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除了头发,什么都是真的
豆瓣开分就达到了8.4分,是近年来少有的国产爱情佳片。
故事讲述在前卫又充满烟火气的上海。
徐峥饰演的文艺中年老白,家住小洋房,离异多年。
他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平日喜欢和朋友老乌一起喝咖啡,教社区老人画画,是个云淡风轻过小日子的“杂家”。
直到三个完全不同的女人闯进了他的弄堂,扰乱了他的心。
平淡的情感生活终于迎来了第二春。
影片用轻盈灵动的姿态,道尽了成年人在亲密关系里的纠结和拉扯。
故事有笑有泪,接地气、有腔调。
每个场景都经得起反复观看和玩味。
电影里,徐峥用精湛的演技串联起所有角色的情感关系。
让各种小人物、小情调,展现出极大的生活能量。
对于他演技的评价,网上有这样一个说法:
“这么说吧,老白让我忘了戏外的徐峥没有头发。”
徐峥的表演,就是这么不留痕迹,令人称道。
如今流量当道的时代,徐峥是少有的实力派演员。
说起徐峥,观众们首先想到的是他那标志性的光头。
却很少有人知道,年轻时的他,也曾是个拥有浓密秀发的“偶像派”文艺青年。
为了吸引女孩的注意,那时的徐峥留起了齐肩长发,又酷又潮。
甚至还做过发模,模仿当年最流行的郭富城和周润发的造型。
然而好景不长,在他刚上大二那年,竟有了属于中年人的秃顶烦恼。
有天洗头,徐峥的头发开始一把一把往下掉。
他吓坏了,赶紧去问爸爸:“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您把秃顶遗传给我了?”
他爸也很疑惑:“我秃头是45岁以后的事了,你才20岁,怎么就开始秃了?”
几个40多岁的朋友给他推荐“秘方”,说抹生姜、生发水能生发。
他开始每天抹生姜,抹到头皮发红,然后用毛笔沾生发水抹头顶。
每次“治疗”,宿舍同学一闻到生姜味就会大喊:
“徐峥又开始治头发了!”
有次不小心打翻生发水,同学嘲笑说:
“你说桌子上会不会长毛?”
旁边立刻有人接话:
“看看他的头就知道了,效果也不怎么样!”
为了头发,年轻的徐峥受尽各种屈辱和嘲讽。
更让他煎熬的是,“脱发”正在吞噬他的演员梦。
小时候的徐峥,就对演戏非常热爱,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少年宫学习表演。
就算在家,他也会自己“演戏”。
一人分饰两角,演完好人演坏人。
高中时,徐峥有了去人艺登台表演的机会。
那段时间,他连路人甲、尸体都演过。
凭借丰富的表演经验,徐峥顺利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谁知道,一心成为演员的徐峥,竟遭遇“脱发”危机。
徐峥内心难过到了极点,不敢正常出门,还买了各种各样的帽子。
每天都在自卑的阴影中,独自煎熬。
演员最重要的,不是相貌,而是真诚
在这种阴影下,徐峥痛苦了很多年。
有次骑自行车,刚好一阵大风刮掉了他的帽子,头顶中间仅剩的一小撮头发被吹得像龙卷风一样立了起来。
旁边有位大哥见状,笑得连人带车都摔倒了。
徐峥强忍着内心痛苦,不动声色捡起了帽子戴上。
他清醒地认识到,其实重重摔倒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绝望的徐峥开始反思,难道没有头发就真的做不成演员吗?
迷茫之际,他走到一个理发铺门口,摘下帽子,看着玻璃门映照的几根毫毛,停留了将近半个小时。
然后鼓起勇气,走了进去。
理发师手起刀落,一瞬间,徐峥脑袋中间出现了一道金光。
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徐峥发现自己变年轻了,仿佛重生一般,这辈子从来没有这么精神过。
那天起,徐峥不再关注自己头发,潜心艺术修炼。
在一次偶然的演出机会,徐峥主动“扮演”一个光头,精湛的演技,让他赢得了满堂喝彩。
渐渐地,徐峥领悟到:
演员最重要的,不是相貌,而是真诚。
只有真诚的表演,才是最好的表演。
对角色真诚,让形象深入人心
1999年,《春光灿烂猪八戒》筹拍,一位香港制片人看了徐峥的话剧后,主动邀请他出演主角猪八戒。
起初,徐峥感到莫名羞辱,即使自己形象再不佳,也不该沦落到演猪八戒的程度。
但考虑到角色的挑战性,他犹豫再三,还是接受了。
对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角色,徐峥表现出了极大的真诚度,从前期准备到拍摄完毕,没有一丝懈怠,每天认真揣摩角色,力求把自己融入到“猪八戒”的世界里。
徐峥曾在采访中透露,自己在看剧本时由于太入戏,经常哭得不成样子。
2000年作品播出,这部徐峥第一次参与的电视剧火得一塌糊涂。
这个角色不仅让徐峥获得了金马奖提名,还让他遇到了未来的妻子,陶虹。
也许是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在很长一段时间,“猪八戒”也成了他甩不开的标签。
无论是广场上、马路上、地铁里,一有人认出他,就问:“你就是那个猪八戒吧?”
一次他去银行取钱,柜员很有礼貌地说:“徐先生,欢迎光临”。
结果因为忘关麦克风,徐峥听到柜员转头对同事说:“给猪八戒拿一万块钱。”
徐峥听了,越想越不舒服。
或许有的人喜欢凭借一个角色、一种形象走一辈子。
但徐峥不甘心,他不愿困在观众限定的角色认知中。
于是,徐峥开始尝试转型,去演更多不同的角色。
2002年,徐峥接拍电视剧《李卫当官》,用李卫这个新角色,洗掉了猪八戒的形象。
人们街上遇到徐峥,都会指着他说,“这不是那个李卫吗。”
演什么像什么,这就是徐峥的厉害之处,拍一部戏,就能立一个角色。
归根到底,源于他对角色的真诚。
把自己融入角色,让每个形象都深入人心。
对剧本真诚,好电影不需要谈钱
几部戏下来,观众对徐峥建立了信任感。
觉得他表演很自然,很舒服。
在这个过程中,徐峥也逐渐意识到,一个角色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好的剧本。
他开始关心整个剧本的逻辑,关心其他角色,关心服装,关心道具,甚至是镜头语言的逻辑。
每拍一部戏,都会有很多的经验和心得。
2006年,徐峥和老婆陶虹共用一个邮箱。
一天,邮箱里收到一个小剧组的邀约,想请陶虹出演电影男三号的女朋友。
还没等陶虹看,徐峥就把附件的剧本认真看了一遍。
这是一个黑色故事,无论从剧情发展、角色构成还是主题思想,都深深抓住了徐峥,他实在太喜欢了。
于是瞒着陶虹接下了这个活儿。
这个电影,叫《疯狂的石头》。
面对自告奋勇的徐峥,当时的导演宁浩吃了一惊,这可是明星啊,手里只有刘德华给的三百万,哪里请得起。
宁浩告诉他,经费有限可能没有片酬。
徐峥并不在意,说了三个字:“别谈钱。”
要知道,那时的徐峥片约不断,但为了好剧本,他一分不要。
在重庆拍摄的20天里,徐峥是组里最大的腕儿,却甘当配角,扎扎实实拍完自己全部戏份。
虽然戏肉不多,徐峥却演得出彩,这位市侩阴毒的地产商“冯董”,至今仍被影迷津津乐道。
《疯狂的石头》火了,徐峥凭借这部低成本电影,踏上了喜剧电影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徐峥在这里结识了宁浩,黄渤。
这个日后风靡全国的铁三角,就此奠基。
对观众真诚,把敬业融入专业
接下来10年里,徐峥开挂了。
《囧途》系列,《无人区》,《心花路放》,《催眠大师》,《我不是药神》,无不是票房口碑双丰收。
他做到了坚守初心,“拍好戏,拍好的戏”。
在徐峥眼中,专业是演员的根本,把敬业融入专业,则是对观众的真诚。
每一部电影的拍摄,徐峥都表现出了“真心为观众呈现好作品”的精神。
2009年,宁浩开拍《无人区》,为了角色需要,为了和戏中律师精明能干的形象相匹配,徐峥一个月减了25斤,不成人形。
在大漠,开没挡风玻璃的车,睡苦寒如冰的地。
同时,还得处理一个层次丰富的角色。
凌晨三四点钟,冷得人小便失禁,徐峥只穿了一件衬衫,都顾不上和余男对戏,一门心思集中控制自己的肚子不发抖。
回想起这段经历,徐峥说了两个字,“要命!”
实力源于淬炼,《无人区》对徐峥来说,是一场阶段式的淬炼。
在拍《心花路放》时,徐峥需要扮演一个猥琐油腻的“猎艳高手”,为了体现花花肠子的感觉,他又在一个月内胖了20斤。
在《催眠大师》里,一场仅仅一分多的落水戏,为了捕捉最好的效果,徐峥在水里泡了整整10多个小时。
还有《我不是药神》里的程勇,是徐峥把自己撕碎,完全融入角色的表演。
他说:“拍每一条都哭的很厉害。”
有的镜头,拍了40条才过,徐峥也毫无怨言,他一条条回看,和导演讨论如何调整自己的表演。
他把程勇的贪财、无赖、自私、畏惧,到最后的舍生取义,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徐峥再一次成功了。
他说:“我愿意做一个电影匠人,回到初心,做自己擅长的部分,做自己最喜欢的那个部分。”
在这个流量为王、粉丝经济的时代,徐峥从不跟风,他始终坚信,演员不需要粉丝,需要的是观众。
而演员的责任,就是对观众真诚。
只有观众不被当傻子的时候,中国电影的高票房才不是幌子。
对艺术真诚,在荣辱面前活得清醒
第55届金马奖,徐峥凭借《我不是药神》荣获最佳男主角。
人们都说,好演员的春天来了。
但徐峥自己知道,这次获奖,不过是锦上添花。
徐峥最大的魅力,源于他用真诚的故事和演员,打造的一部部经典作品。
在观众心目中,徐峥早已封神。
几十年来,他对艺术的真诚,从未改变:
“一定做有意义的事,我有这份心!”
《泰囧》破纪录时,他说:“我以后电影的票房,可能会越来越低。”
人家问他什么意思,他说:“我以后不想太过照顾市场,在兼顾商业的同时,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表达,哪怕牺牲一些商业利益。
作品要在艺术上做更深的拓展,商业上必然放弃一部分,但我愿意做这种尝试。”
荣辱面前,徐峥展现出了难得的清醒。
《我不是药神》刚杀青的时候,他反复对媒体说:
“我和宁浩,会为这部电影保驾护航。”
徐峥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当初拍过一个烂片《嘻游记》,他第一个站出来给观众道歉:
“对不起,这次我很不负责任地接了一部这样的戏,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了。”
文艺青年的性格,先锋艺术的追求,是徐峥的底色。
拍《人在囧途》,徐峥觉得只是平板地讲了一个故事,没有触及到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些东西。
于是在《泰囧》里,徐峥做出了更有意义的喜剧,不止是好笑,还能让观众思考。
他希望观众在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能够若有所思。
这就是他对电影的追求。
让艺术,照亮现实。
对自己真诚,用匠心代替浮躁
如今,徐峥的名字已成为观影的风向标。
只要是有他参与的电影,质量一般不会差。
徐峥曾经在节目里说:“作为一个演员,我很享受单纯演戏的过程,它让我找到了自己最好状态。”
在浮躁的时代,这样匠心的话更显得难能可贵。
在演员这条路上,徐峥做到了对自己真诚。
为了更好地传达,徐峥一直在观察自己,他把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到作品里。
这也是徐峥电影接地气的原因,源于生活,喜中带悲,可以让每个人看得懂,有切身体会。
他是个有智慧的人,知道苦从来不会白吃。
所以,他一直坚信两点:
1、积攒,量变迟早会质变;
2、清零,只有吐故才能纳新。
无论外界如何左右,都要保持对自己真诚,做真实的自己。
只有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
这就是徐峥,与其说他在演电影,倒不如说,他演出了最真诚的人生。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