。现在这份工必定不保,不知他状态如何。他会去参加抗议居家令的示威游行么?会听福克斯新闻的话藐视病毒,指着我们的口罩哈哈大笑么?


4月份,特朗普支持者在美国多地示威游行,抗议居家令。图片|网络


周六去市集前胖虎给老托发了个短信,请他给我们带几磅牛脸,我们一个护士朋友想吃胖虎做的咖喱牛脸,现在只有他家有卖。他回信说,“终于有你们的消息了,好几周不见你俩出现,我都担心了。牛脸给你们带,没问题。” 到了市集我和胖虎分头买菜,我经过老托摊位,互相招招手,只见他乖乖戴着个碎花布口罩。


“老托怎么样了?”回到车里我问胖虎。


“闲不住,俩礼拜前还飞了趟田纳西。”


“他飞田纳西干什么?”


“买旧货车开回来翻新。他说机场现在根本没人,五个工作人员帮他办托运。”


“托运什么?”


“他的枪呗,他出门一定要带枪,上飞机就托运。”


“What the f**k!” 听得我直翻白眼。


“他还问咱们口罩谁做的,我说是克里斯蒂娜(我们市集上一个做针线活的女人)给缝的。他说口罩生意现在肯定特别好,我说她的口罩是送给大家的,愿意给钱就给,没钱可以不给。他说那女人可不富裕,拿她的东西得给钱!”


这话倒说的极是。克里斯蒂娜自己不是农民,只是常年在市集帮工。礼拜六早上六七点钟就要来帮着搭棚卸货,然后一站一上午,听说工钱五十元上下。年初我发现她开始占用农民摊位一个角落卖些自己织的袜子和用旧T恤旧仔裤做的包,设计和做工谈不上多么巧妙精致,但朴实得让人喜欢。比如一条大号仔裤,剪掉两条裤腿,屁股部位加两条背带正好可以缝一个包,结实耐用,还有两个屁股兜可以装零钱。


克里斯蒂娜在市集帮工,长桌上左边几个布口袋里是她为大家缝制的口罩,右边两个筐里是野葱“芝加哥”。


三月底纽约时报开始有文章教大家用旧衣物缝制布口罩,而且有样图可以打印出来,直接用纸样剪裁。四月初美国疾控中心建议民众在公共场所佩戴布口罩减缓病毒传播,并建议不要购买外科或更高级别的口罩,把它们留给医护,超市销售人员,以及其他无法在家工作的人。三月中旬,超市里完全没有人戴口罩,四月再去时,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人都遮着脸了。


我们本来打算自己缝两个口罩,但我对针线活太怵了,寒假时补两条裤子补的气急败坏。关键时刻我们及时想起了老克,她有缝纫机!一发短信,她说已经缝制了一些拿到市集去了。她还在改进设计和剪裁,并且到处搜寻关于口罩滤芯的资料,什么样的材质能过滤百分之几的细微颗粒,都有出处,还要我们查资料核对。


美国掀起了一股自制口罩风潮。图 | 网络


5


口罩完工,我们约了个日子去取,在她住的公寓楼外隔开几米站着聊。当时我们已经两周没有去市集了,很想念朋友们和那每周一聚的仪式。问她是否还去帮工,她说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要去的,不光为挣钱,要见到大家,聊一聊,心里才踏实,“周六早上的市集就跟咱们这些人的教堂一样。”


口罩是法兰绒里子,棉布面,中间夹层可以自己加滤芯。两个完工的口罩各装在一个旧T恤做的小布袋里,塞一份她打印出来的洗护说明和滤芯材质建议。回家拿肥皂一搓,太阳一晒就消毒了,可以一直用。


于是我们戴着老克的口罩去了市集,好象穿着新衣服去教堂。回来以后用“芝加哥”炒了香肠,鲜美异常,胖虎做了咖喱牛脸。护士朋友休息日过来,带了她自己做的燕麦苹果派和野葱奶酪,迅速交换食物,在院子里保持距离聊一会,就这样完成了一次特殊时期的短暂聚会。克里斯蒂娜邮件追过来叫我们写口罩使用反馈,让她可以改进。


前两天,本州居家令已经结束,限制在慢慢放开,但市集未必能在短时间内重新热闹起来。危机还远远没有过去,近在咫尺的未来也无法预测,但普通人总有自己的应对,也总有彼此可以依靠。


顾客在市集上耐心地相隔两米等待买菜(左),不知何时才能恢复疫情前的热闹场景(右)。


- 这是食通社第 220 篇原创 -



 

作者

尚毅

农夫市集老主顾,在美国中西部的一所大学任教

图片

除说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编辑:天乐

版式:木又寸

  扫码打赏,支持原创知食  


点击图片,阅读「美国农夫市集笔记」系列


点击图片,阅读「食物抗疫」系列


回复关键词,了解更多内容

近期热文 | 食物课程 | 农友大会 | 菜市场 | MOSES | 食通社在路上 | 前沿食农 | 小农故事 | 节气餐桌 | 食农活动 | PGS | 种子 | 女性 | 气候 | 日本 | 作者 | 招聘 | 转载



点击「在看」,分享美味知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