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8人目睹她遇害,为何却袖手旁观?

难得先生 难得先生说 2019-03-20

文 | 难得君


在纽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惨剧。


一位20多岁的姑娘,深夜下班回家的路上,遭到一名歹徒的跟踪,随后歹徒用刀袭击了姑娘,姑娘进行了反抗,并大喊救命。在遇袭地的周围,先后有38位遵纪守法的公民听到了她的呼救声,陆续有人打开卧室的灯光。有两次,歹徒被亮起的灯光吓跑,但他两次都重新回来,继续对姑娘进行伤害。姑娘被歹徒三次攻击,过程持续了33分钟,最后遭受13处穿刺伤而不幸身亡。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惨剧发生期间,没有任何一个人打电话报警。直到姑娘死后,才有目击者拨打了报警电话。


这件事发生在美国,所引起的社会反响非常强烈,从事警察工作25年的总督察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说旁观者因为害怕卷入案件,他们完全可以拨打匿名电话,丝毫不会对自己的安全带来威胁,而按照纽约的出警速度,完全可以挽救姑娘的性命。


后来,纽约媒体报道把这个案件提升到了一个高度:美国人正变得自私自利、麻木不仁;城市生活的冷峻把人变得铁石心肠;面对同胞的困境,美国人表现的无情而麻木......


这个案件持续发酵,报纸、杂志、新闻纪录片,甚至包括百老汇的演出,也都围绕案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但是两位心理学家在对案件进行详细分析后,却提出了另外一个角度的解读。


而且,他们让一名大学生进行了街头实验。


大学生在街头,假装癫痫病发作。当在场的只有1名旁观者时,大学生得到帮助的概率是85%;有5名旁观者,大学生得到帮助的概率降低为31%。


在另外的一个实验中,一个没有完全关闭的门缝里冒出了浓烟。


当只有1名旁观者的时候,75%的概率旁观者报了警;当同时有3名旁观者时,报警的概率只有38%;而当这3人中有两人是实验人员,剩下的1人报警的概率只有10%


在加拿大多伦多也进行过类似实验,当旁观者为1人时,他会提供紧密帮助的概率为90%;当有3名旁观者,而其中两人不动声色,提供帮助的概率只有16%


心理学家的结论就是:当一个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现场有很多旁观者,旁观者伸出援手的概率很低;而旁观者只有一人时,获得救助的概率反而更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第一个原因比较浅显。当多人同时看到需要救助的事情时,每一个人都会认为:其他人肯定会打电话报警,或者已经打过报警电话了。于是每一个人都这么认为,结果人人都没有报警。


第二个原因,涉及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叫做“多元无知效应”


比如:倒在小巷里的男人,是心脏病发作了,还是仅仅喝醉酒?街上的一对男女争吵,是暴力侵犯还是小夫妻闹别扭?外人进行干涉恰当吗?


遇到这种情况,人们不能准确的判断事件的紧急程度


怎么办呢?


通常人们会自然而然的根据周围其他人的行动进行判断,也就是其他目击者的反应方式,来确定事件的紧急程度。


但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特喜欢装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其实内心汹涌,暗中关注着其他每一个人。


问题就出在这里,每个人都装,结果是大家都以为没事。所以往往惨剧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不可逆转的地步。


重要的前提条件强调一下,在一个非冷酷的社会,人情味没有消失的社会里,旁观者在什么情况下会提供紧急帮助呢?


社会学家在佛罗里达州,进行了4次独立实验。


在模拟的事故现场,一个人扮演维修工人,当任何人都可以看出这个工人受了伤、且需要求助的时候,100%的旁观者都提供了帮助而与旁观者人数无关。


而在其中两次实验中,当施救者面临触电的危险时,仍然有90%的旁观者伸出了援手。


在紧急情况下,当现场只有一个人时,个体害怕受到见死不救产生的罪恶感、羞耻感,而比较容易采取救助行为。当有他人在场时,一个人不去救助受难者而产生的罪恶感、羞耻感会扩散到其他人身上,造成了责任扩散个体责任会相对减少,即个体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帮助人的责任被扩散到每个旁观者身上,这样每一个人都减少了帮助的责任,容易造成互相推诿的情况。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关于紧急事件受害者获得旁观者救助,社会学家提出,“城市的冷漠”大多数是因为人们不能确定紧急程度。只要他们明确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干预紧急事件,他们一定会作出反应。


虽然中美两国有不同的文明程度,但是在社会心理学上,这些结论都有非常值得借鉴的地方


比如:你独自坐在路边绿化带的长椅上,享受着午后的阳关,突然,你感觉胳膊有些麻木,当你决定离开的时候,你感觉麻木已经扩展到手,脸也发僵,你的肌肉开始不受控制,你快说不出话了。天哪,我不会是中风了吧!要命的是,手机还忘带!


人们从你身边匆匆而过,没人在意你此刻的身体变化,必须在自己还有意识,还能说话的时候,获得救助!


如果你倒地不起,人家还以为你要碰瓷。要是你大呼救命,也许人家还搞不清楚你的状况,“叫着玩吗?”、“有精神病?”、“练嗓子?”


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钟都生死攸关,如何快速获得求助?


根据社会学家的研究结果,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人群中,找到一个人,直接指着他说:“你,穿白T恤的小伙子,我需要帮助,请帮我拨打120,我需要救护车。”


因为,你需要消除一切阻碍和拖延救助的不确定性,你要让可能帮助你的人明确: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如何提供帮助?


一个社会学者讲过他的亲身经历:因为一场车祸,双方司机都受了伤,学者受伤下车,流血不止,但周围的汽车缓慢而过,并未停车。学者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所以径直拦住了一辆车,请求对方打电话报警,然后拦住第二、三辆车,请求对方帮助车祸中另外一车受伤的司机。由于有了明确的指示,善意帮助的人越来越多,两人最后都获得了及时求助。


推而广之,当一个人需要求助的时候,你的最佳策略是减少不确定性,让旁观者注意你的状况,并使其明确自己可以做什么,而不是让旁观者自己去猜。因为在人群中,他们可能会根据其他旁观者的反应,而认为你的情况并不紧急。


*作者:难得君,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温情大叔,曾任企业高管,大学教师。

为防失联

请加作者好友

 他93岁辞世,感动了全中国,却唯独感动不了CCTV

对她的遗忘,是我们最大的罪恶

 怎样当好一个土匪? 

外逃巨贪想让女儿成为加拿大总理

他剿灭满清,开创大明百年盛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