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达哥拉斯打开天眼的技巧

修行圈 2020-01-08

传播上古智慧、灵性与科学、修行、养生、生活。公众号后台点击“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这里有最全的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在意念到来之前,让你的头脑随意漂浮。让你的形体充满,把你的本质移到头顶,然后从那儿如光一般倾泻而下。”

——毕达哥拉斯


这种技巧是毕达哥拉斯之作。毕达拉斯带着这种技巧去希腊。事实上,他成了西方所有神秘主义的本源和出处。他是西方神秘主义之父。

 

如羽毛般


「如一羽鸿毛轻触你的两隻眼球,在它们中间便会有一丝轻飘的感觉涌人你的内心,并在那里融人宇宙。」

 

用你的两隻手掌,把它们轻放在你闭着的双眼上,让手掌轻触你的眼球——但只是如一羽鸿毛,不要施加任何一点压力。如果你用力压迫,你就错过其中的意义,你就会错过这种方法的全部作用。所以不要用力挤压:只是如一羽鸿毛般轻拂。你需要有一个调节的过程,因为在开始之初你会用力。一点一点减轻这种压力,直到你的触摸完全不存在压力,只是你的手掌在轻触你的眼球。只是轻触。只是没有任何压力的触碰,因为如果有压力产生,那麽这种技巧就不起作用。因此——要轻如一羽鸿毛。

 

为什麽?——因为一枚针可以做一支剑做不到的事。如果你挤压,性质就改变了——你就带有攻击性。而流过你双眼的能量是极为敏感的:有一点点压力,它就会开始抵触,就会产生抗阻。如果你挤压,那麽流过你双眼的能量就会开始抵触,开始抗阻。接着便会有一番争斗。所以不要挤压;即使只有一丝的压力,眼睛的能量也能够判断出来。

 

它是非常敏感的,它是极为灵敏的。不要去挤压——要如一羽轻鸿,只是用手掌去轻拂,似触未触。似触而未触,不要有任何压力;只是轻轻的一触,只是手掌触碰眼球的一丝细微的感觉,仅此而已。

 

接着将会怎麽样呢?当你不施任何一点压力,只是去轻触的时候,能量便会在你内在移动。如果你挤压,它就会抵触你的手,你的手掌,并向外流失。只是轻轻一触,能量便开始在你内在移动。大门是关闭的;只要大门一关闭,能量便回涌。而在能量回涌的那一瞬间,你会感觉到有一阵轻鬆传遍你的脸面,你的头部。这种能量的回涌使你变得轻飘。

 

就在你的两眼之间存在着第三只眼,这是智慧之眼,这是般若查克苏(Prajna-Chakshu)。这第三只眼就在你的两眼之间。从你的双眼回涌的能量正好落在这第三只眼上。所以你会感觉到轻飘,感觉到升浮,彷佛地心引力不再存在。然后能量从第三只眼流到你的心房。这是一个生理过程:一滴又一滴,它只是不停地下滴,而你则会感觉到一丝非常轻盈的感觉进入你的心房。你的心跳会慢下来,你的呼吸会慢下来,你的全身会感觉到轻鬆。

 

即使你没有进入深层的静心,这也会对你的身体有所帮助。一天中任何一个时候,坐在椅子上放鬆——抑或你没有椅子,而只是坐在一辆列车里——闭上你双眼,感觉你的全身是一个放鬆的生命,然后把你的两隻手掌放在你的眼睛上。不要用力压迫——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是如一羽鸿毛轻轻触摸。

 

当你轻触而不施任何压力的时候,你的思想会即刻停止。在一个放鬆的头脑中,意念无法运行;它们被封冻了。它们需要激奋和狂热,它们需要压力才能运行。它们是借助压力而存在的。当眼睛静止的时候,放鬆的时候,能量便回涌,思想便停止。你将会感觉到某种异常欣快的特质,而这种感觉会每天有所加深。

 

所以每天要做几次。即使只有一会儿的轻触也是有益的。每当你眼睛感觉到累了,干了,用久了——如在阅读以后,看完电影或电视之后——无论何时你有这样的感觉,只要闭上眼睛,然后轻触,便会立刻见效。但如果你想做静心测至少需做四十分钟。整个过程都不要去挤压。在短时间内如羽毛轻拂是很容易做到的;但要坚持四十分钟则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你常常会忘记,你会去挤压。

 

不要用力挤压。四十分钟内,要始终觉知你的手是没有重量的;它们只是在轻触,要始终觉知你没有在用力压迫,只是轻轻触碰。这会成为一种深层的觉知,就如同呼吸一样。如佛所说要完全觉知地去呼吸,你也要同样觉知地去触摸,因为你需要时时注意不要去用力压迫。你的手应该只是一羽轻鸿,没有任何重量,只是轻轻触碰。你的注意力会全部集中在那里,保持着警觉,在两眼周围,能量便会不断地流淌。起初它只是点点滴滴地下落。几个月之内你将会感觉到它变得如同一条河流,一年之内你将会感觉到它成了滔滔的洪水。而当它发生的时候——「如一羽鸿毛轻触你的两隻眼球,在它们中间便会有一丝轻飘的感觉」——当你轻触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丝轻飘。你即刻就能感觉到它。你触摸的一刹那,立即会有一丝轻飘的感觉产生。而「在它们中间便会有一丝轻飘涌入你的内心」,这种轻飘会渗入你的内心,涌入你的内心。在你的内心,只有轻飘能够进得去;任何沉重的东西都无法进入。只有非常轻盈的东西可以进到你的内心。

 

两眼之间的这种轻飘的感觉会开始滴入你的心房,而你的心扉则会打开来接受它——「并在那里融入宇宙」。当回落的能量变成了一川小溪,继而是一条小河,然后再变成滔滔的洪水,你会被彻底地冲蚀,你会被冲走。你将感觉不到你的存在。你将会感觉到只有宇宙的存在。吸入呼出,你会感觉到你成了整个宇宙。宇宙进入複出。而你一直所呆的实体,你的自我,则将不复存在。

 

凝视你的鼻尖

 

吕祖说:「一个人应该凝视自己的鼻尖。」

 

为什麽?——因为这会有所帮助,它会使你与第三只眼位于一线。当你的双眼盯视着鼻尖的时候,它实质上已做了许多事。基本的一件事是使你的第三只眼与你的鼻尖恰好成一直线——只是略高几英寸,但在同一直线上。而一旦你与第三只眼成了一直线,这第三只眼的吸引力,第三只眼的拉力和磁力就会大得让你甚至要对抗你自己。而你正需要与之成一直线,这样第三只眼的引力和重力才能发挥其功能。一旦你正好与它成一直线,你就无需再作任何努力。

 

突然之间你会发现格式塔(Gestalt)改变了,因为你的双眼创造了世界和思想的二象性,两眼之间的眼睛则造成了空隙。这是一种改变格式塔的简便方法。

 

然而头脑会曲解它——你的头脑会说:「好吧,现在开始盯视鼻尖,想着鼻尖,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尖。」如果你过于注意你的鼻尖,你就会不得要领,因为你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那里,而又要完全地放鬆,这样第三只眼才可以牵引你。如果你过于注重鼻尖,你的注意力固定在那里,集中在那里,钉牢在那里,你的第三只眼就无法牵引住你,因为你的第三只眼以前从未发挥过其官能。它的引力在初始时并不会很大。它是慢慢地逐渐增强的。一旦它开始发挥作用,聚集在它周围的尘埃就会消失,它的官能就会活跃起来,到那时,即使你将注意力集中在鼻尖,你也会受到牵引。但这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做到的。你必须完完全全地放松,没有任何负担,没有任何压力和紧张。你只需呆在那里,处于一种随意的状态之中……

 

如果一个人的眼光没有跟着自己的鼻子走,要麽是由于他睁大了眼睛眺望远处,从而看不见自己的鼻子,要麽是因为他的眼脸紧锁,从而双眼紧闭,这样也看不见自己的鼻子。

 

轻鬆地盯视自己鼻尖的另一个作用是:它不允许你睁大眼睛。如果你睁大双眼,整个世界便尽收眼底,就会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来分散你的注意力。一位美丽的女士经过,你会尾随着她——至少在头脑里。或者有人在打架;你并不关心,但你会去想:「发生什麽事了?」再或者有人在哭泣,你会觉得很好奇。无数的事物在你周围不断地移动。如果双眼圆睁,你就变成了男性的能量:阳。

 

如果双眼完全紧闭,你就会沉溺于幻想中,你就会开始做梦:你就变成了女性的能量:阴。要避免这两个极端,只需盯视自己的鼻尖——一种简便的办法,但结果却奇妙得不可思议。

 

不仅老子的门徒们认同这一点,佛教徒亦领悟这一点,印度教徒也领悟这一点。自古以来所有的静心者都多少领悟到这个事实,那就是如果你的眼睛半睁半闭的话,你会奇迹般地避开两个易犯的错误。一个是为外部的世界而分心,另一个是被内部梦幻的世界所吸引。你恰好处于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上。这就是意义所在:处于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上,意味着你在那一刻既非男性亦非女性。你的视觉摆脱了二象性;你的视觉超越了你内在的分割。只有当你超越了你内在的分割,你才会进入第三只眼的磁场范围之内。

 

重要的一件事是要正确地垂下眼脸,然后让光线自然地流入。

 

记住这一点很重要:你不是要去把光线拉进来,你不是要去强迫光线流入。如果窗户是开着的,光线会自然照射进来。如果门是开着的,光线会自己涌进来。你不需去带它进来,你不需去推它进来,你不需去拽它进来。你怎样能让光线进来呢?你怎麽能够将光线推进来呢?所有你需要做的只是打开你自己去接纳它。

 

必须用双眼同时盯视自己的鼻尖。

 

记住,你必须用双眼同时盯视鼻尖,这样在鼻尖处你的两隻眼睛可以摆脱二象性。于是从你双眼流露出的两道光在鼻尖处合二为一了;它落在了同一个点上。你的双眼相遇的地方便是窗户开启之处。于是一切都在正常进行。那时只需听之任之,只需去欣赏它,只需去庆祝它,喜爱它,欢庆它。什麽也无需去做。

 

必须用双眼同时盯视自己的鼻尖,要端坐……

 

端坐对你会有帮助。当你的嵴背挺直的时候,你性中心的能量就会对第三只眼起作用。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一点也不複杂……只要当你的双眼在鼻尖处相会时,你便会对第三只眼起作用。设法使你的性能量也能对第三只眼起作用。这样就能事半功倍,这样就有很强的效力,因为你的性中心储存了你全部的能量。当嵴背挺起、竖直的时候,性中心就也能对第三只眼起作用。同时从两个方面对第三只眼出击会更好些,你要设法从两个方向同时穿透第三只眼。

 

你……要端坐,要保持舒适。

 

大师说得很清楚。要挺直,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千万别让自己觉得不舒服;否则你又会为你的不适分心。这是瑜珈姿势的要领。梵文中阿萨那(asana)一词意即舒适的姿势。舒适是其最基本的特质。如果一种姿势令你感到不舒服,那麽你就会为此而分心。所以必须让自己保持舒适。

 

这并不一定要在脑袋的正中。

 

以它为中心并不是指要以你的头顶为中心。

 

中心是无处不在的;一切都包含于其中;它是同宇宙万物的整个进程的化解相关联的。

 

一旦你触及到了第三只眼,你就会以那一点为中心,光线便会涌进来,你便到达了万物昇华的界点。你便进到了无形的境界,隐形的境界。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称之为神。这就是万物昇华的界点,这就是万物昇华的圣地。这就是整个存在之根源。它是无所不能的,它是无所不在的,它是永恆的。

 

固定的凝思是必不可少的。

 

什麽是凝思?即无思维的一瞬间。一种无思维的状态,一个间隙。这种状态总有发生,只不过你并没有觉知到它罢了;否则就不会引出那麽多问题。一个意念出现了,接着又一个意念闯了进来,正是在这两个意念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小小的间隙。而那个间隙便是通向神明之门,那个间隙便是凝思。如果你深入地去留意那个间隙,它便会变得越来越大。

 

头脑如同交通拥挤的道路;一辆车经过了,接着另一辆车又从你面前开过,而由于你太在意这些过往车辆,以至于你看不见两车之间始终存在着的间隙。否则它们就会相撞。它们没有相撞,在它们之间有某种东西将它们隔开了。你的意念没有相撞,它们没有相互辗压,相互碰撞。它们甚至不曾怎麽重叠。每一个意念都有其自身的界线,每一个意念都是界定的,但思维的进程太快太迅速,以至于你看不到其中的间隙,除非你诚心要等待它,找寻它。

 

凝思意味着要改变这种格式塔(形式)。通常我们这样看待思维:一个意念,另一个意念,又一个意念。当你改变了格式塔,你看到的是一个间隙,另一个间隙,又一个间隙。你的着重点不再放在每一个意念上,而是放在了那些间隙上面。

 

如果世俗的意念出现的话,你不该依旧呆板地坐着,你必须去审视它处于何处,它来自于何处,它消失于何处。

 

这在初次尝试的时候不会发生。你在盯视着自己鼻尖的时候,意念会出现。这麽多世以来,它们始终川流不息地涌来,它们绝不会轻易放过你。它们已经成了你的一部分,它们几乎已是你内在固有的东西。你在过一种几乎是前世安排好的生活。

 

于是便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当人们安静地坐着静心的时候,意念会比平时、比通常更多地出现——非同寻常的激增。无数的意念涌进来,因为它们要在你身上留下些什麽——你在试图摆脱它们的控制吗?它们会让你的日子不好过。因此这些意念是必然会出现的。你将怎样去对待它们呢?你不能只是依旧呆坐在那里,你必须去做点什麽事。对抗它是没有用的,因为如果你开始去对抗它,你就会忘了盯视自己的鼻尖,忘了觉知第三只眼,忘了光的迴圈;你会忘了一切,你会迷失在错综複杂的意念中。如果你去追逐意念,你就会迷失,如果你去尾随它们,你就会迷失,如果你去对抗它们,你就会迷失。那麽究竟该怎麽做呢?

 

而这正是奥秘所在。佛陀也应用过这一奥秘。事实上奥秘几乎都是相同的,因为人都是相同的——锁之相同钥匙必同。这便是奥秘所在:佛陀称之为塞马萨提(Sammasati)。要好好记住。要记住:当一个意念出现的时候,要看清楚它在哪里,不要与之对抗,不要为其辩护,不要对其谴责,只需像科学家一样客观地看待它。去看清它位于何处,来自何处,去向何处。看清它的到来,看清它的所在,看清它的离去。意念都是易动的;它们不会呆得很久。你只需去观照意念的出现,意念的存在,和意念的消失。不要设法与之对抗,不要试图去尾随它,只需作一名安静的观察者。那样你会惊奇地发现:你观察得越仔细,意念出现得就越少。当你的观察完整全面时,意念就会消失,而仅仅留下一个空隙,留下一个间距。

 

但要记住另外一点:你的头脑可能再次矇骗你。

 

进一步的沉思无益。

 

那便是佛洛德的精神分析法:即意识的自由联接。一个意念出现了,你会等待另一个意念的出现,接着是另一个,然后是一整串……这便是所有的精神分析所做的事——你开始退回到过去。一个意念接着另一个意念,持续不断、无穷无尽,没有终结。如果你参与进去,你就会步入一条没有尽头的旅途,那是十足的白费力。你的头脑会那样去做。所以要谨防它的发生。

 

你不可能让头脑去超越头脑。所以不要做徒劳的尝试;不要做无谓的尝试;否则,一件事会连着另一件事接踵而至,而你就会完全忘了要在那里做什麽。鼻尖就会消失,第三只眼就会被遣忘,光就会距你千里之外。

 

所以要记住以下两件事,这是你的双翼。一是:出现间隙的时候,没有意念浮现,要空冥。二是:当一个意念浮现的时候,只需要看三点:这个意念位于何处,它来自何方,它去向哪里。在那一刻,不要再去留意空隙,而要着眼于意念,观照意念,对它说再见。一旦它离去,即刻再回复到凝思。

 

当意念继续向深处飘去的时候,你应该即刻停止,并开始凝思。让你自己保持凝思,然后再重新开始凝视。

 

因此,每当意念到来的时候,要凝视。每当意念离去的时候,要凝思。

 

这是快速领悟的双重方法。它意味着光的环流。环流即凝视。光即凝思。

 

每当你凝思的时候,你就会看见光大量涌进来,每当你凝视的时候,你就会形成环流,你就会使环流成为可能。这两方面都是必需的。

 

光即是凝思。没有凝思的凝视就如同没有光的环流。

 

那样的事发生过;哈达瑜珈(hathayoga)就曾蒙受过这样的不幸。他们凝视,他们全神贯注,但他们忽略了光,他们完全忘记了这位宾客。他们只是在不停地收拾房子,他们太专注于房子的整理,以至于他们忘了要收拾这房子的本来目的,忘了他们的宾客。河陀瑜珈持续不断地调整他的身体,淨化他的身体,他做各种瑜珈姿势和呼吸练习,并且无止境地做下去。他已经完全忘了他为什麽要这样做。光就在那儿,但他拒绝让它进来,因为只有当他完全处于一种放任自由的状态下,光才有可能进来。

 

固定而没有凝思,就是没有光的环流。

 

这就是发生在所谓瑜珈论者身上的悲剧。另一种悲剧则发生在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的身上。

 

没有凝视的凝思,就是没有环流的光。

 

他们只考虑光,但他们并没有为它的涌入做些准备;他们想到的只是光。他们想到的只是宾客,他们无数次地去想像宾客,却不去收拾他们的房子。这两者都有所偏失。

 

要注意这一点!

 

不要跌入其中任何一个误区。如果你能保持警觉,那将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过程,并会有极大的改观。一个人如果能正确领悟的话,他会在那短短的一瞬间进入一种单独的存在。

 

如何打开第三眼

 

“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在意念到达之前,让你的头脑随意漂浮。让你的形体充满,把你的本质移到头顶,然后从那儿如光一般倾泻而下。”

 

这种技巧是毕达哥拉斯之作。毕达拉斯带着这种技巧去希腊。事实上,他成了西方所有神秘主义的本源和出处。他是西方神秘主义之父。

 

这种技巧是深层静心的一种。你要试着去领悟:“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现代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表明,双眉之间存在着一种腺,这是人体中最神秘的部位。这种腺被称之为松果腺,是西藏人的第三只眼——湿婆奈特拉(Shivanetra):湿婆的第三只眼,坦屈拉的第三只眼。在两眼之间还有第三只眼存在,但通常情况下它是没有功能的。你必须设法让它睁开,它并没有失明。它只是闭着。这个技巧就是要使这第三只眼睁开。

 

“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闭上双眼,然后将你的两隻眼睛同时集中于双眉的正中。集中在双眉的正中,闭上眼睛,就如同你正用你的双眼在看。要集中你的全部注意力去看。

 

这是集中注意力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你无法如此轻易地将你的注意力集中于你身体的其他任何一个部位。这种腺可以像别的东西一样吸引你的注意力。如果你去注意它,你的双眼就会被这第三只眼吸引住。它们就会被固定在那里:它们无法移开。如果你企图去注意身体的其他任何一个部位,那将会是非常困难的。这第三只眼会吸引你的注意力、集中你的注意力。它对注意力有一种魔力。所以全世界所有的技巧都要运用到它。这最容易锻炼你的注意力,因为不只是你在设法集中注意力:这种腺本身也会帮助你;它极富磁性。你的注意力会不由自主地集中到它那里。它会变得专心致志。

 

古代谭崔经文中说注意力是第三只眼的食粮。它饿极了,它已经饿了几生儿附。如果你去注意它,它就会恢复活力。它会充满活力!它得到了食粮。一旦你领悟到注意力是食粮,一旦你感觉到你的注意力被松果腺如磁石般牵引,吸引,牵拉,那麽要集中注意力便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人们一定要正确感悟那个部位。所以要闭上你的双眼,让你的两眼集中到正中间,然后去感觉那一部位。当你接近那个部位的时候,你的双眼会突然被钉在那里。当它们很难再移开的时候,你便能知道你找到了正确的部位。

 

“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在意念到来之前,让你的头脑随意漂浮……”如果注意力是在双眉之间,你会初次经历一种奇妙的现象。你会初次感觉意念在你面前飞奔而过;而你则成了一名观赏者。这就如同一幅电影萤幕:意念闪过,而你只是一名观众。一旦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第三只眼这个中心,你便即刻成了意念的观众。

 

平时你并不是观众:你和意念是一体的。如果有愤怒,你就会很愤怒。如果一个意念闪过了,可你并不是观者——你与意念是一体的,一致的,你随着它一起移动。你成了意念。在有性欲的时候你渴望性;在有愤怒的时候你会愤怒;在意念中夹杂贪婪的时候你会变得很贪婪。任何一种意念闪过的时候都会与你合为一体。在你与意念之间没有任何空隙。

 

然而一旦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第三只眼,你会突然之间成为一个观者。通过第三只眼,你变成了观照者。通过第三只眼,你可以看见你的意念闪过如同看见云朵在空中飘浮,看见人群在街上移动。

 

试着去做一个观照者。无论发生什麽,都要努力做一个观照者。你病了,你的身体在疼痛,你在受苦受难,无论怎麽样:只需。去观照它。无论发生什麽事,不要让你自己与它成为一体。要做观照者——观察员。而如果你有可能做到观照,你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第三只眼。

 

其次,反过来也是如此。如果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第三只眼,你便能成为一个观照者。这两件事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第一件事是:把注意力聚集到第三只眼,观照便会自然发生。此刻你便可以照会你的意念。这是第一件事。而第二件事是你此刻可以感觉到奇妙的轻微的呼吸颤动。此刻你可以感觉到呼吸的形式,呼吸的实质。

 

首先要努力去领悟到底什麽是“形式”,什麽是“呼吸的实质”。当你呼吸的时候,你并不仅仅是在呼吸空气。科学认为你只是在呼吸空气——氧气、氢气以及其他气体的溷合体。他们说你在呼吸“空气!”但坦屈拉说空气只是一种媒介,并不是实质。你在呼吸普拉那(Prana)——呼吸生命。空气只是仲介;普拉那才是实质。你在呼吸普拉那,并不仅仅是空气。

 

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三只眼,你会突然体察到呼吸的实质——不是呼吸,而是呼吸的实质,普拉那。一旦你能体察到呼吸的实质,普拉那,你便登上了一个高度,从那里你可以有一个质的飞跃,你可以有一个突破。

 

如羽毛般“如一羽鸿毛轻触你的两隻眼球,在它们中间便会有一丝轻飘的感觉涌人你的内心,并在那里融人宇宙。”

 

用你的两隻手掌,把它们轻放在你闭着的双眼上,让手掌轻触你的眼球——但只是如一羽鸿毛,不要施加任何一点压力。如果你用力压迫,你就错过其中的意义,你就会错过这种方法的全部作用。所以不要用力挤压:只是如一羽鸿毛般轻拂。你需要有一个调节的过程,因为在开始之初你会用力。一点一点减轻这种压力,直到你的触摸完全不存在压力,只是你的手掌在轻触你的眼球。只是轻触。只是没有任何压力的触碰,因为如果有压力产生,那麽这种技巧就不起作用。因此——要轻如一羽鸿毛。

 

为什麽?——因为一枚针可以做一支剑做不到的事。如果你挤压,性质就改变了——你就带有攻击性。而流过你双眼的能量是极为敏感的:有一点点压力,它就会开始抵触,就会产生抗阻。如果你挤压,那麽流过你双眼的能量就会开始抵触,开始抗阻。接着便会有一番争斗。所以不要挤压;即使只有一丝的压力,眼睛的能量也能够判断出来。

 

它是非常敏感的,它是极为灵敏的。不要去挤压——要如一羽轻鸿,只是用手掌去轻拂,似触未触。似触而未触,不要有任何压力;只是轻轻的一触,只是手掌触碰眼球的一丝细微的感觉,仅此而已。

 

接着将会怎麽样呢?当你不施任何一点压力,只是去轻触的时候,能量便会在你内在移动。如果你挤压,它就会抵触你的手,你的手掌,并向外流失。只是轻轻一触,能量便开始在你内在移动。大门是关闭的;只要大门一关闭,能量便回涌。而在能量回涌的那一瞬间,你会感觉到有一阵轻鬆传遍你的脸面,你的头部。这种能量的回涌使你变得轻飘。

 

就在你的两眼之间存在着第三只眼,这是智慧之眼,这是般若查克苏(Prajna-Chakshu)。这第三只眼就在你的两眼之间。从你的双眼回涌的能量正好落在这第三只眼上。所以你会感觉到轻飘,感觉到升浮,彷佛地心引力不再存在。然后能量从第三只眼流到你的心房。这是一个生理过程:一滴又一滴,它只是不停地下滴,而你则会感觉到一丝非常轻盈的感觉进入你的心房。你的心跳会慢下来,你的呼吸会慢下来,你的全身会感觉到轻鬆。

 

即使你没有进入深层的静心,这也会对你的身体有所帮助。一天中任何一个时候,坐在椅子上放鬆——抑或你没有椅子,而只是坐在一辆列车里——闭上你双眼,感觉你的全身是一个放鬆的生命,然后把你的两隻手掌放在你的眼睛上。不要用力压迫——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是如一羽鸿毛轻轻触摸。

 

当你轻触而不施任何压力的时候,你的思想会即刻停止。在一个放鬆的头脑中,意念无法运行;它们被封冻了。它们需要激奋和狂热,它们需要压力才能运行。它们是借助压力而存在的。当眼睛静止的时候,放鬆的时候,能量便回涌,思想便停止。你将会感觉到某种异常欣快的特质,而这种感觉会每天有所加深。

 

所以每天要做几次。即使只有一会儿的轻触也是有益的。每当你眼睛感觉到累了,干了,用久了——如在阅读以后,看完电影或电视之后——无论何时你有这样的感觉,只要闭上眼睛,然后轻触,便会立刻见效。但如果你想做静心测至少需做四十分钟。整个过程都不要去挤压。在短时间内如羽毛轻拂是很容易做到的;但要坚持四十分钟则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你常常会忘记,你会去挤压。

 

不要用力挤压。四十分钟内,要始终觉知你的手是没有重量的;它们只是在轻触,要始终觉知你没有在用力压迫,只是轻轻触碰。这会成为一种深层的觉知,就如同呼吸一样。如佛所说要完全觉知地去呼吸,你也要同样觉知地去触摸,因为你需要时时注意不要去用力压迫。你的手应该只是一羽轻鸿,没有任何重量,只是轻轻触碰。你的注意力会全部集中在那里,保持着警觉,在两眼周围,能量便会不断地流淌。起初它只是点点滴滴地下落。几个月之内你将会感觉到它变得如同一条河流,一年之内你将会感觉到它成了滔滔的洪水。而当它发生的时候——“如一羽鸿毛轻触你的两只眼球,在它们中间便会有一丝轻飘的感觉”——当你轻触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丝轻飘。你即刻就能感觉到它。你触摸的一刹那,立即会有一丝轻飘的感觉产生。而“在它们中间便会有一丝轻飘涌入你的内心”,这种轻飘会渗入你的内心,涌入你的内心。在你的内心,只有轻飘能够进得去;任何沉重的东西都无法进入。只有非常轻盈的东西可以进到你的内心。

 

两眼之间的这种轻飘的感觉会开始滴入你的心房,而你的心扉则会打开来接受它——“并在那里融入宇宙”。当回落的能量变成了一川小溪,继而是一条小河,然后再变成滔滔的洪水,你会被彻底地冲蚀,你会被冲走。你将感觉不到你的存在。你将会感觉到只有宇宙的存在。吸入呼出,你会感觉到你成了整个宇宙。宇宙进入複出。而你一直所呆的实体,你的自我,则将不复存在。

 

普拉纳呼吸法

 

普拉纳(Prana)在古代梵语中的意思是“呼吸”或“生命”,普拉纳呼吸在冥想中被广泛应用,是一种有意识的呼吸方法,这种方法能增强你的物质身体的健康以及你的心智焦点,并且能给你一种全面整体性的,很棒的活着的感觉。

 

什么是普拉纳呼吸法?

 

齐瑞尔大师:在你们经历过这场大蜕变之后,你们的呼吸将改变。普拉纳呼吸法将变成能量源头,而你们的身体依靠这个能量会工作的更好。普拉纳是当你们曾经在列姆利亚时代的时候,你们所使用的能量。那时,你们只是为了氧化你们的身体系统而呼吸。那时,普拉纳持续不断的支撑着你们的能量模式。在大蜕变期间并且直到大蜕变结束,从光子能量里来的普拉纳将是你们生命之源。所以,从现在就开始练习普拉纳呼吸法吧。因为它能让你的细胞恢复生机和活力,并且能净化和疗愈你的细胞意识-----而这恰恰是能使得你的生命旅程的长度(寿命?)显著增加的众多原因之一。

 

在地球这个星球的早期焦点之中,普拉纳呼吸法是生存/存活的本质/精髓。但是长年以来,人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肺和嘴来呼吸,但是这限制了人类的潜力/可能性,而人类的这个潜力就是:

 

能把宝贵的普拉纳能量(通过呼吸)散布到身体的分子结构里面去。

 

若能正确应用,普拉纳呼吸能让人将分子结构带入一个不同层次的领悟。

 

普拉纳呼吸冥想

 

想象着一团无比美丽的,来自造物主本源的,金色的光子云悬浮在你的顶轮。

 

在你内心想象着,你(从顶轮)吸进这金色的光子,并让这金色的光子,往下通过你的松果体和你的胸腺,让金光充满你的身体,(想象光子给予每一个细胞能量,并哺育着它们),就这么持续几秒钟之后,把光子从你的心轮呼出。

 

就这样重复这个过程几次,静下你的心,放松你的身体,放慢你的呼吸。

 

用你的内心的眼睛,跟随这金光,并成为它的伙伴。看看到底你能放慢到什么程度来让这金光进入和呼出你的身体。因为当你放慢你的呼吸,你能感受到一种恩惠,一种被唤起的爱的感觉,并在造物主之光中得到疗愈。

 

生命能呼吸(也就是普拉纳呼吸法)。借着这个简单的方法,一开始先观想头部的上方盘旋着一朵由金色粒子所组成的云。将空气吸入肺部的时候,在你的心中观想金色粒子由顶轮进入身体,经过松果体到胸腺,直到全身充满金色光芒。看着全身被金色光芒所填满后,每个金色粒子正在活化和滋养全身的每个细胞。当你吐气的时候,观想这些金色粒子由你全身皮肤上的毛孔离开,并在你的身体周围笼罩成一个金色的云。

 

这个简单的呼吸和观想技巧非常的有用,因为它不只帮助身体平衡,而且也会影响其他的三个身体–情绪体、心智体和灵性体。将这道光之气呼吸经过松果体是很足够的。因为最重要的“标记细胞”或神性细胞就位于松果体的位置。当精子和卵子结合受孕时,细胞的DNA股就编码在一起,随着一道强力的光分子-“标记细胞”就进入了这个奇妙的新生命之内。

 

 往期内容:

▶ 揭秘佛教的五眼六神通

▶ 人体潜能开发及应用手册

▶ 开天眼后到底能看到什么?亲身经历!

▶ 静坐:让你遨游宇宙空间

▶ 气场的秘密——为什么大人物有如此强大的气场?


首次公开披露隐传两千多年前的上乘炼性技术

抉破生命轮转的秘密,解奥大道至公的定律,使人在恍然之间荡灭三生、踏平六道,以太乙归真诀,则临终成就,逍遥物化,易如反掌!

- The End -

“修行圈”旨在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用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不定期推送上古智慧修行启示修炼秘法灵性科学人体奥秘古今秘史中医养生国学智慧中华数术修学资料等大量相关内容。


修行人的公众号

格物|致知|自然|简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开启智慧大门


从历史信息可以查看公众号往期更多的好文章。后台回复你想要了解的内容,会根据所需把内容推送在文章里;回复你想要的任何学习资料,会不定期提供相关资料,回复“资料”即可下载。


版权声明:

1、内容转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2、本平台旨在传播好内容,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3、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实修经验,

投稿邮箱937064631@qq.com,私人微信gwzz25。




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