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跑步伤痛真的是因为跑量大造成的吗?

2017-06-08 戴剑松 慧跑

请点击上方蓝字【 慧跑 】关注我们,轻如羽↑ ↑ ↑跑无伤


根据2016年中国核心跑者调查显示,80%的跑友受到不同程度伤病的困扰,这的确是一个颇为尴尬和让人忧虑的数字。在导致跑步伤痛的诸多因素中,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因素就是跑量。通常认为跑量越大,伤病发生越多,但那些跑量很大的民间大神们似乎也很少受到伤病困扰,倒是月跑量100公里左右,达到中等跑量的跑友伤病更多见一些。那么,伤痛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跑量造成的呢?



一、跑步伤痛多数属于积累性劳损,跑量因素肯定无法回避


跑步是一项周期性运动,所谓周期性运动是指某一动作不断重复,跑步、游泳、骑自行车都属于周期性运动,而球类动作多变就是非周期性运动。跑步可以理解为双手交替摆臂、双脚交替摆腿,不断腾空落地的重复运动。这就意味着那些受力比较大的关节和部位、比如膝关节、小腿、踝关节就会因为受力的不断积累而导致负荷的累加。举例来说,跑步着地时,人体会受到来自地面2-3倍体重的反作用力,以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来说,以地面反作用力2倍计算,每一步整个人体将受到120公斤的作用力,如果跑10公里,以10000步计算,整个人体将受到1200吨作用力!当然这并不表明膝关节、足踝受到如此大的作用力,但分担到具体关节,长时间、长距离跑步所带来的负荷积累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人体是一部非常精密复杂的机器,一切生命活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人体实际是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再次重返平衡的,但是当这种平衡被严重破坏时,可能人体就无法再次回到平衡中,从而使得生命活动受到极大干扰和影响。



我们的肌肉骨骼系统同样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当我们进行运动时,肌肉骨骼就会承受、传递、最终消解运动负荷,当运动负荷恰如其分时,我们身体不仅可以承受,而且还可以变得越来越强壮。但是,当运动负荷达到身体能够承受的极限水平时,这时就有可能造成损伤,产生不适、疼痛、肿胀等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一种信号,告诉我们运动负荷有点大了,此时身体也会启动修复机制,还是有可能康复的。但如果运动负荷明显超过了身体承受能力,导致身体结构,比如关节软骨、肌腱等实质性损害,修复无法完成,那么这时伤痛就真正产生甚至是不可逆的了。


劳损性损伤模型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运动损伤。当我们从30厘米高的台阶往下跳时,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从二楼跳到一楼,你都会受到数倍于体重的负荷,无论你如何缓冲着地,你是不是非常容易受伤?这样的负荷是一种高强度但低频次的负荷,只要一次就可能导致你受伤,所以你不会轻易跳楼。跑步这样的负荷是低强度、高频次的负荷,虽然每一次着地受到的冲击力是有限的,但如果负荷连续累加,也即频次很高,照样会使得负荷达到临界甚至过量水平。因此,对于大众跑友而言,跑量问题肯定是引发伤痛的重要原因。



二、一次过量跑步和连续积累跑量都有可能会引发伤痛


连续跑量积累引发伤痛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如果一段时间跑量增长过快,或者一段时间天天跑步缺乏休息和恢复,就容易出现这里痛那里痛的情况。什么叫做一次过量跑步呢?马拉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了。一些跑友准备不足就参加半马或者全马,比如平时最多跑个五六公里就去跑半马,或者最多跑个十公里就去跑全马,导致马拉松的跑量明显超过身体可以正常承受的跑量,跑马结束后从此就出现膝盖疼痛或者其他部位疼痛,而且这样的疼痛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缓解,这就是所谓的一次过量跑步。我们为什么反对没有准备就去跑马拉松,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三、马拉松运动员跑量惊人,为什么不怎么受伤


如果说跑量越多越容易受伤,那么马拉松运动员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受伤的一群人了。因为他们的月跑量动辄都是好几百公里,他们虽然也会发生伤痛,但伤痛发生率显现没有大众跑友那么高,民间跑步大神同样跑量大大超出一般跑友,伤痛发生似乎也不多,这怎么解释呢?



①因为他们有较低的身体脂肪百分比,体重较轻所以身体负担轻;②其次,他们有优美飘逸的跑姿,也即良好的跑步技术,可以减轻身体所受到的冲击性负荷;③第三、他们有良好的跑步专项力量,可以最大程度分担和化解关节所受到的负荷。说白了,他们的身体已经适应了高跑量,而对于普通大众跑友而言,有时身体脂肪含量还比较高、跑步技术也有待改进、肌肉力量更是比较差,如果你还一味追求跑量,你不受伤谁受伤呢?所以有多大能耐就干多大事,有多少跑步能力,就跑多远,量力而行比什么都重要。



四、跑量增长过快可能比单纯的跑量更易导致受伤


现代运动科学研究其实也在不断挑战着我们的既有认知,两位分别来自澳大利亚体育学院和堪培拉大学的物理治疗师,他们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颠覆性地指出:应该摒弃“劳损”这个术语,而用“训练负荷错误”代替。他们的研究发现,并非是训练量过大导致了损伤,而是训练量的突然变化决定了你的损伤风险。什么叫训练量的突然变化,说白了,就是近期突然加大训练量,是导致跑步受伤的元凶。



这两位物理治疗师为了研究训练量,运用了一个测量指标——“近期/一般负荷比值”,具体来说,即比较你最近一周的训练量和你一般情况下一周训练量,他们发现如果这个比值在1.6以上,也即最近一周的跑量比正常情况一周的跑量增加了60%,此时运动员非常容易受伤。经过计算,这时受伤风险是原来的3.4至5.8倍。如果近期/一般负荷比值在1.2左右,虽然也有受伤几率增加的风险,但还不算很严重。他们认为比值超过1.5是一个危险信号。举例来说,如果你一个星期的跑量基本维持在30公里左右,有一周突然跳到45公里,此时,近期/一般负荷比值达到1.5,这显然更像是一场赌博,因为你已经到了疲劳积累引发损伤的临界点。


五、跑量达到多少受伤风险会增加呢?


讲了不少理论,最终我们还是要回答一个问题,对于大众跑友而言,有没有一个跑量上限呢?我们跑步不要超过跑量上限不就解决问题了吗?运动科学家其实也一直在苦苦寻求答案。目前,较为权威的说法主要有两种,顶级学术期刊《 美国医学会杂志》在2014年的一篇指南中指出,对于大众跑友而言,周跑量不要超过65公里(月跑量260公里)。



国际上久负盛名的医学期刊《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在刚刚出炉的2017年6月这一期上,面向大众给出的跑量建议为每周跑量的上限为92公里(月跑量368公里)。



可见,不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也并非一致,但无论是周跑量65公里,还是92公里,对于大众跑友而言,也并不太容易达到。但是跑友不能反过来理解,只要周跑量不超过65公里,就不会引发伤痛。对于初跑者而言,可能10公里就意味着过量负荷,而对于资深跑马者,10公里仅仅是健身跑而已。还是那句话,跑量一定要跟身体能力匹配。


六、总结


估计本文出来,跑友又会炸开锅,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赞同者会说我就是因为一段时间跑量太大引发伤痛的,反对者会说,跑量不是导致伤痛的原因。的确,伤痛是一个多因素问题,跑量只是其中之一。但循序渐进的增加跑量,跑量与自身能力匹配,尽量避免过量跑步好和跑量增长过快,大概跑友们都不会有反对意见。


慧跑跑步训练中心有伤痛评估服务,帮助大家减轻伤痛。有需要的跑友可咨询郑家轩教练(手机18013864294)或到店进行体验。


地址:玄武湖太阳宫南侧慧跑跑步训练中心(地铁4号线岗子村3号出口,左转向前50米,左转即到)


还有还有,今天最后一天,慧跑100堂跑步私教课5折优惠~去看阅读原文吧


你可能还喜欢:

●  慧跑|100堂科学跑步私教课,5折优惠

 如果出现这种类型膝痛,请无条件休息3个月

●  可以轻松快乐地提升配速吗?看这篇你就懂了

●  如何高效地通过跑步减肥


@zhangqiaofeng

——end——

“轻如羽  跑无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