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行为的ABC: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问题行为的ABC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案例
Ethan是个两岁半的可爱小男孩,他在语言和行为方面的发育有延迟。语言方面的发展迟缓表现为只会说非常短的单词,例如:“妈”、“爸”、“饼干”、“更多”、“做完了”。他喜欢与同龄人还有父母玩耍,并且享受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他的父母与Ethan的发展行为师就其问题行为进行了讨论。
妈妈最大的担心是孩子频繁的尖叫和哭闹,因为这已经影响了整个家庭。爸爸描述说,每晚洗澡前Ethan都会哭闹,不得不停止给他洗澡才能让他平静下来。妈妈补充说,当Ethan的哥哥在玩玩具的时候,Ethan会不断地哭闹直到哥哥给他玩具才停。另外,有时候Ethan会无缘无故地在房间里哭闹,爸妈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他们尝试了“一切方法”,但都没有太大的帮助。
行为师知道面对问题行为时家庭参与的重要性,于是帮助Ethan的父母一起去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并且一起制定缓解问题行为和替代该行为的策略。但是,当他们想要理解孩子们的问题行为时,对行为方面的专业术语非常不熟悉。因此,本文梳理了行为干预中的一系列基本概念。
应用行为分析(ABA)
行为指的是一个人做的能被观察和测量的一切事情(比如,散步、到达、指点、哭泣)(Cooper,Heron, & Heward, 2007) 。应用行为分析是科学性的行为研究,使用系统的直接观察和发生频率的数据收集;研究行为时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揭露行为发生的原因,调查环境事件和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影响。
ABA主要集中于那些社交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这些行为对该个体、个体的家庭以及社区都是非常重要的。ABA的应用不局限于特殊群体,它可以应用在个体的天赋教育、劳动力调整和生产效率、青少年犯罪、生活技巧训练、体育活动习惯和问题行为上,但还是主要应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的干预中。
功能性行为分析(FBA)
FBA是识别环境中那些能可靠预测和维持问题行为的事件的过程,通过FBA进行系统化的信息收集能够最大化一个行为支持计划的信效度(Cooper, 2007; Ndoro,Hanley, Tiger, & Heal, 2006; O’Neill, 1997)。针对问题行为,FBA会是一个行为分析师与孩子家庭成员和老师们一起进行的第一个过程。
收集FBA数据的策略有:采访了解出现问题行为孩子的个体(父母、老师);直接观察不同情境下的孩子,并在需要时进行功能分析(例如,系统的控制问题场景)。FBA能够帮家庭成员和专家辨别问题行为的目的或功能,并且辨别出长时间维持问题行为的决定因素(Cooper 等, 2007)。
如果一个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出现问题行为时,这就意味着这个行为对孩子是有意义的。所以,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就是改变或者替换该行为的最首要的一步。
行为的ABC
A指的是前因,B指的是行为,C指的是后果。ABC可以用来概括问题行为相关事件的顺序。行为往往产生在环境事件或刺激之前或之中。刺激和行为一起产生,或者刺激发生在行为之前的一瞬,该刺激就被叫做前因。前因通常也被叫做触发条件或者预测因素。比如,一个家长的“准备洗澡”的要求可能就是服从或是脱衣服行为的前因,而这种要求通常也会是一个像哭闹或者尖叫的问题行为的触发条件。
行为之后紧接着的刺激叫做后果。例如,Ethan被告知需要洗澡后就开始哭闹和尖叫,于是妈妈说“好吧,那我们先做别的事情,之后再洗澡吧”,那么在这个例子里Ethan问题行为的后果是要求的移除。维持或者增加未来相似行为的后果被叫做强化物。同样地,减少或者消除未来相似行为的后果被叫做惩罚(Cooper 等, 2007)。
动机运作(MO)
ABC流程之间有一个额外的组成叫做动机运作。动机运作是在问题行为发生之前的先决事件,并且也有可能改变行为在之后发生的可能性(McGill, 1999)。
条件或动机对问题行为的潜在影响包括(1)内在状态(孩子饿了、冷了、累了、感觉不舒服);(2)药物治疗(孩子药量的变化);(3)卫生条件(孩子尿布脏了);(4)日程的中断(幼儿园老师的更换);(5)不寻常的生活事件(妈妈外出打工或奶奶去世)(Carter & Driscoll, 2007; O’Neill 等, 1997)。
为了缓解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时,对问题行为原因(比如,作用)和主要后果的准确辨别很重要。
表现和功能
为了了解问题行为,区别行为的表现和功能是很重要的。表现指的是行为的外在体现和形式(Cooper, 2007);而行为的作用即为它的目的,作用是基于后果的。一般来说,孩童的问题行为有两个主要作用(1)获得某件事物;(2)回避或者逃离某件事物。
这两个作用被细分为获得或回避(1)同伴、家庭或者其他人的关注;(2)一个物品,一个对象或者一个活动;(3)感知觉的输入或刺激(比如,摸东西)(Cooper 等, 2007; McGill,1999; O’Neill 等, 1997)。
先决策略
先决策略,也被称作预干预或者防控策略,它是在问题行为发生之前改变事件。
先决干预策略有:(1)提供明确的说明、提示和提醒,包括可视化的日程表和行为预期;(2)给强化物提前提供预暴露(给孩子展示他将收到的喜爱的事物);(3)减少环境中的消极刺激(降低噪音等级);(4)提供选择(让孩子自己选择强化物还是活动指令);(5)当问题行为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允许持续接触强化物
替代行为
处理问题行为的一种可能的方法是教孩子一种新的或者替代的技巧,这种技巧能够取代问题行为并且对环境有同样的影响。
尽管先决策略可以改变存在的行为,仍有情景是孩子缺乏合适的技巧来获取预期的强化物的。例如,Ethan有可能不知道如何以合适的方式请求休息和获得妈妈的注意,那么一种处理问题行为的策略是教孩子们一个新的或者替代性的技巧,这样既能够取代之前的问题行为,也能够对环境有同样的影响(比如,获得一个更好的事物或者回避一个不喜欢的事物)。
后果策略
后果策略重点在于修改问题行为之后的事件。行为之后的后果可以加强(强化)或者削弱(惩罚)问题行为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管理问题行为的首要策略应该集中在隔绝会维持问题行为的强化物。
如果扔食物是为了维持妈妈的关注,那孩子扔食物时,妈妈就避免关注;如果扔食物不再引起妈妈关注,那这个行为可能就停止了;如果扔食物仍在继续,那妈妈可以紧接着行为之后采取一种厌恶的反应(斥责说“不”,而不是提供额外的注意)。
将惩罚的后果和说明相配对有利于孩子认识到恰当的行为,在说“不”之后,加上“如果你想我和你说话,你可以叫妈妈),让孩子明白正确的说法是什么;同样地,当观察到更多的适应性行为时,强化它很关键,可以说:你叫“妈妈”了,做得很好,你想要什么呢?)。
参考文献
Ostrosky, M. M. (2014). The ABCs of Challenging Behavior: Understanding Basic Concepts.
殊 心 学院派联盟
特殊教育 | 心理系 | 专业咨询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