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禾计划|可持续食农小额资助第二期入选项目公示

食通君 食通社Foodthink 2022-09-08


当世界深陷气候变化、社会转型、不公平加剧等多重危机之时,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行业领袖和普通公众发现,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打交道的“食物”,既是这些危机的晴雨表,也是解决危机的切入口。

 

无论是缓解还是适应气候变化,为中国和世界的碳中和出力,或是助力乡村振兴,巩固我国扶贫成果,还有重建城乡社区,食物和农业体系都可以扮演核心角色,但这也意味着食农体系必须朝着更加可持续、更加公平的方向转型。

 

食通社组织《最大的小小农场》食农观影会,通过线上线下的共学,拓宽和加深公众对食农议题的理解。


食通社相信,食物体系的变革既需要政策的转变,但公众意识的提升也尤为关键,民间草根的创新尝试也必不可少。因此,食通社发起“联禾计划”,以小额资助的形式鼓励一股股小的力量在各自的社区和地区围绕可持续食农开展工作。除了资金的支持,联禾计划也注重专业支持,为申请者提供个人和机构成长的咨询和陪伴,同时也强调共学和网络搭建,让大家看到彼此的工作,借鉴经验,共同成长。

 

2019年,食通社第一次试水,招募联禾计划小额资助第一期,收到了45份申请。我们从中选择了五个团队给予支持。在资金并不多的情况下,几个项目都开展了对所在社区有深远影响的活动。食通社更利用媒体平台的优势给伙伴提供传播支持,也对接了行业内外相关资源,传授经验,提供技术指导。

 

点击回顾“联禾计划”的招募计划和第一期项目回顾


2021年初,我们开放了第二期小额资助,短短两周,就收到了来自全国119个团队的申请。数量的增加说明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开始意识到可持续食农对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性。但是,一个小额资助项目能收到如此多申请,也说明即使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机构,在尝试可持续食农方面工作的时候也缺乏支持,更不用说刚刚起步的团队。

 

申请的伙伴们关注的议题十分广泛,涉及:

农村可持续发展:包括老种子保育,传统农耕文化的整理和传播等;


城市可持续发展:包括城市社区菜园、厨余堆肥和减少食物浪费的活动等;


城乡互动和融合:包括农夫市集、消费者组织和参与式保障体系(PGS)小组等;


食物教育:包括青少年食育、校园菜园、亲子活动以及消费者群体的共同学习小组等;


其他:生态农业培训、弱势群体的食物关怀、生态农场建设等。


同时,我们也对申请项目关注的群体做了大致分析:

城市社区:以社区为基础开展的活动,比如社区菜园、厨余堆肥和减少食物浪费的倡导活动等;


农村社区:既有在地的社工机构,也有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在在地村子的社区开展诸如种子库、生态农业转换和传统农耕文化保护等工作;


青少年:学校的校园菜园项目和关注留守儿童的食育项目等;


亲子家庭:针对亲子家庭的项目以城市端为主,希望通过孩子去影响更多家庭关注可持续的食物体系和生活方式;


返乡青年、在地农友:他们在家乡从事生态农业很大的阻力也来自于在地社区的压力,对他们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消费者:加强城乡互助互信的农夫市集和PGS小组更多以消费者群体为影响目标,也有针对消费者群体的食农学习小组;


少数民族:以云贵地区的少数民族村寨为主,对当地的传统农耕和食物文化保护和整理、传播等项目;


女性:女性在农村地区作为主要的劳动群体,她们思想和行动的转变对家庭和本地社区起到积极的作用;


弱势群体:既有关注城市流动人群的食物关怀项目,也有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和自闭症儿童等群体,以食物为切入的从营养、膳食的角度对开展的项目。


从申请主体来看:申请者中既有志同道合的志愿者自组织,也有深耕社区多年的社工组织,还有学术、教育和文化等不同领域的机构,申请主体相当多元。按照注册类型来看:其中民非注册以社工机构占比最高,其次是关注农村发展类的和环境教育类的机构。工商注册类教育机构最多,之后分别是文化公司和家庭农场以及环保企业。未注册的类型以志愿者自组织为主。


 

从地域来看:申请机构分布在全国24个省份,云南、贵州、广西地区以农村可持续发展类的项目为主;四川、江苏、上海、广东等地区的项目偏向关注城市社区和青少年的食物教育;西北地区以互助互信的城乡对接类项目为主。


面对众多优秀的申请项目和团队,我们最终选择了九家机构、八个项目进行合作。期待他们在各地接下来的行动,也希望他们的工作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他们分别是:


联禾伙伴

重庆市万州区德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万州高升学校


项目名称:乡村校园农耕体验计划


乡村校园农耕体验计划是基于德立过往服务经验拓展而来,旨在通过在校园内开展农耕教育活动,促进青少年了解食物的来源和种植方法,在此过程中结合当下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工作,将农耕文化与学科教育和生命教育相融合。


项目地点高升学校本身在农村,与周围村民协商好总面积22亩的土地,用于校园农耕。本项目计划用两年时间来实践,第一年在校园内进行有机种植,同时形成自主管理小组,成品可用于食堂和让学生自主售卖,所得用于班集体公共经费。第二年巩固成果,并向其他学校推广此经验。


2021年5月,重庆市万州区高升学校的学生们正在“养活教育农耕基地”里劳动,点击了解《这群爱种地的重庆小学生》



联禾伙伴

四川成都大邑县芙田基层治理

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名称:芙田社区女性食农学习小组(社区菜园筹备)


福田社区是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大邑县城农民集中居住的一个新社区。但是,我们发现,农户上楼居住后,公共生活缺乏,中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足。如何让女性——农村生活生产的主体——更好参与公共生活呢?


项目希望通过女性团队来经营社区农园,通过生产公共蔬菜产品,建构与周边社区居民和村庄的绿色教育与社区联结,把菜地作为社区更新、永续发展和环保运动的象征。通过女性培力与性别平等,重塑农村女性的活力与自信,逐步改变周遭的人,改变整个社区。


项目将发挥女性日常生活能力,组建女性食农小组,活用当地自然与历史环境,鼓励女性及低龄老年人发挥自己潜力促进农村女性创业,再造社区活力。



联禾伙伴

香格里拉市圣咖农产品有限公司&

昆明市呈贡区梦南舍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


项目名称:“香格里拉粮仓”—金沙江干暖河谷传统饮食文化“江边八大碗”资源挖掘与开发


本项目位于香格里拉市江边一线的金沙江低海拔区域,属于干暖河谷,有明显的多样气候分布格局,自然条件造就了香格里拉的“小江南”,有“香格里拉粮仓”的美誉。这里还是傈僳族、彝族、藏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共存的文化交融中心。本项目结合本地特有的资源,以“江边傈僳族八大碗菜系”为主题带动特色乡村扶贫产业,通过食材资源梳理成册,举办饮食节和科普活动等方式,多方面开发以饮食文化带动农村产业模式调整,尝试解决农民发展难的问题。



联禾伙伴

攀枝花爱思青年公益发展中心


项目名称:迤沙拉留守儿童自然建造营


迤沙拉是古时的驿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彝族村落,村子红墙青瓦,山间清风,蓝天浮云,夜晚繁星,是梦里田野的诗意之地,漫山的野花、野果、菌类等,还有传承百年的特色彝族美食“甘生”“棠梨花”“蝇粽”“酸肉”等,这些来自自然的馈赠,只需轻微人工处理的美食,很多已经消失在当地的餐桌,很多当地的小孩都不知道!于是有了迤沙拉自然建造营。


迤沙拉乡土自然营是一个为了应对现在高速发展城市化带来“自然缺失症”而建立的自然营地,我们希望通过营地的朴门永续自然生态系统,送给所有生于这个时代的孩子一份礼物,让他们在永续的自然系统中,自由而缓慢的生长。

营地维持自然景观样貌,保持着友善环境、融入自然的原则,营地里的动物菜园、园林等之间的保温、除虫、浇水等都来自大自然系统自循环。



联禾伙伴

贵阳益行社区公益发展中心


项目名称:看见生态友好食材之“赶集去”


在食品添加剂和各类化肥浸泡长大的食材横行的当下,发现生而为人的我们都希望可以吃得健康呼吸着自然的空气,但无奈的是,能够识别健康食材和生态耕种食材的人并不多,所以不是人们不想吃好的买好的,而是消费主义丢出了很多糖衣炮弹让我们看不懂吃什么对自己是好的,买什么对土地是好的!所以,本项目志在让更多的公众认识在地、应季、及生态友好耕种的时蔬,在购买的同时看到人与食材的关系及其后面人与土地的关系,这样既可以满足我们人人吃到健康食材的最基础需要,同时可以带动本地生态耕种小农的可持续和地区性的认知转变。


项目发起在地“赶集去”活动,招募感兴趣的公众,每次邀约一位农友参与,对在地在季的食材进行现场解说和讨论,让参与者了解在地在季食材的同时,更能重新定义食材的“好”和“健康”,赶集结束后邀约大家用当天集市购买的食材找一个地方(也有可能做成田野餐桌的形式)做一顿“共创晚餐”来共享,同时会不定期加入观看相关影片或食物里程卡等活动。


联禾伙伴

四川省蒲江县社区营造支持中心


项目名称:“我想认识我的食物”线下读书会


蒲江县社区营造支持中心关心食物和人的链接,拉近土地上的人和食物的距离。“我想认识我的食物”读书会延续了之前的工作,推出更多共读书目,邀请参与者到土地上和生态农人一起阅读、交流、制作食物。



联禾伙伴

活力农耕协会中国部


项目名称:2021年活力农耕在地发展核心计划


1.书籍《活农业》(Living Agriculture)的翻译和出版。


2.活力农耕培训及农场巡访:农夫的亲历亲为对农场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农夫觉察力非常重要的手段,活力农耕协会特别看重农夫之间的交流和传承。因此,活力农耕老师和学长对新农夫的农场巡防是每年培训之外非常重要的活动,很多农夫都愿意参与其中,在田间交流互动、学习探讨。



联禾伙伴

广州市悠悠草木教育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菜市场的生活美学


悠悠草木于2020年着手城市公众买菜、做饭生活调研,发现城市居民每周去菜市场买菜的习惯逐年减少,在生活气息与生活美学越来越少的当代,餐桌问题突显。


机构于2021年开始筹备面向广州公众开展“菜市场的生活美学”项目,让城市公众回归到生活,从菜市场到食物溯源,再到餐桌与生态农场探访体验,通过10次叠加体验活动,让城市公众回归到食物、生活、生态。让公众从生活回到生产,从土地到餐桌的全流程体验。




非常遗憾,由于资金和能力有限,我们无法和很多特别棒的申请者开展资助合作,但我们也希望和大家保持沟通,期待更多样的合作。


如果你也想在社区开展与可持续食农相关的工作,欢迎关注食通社,参加下一轮联禾计划伙伴招募。也可以先参加我们线上线下的系列活动:认识食物课程、读书会、观影会、分享会,通过共学,拓宽和加深你对食农议题的理解,分享你的思考和行动。


项目官员:小超

编辑:天乐

排版:小树

  扫码打赏,支持原创知食  


回复关键词,了解更多内容

近期热文 | 食物课程 | 农友大会 | 菜市场 | MOSES | 食通社在路上 | 前沿食农 | 小农故事 | 节气餐桌 | 食农活动 | PGS | 种子 | 气候 | 日本 | 作者 | 招聘 | 转载



点击「在看」,分享美味知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