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医学前沿资讯—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来源:清科研究(ID:pedata2017)
文:清科研究中心 曹琦佳
来! 给你一份不正经的医疗健康行业资讯
最近,《我不是药神》的票房火爆以及《疫苗之王》被广泛关注,引发社会对医疗行业的深刻反思,一时间舆论话题变得沉重。医疗健康行业紧系民生,随着体制的持续完善和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相信未来这些痛点会有所改善。此外,反思之余也看到行业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例如在生命科学领域,众多前沿研究正在不断刷新想象。
大脑千年不腐,记忆永存,不再是美好幻想?
想知道自己的寿命,你还在求神拜佛?
决定你寿命的,究竟是后天,还是遗传?
如果脑细胞死一个少一个,你还会继续黑着眼眶、熬着夜么?
医学前沿研究给你答案!
美企研发大脑冷冻技术,可使大脑千年不腐
你是否也梦想着让自己的意识摆脱死亡束缚,可以永恒保存在云端?如今,美国创企Nectome就可以帮你实现该梦想,Nectome研发的大脑冷冻技术,可使大脑千年不腐,但前提是大脑需要在生前就开始保存,这意味着你的记忆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
据《财富》网站报道,2018年3月,Y Combinator孵化器资助的美国初创公司Nectome将致力于把人类大脑进行化学冷冻以保存神经元和突触,而且理论上来讲,记忆也将被存储在其中。通俗来讲,只需1万美元,Nectome公司就能够让你的大脑接受防腐处理,使之在几个世纪、甚至一千年后都不会腐烂,直到未来某个时候,技术成熟到足以把大脑中的记忆提取出来。这项如同《黑镜》般的剧情将很有可能在现实中上演,你是不是和小编一样,想想就激动呢。
但是,科学家说,记忆备份的前提是,你会先死去。因为为了保存大脑的微观细节(microscopic detail),大脑在冷冻时必须是很新鲜的状态。Nectome公司的计划是为临终病人配备生命支持设备,让他们接受麻醉,在他们仍活着的时候通过颈动脉在体内注入起防腐作用的化学混合物。该公司的几个创始人称,这一过程“100%致命”。
这一构想虽然听起来有些血腥,但Nectome公司已经拥有25名付费用户,其中包括Y Combinator的主席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32岁的投资者阿特曼说,“我想把我的大脑也上传到云端”。目前,该公司已经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获得近100万美元的联邦科研经费,研究院认为,该技术将为大脑和脑病的研究带来好处。
如果该公司能够把这一构想变成现实,那将是一大科学壮举。但该项研究也抛给大家一个问题,当二者不可兼得时,是选择活着,还是死后记忆永恒。就像莎士比亚曾说过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最新研究表明,尿液测试或许可以预估寿命
面对大脑冷冻技术,很多人会想问,如果不想“自杀式”的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又想在临终前冷冻大脑,那该如何抉择呢?贴心的小编告诉你,新的研究表明,简单的尿液测试就可以得出我们身体的老化情况,甚至有望预估我们还可以活多少年。
近期,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被称为8-oxoGsn的物质,它可以表明细胞受损的情况,并且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该物质在人体尿液中的含量也会增加。研究人员称,通过确定人们的“内在年龄”,就有可能评估罹患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甚至过早死亡的风险。
因此,研究人员分析了1228名年龄在2岁~90岁之间的中国居民的尿液样本,结果表明:参加研究的男性和女性的8-oxoGsn水平大致相同,但绝经后女性的表现水平较高。来自中国老年医学中心的蔡建平博士说说:“我们发现年龄在21岁及以上的参与者尿液中,8-oxoGsn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8-oxoGsn有望成为衰老的新标记。谈到研究结果,谢菲尔德大学肌肉骨骼衰老教授Ilaria Bellantuono也表明,“人体尿液中的8-oxoGsn,其增加与年龄有关”。这种有效的方法,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人体内部老化机制,进一步预估寿命。
该项研究成果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寿命可以被准确估算。但真到那时,你还会想知道答案吗?
人类寿命究竟由什么决定,基因还是后天?
既然提到寿命,那么,人类的寿命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最近,刊登在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发表了一份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家谱,这一家谱上里程碑式的数据集关联了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1300万人,平均跨越11代。而正是基于这一庞大的家谱,科学家们给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先天和后期共同影响寿命,其中基因决定比例是16%。
哥伦比亚大学的计算生物学家Yaniv Erlich及其同事分析了这一家谱上的人的出生和死亡日期,并评估了如果他们是近亲,是否更有可能死于相似的年龄。结果显示,遗传只解释了这些人寿命差异的不到五分之一。大部分的差异都归结于其他因素,例如:人们的居住地和生活方式。
同时,研究还表明,影响长寿的基因是独立起作用的,而不是相互作用。Erlich说:“好的基因可能会使一个人的寿命平均延长5年,但一些环境因素对长寿的影响更大,例如,吸烟能够减去10年寿命。”尽管先前科学家们已经怀疑,环境对人类寿命的影响要大于基因(2001年的一项研究曾估计,基因决定了人类寿命变化的约四分之一),但这项新成果表明,基因的作用可能比研究人员想象得更少,大约只占16%左右。
既然基因影响寿命的比例只有16%,那么“不好的生活习惯,时刻在消耗着我们的生命”这一说法,看来并不是危言耸听,珍爱生命,应该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
最新研究显示,成人脑细胞死一个少一个
生命奥秘无穷,“记忆永存的前提是提前终结生命,后天环境相对于基因更能影响寿命的长短,尿液检测有望预估寿命”等生命科学研究也只是“冰山一角”,但如果你废寝忘食地思考类似“生存还是毁灭”这么“消耗脑细胞”的问题,小编只能默默为你送上祈祷,毕竟,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成人脑细胞死一个少一个,而且一般不会再生。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争论在于人类的大脑是否能终身更新。最近,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研究则近乎为这场争论划上一个悲伤的休止符——研究人员们发现,人类海马体[1]中的神经元在童年就停止了新生。那些期待大脑能不断更新,永葆青春的人,恐怕要对此失望了。
实际上,在早期的神经科学研究中,人们一直以为,大脑在出生前就停止了新神经元的形成。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来自MIT的科学家们发现,成年小鼠依旧可以形成新的神经元,这一发现也一举打破了神经科学的教条;80年代,洛克菲勒大学的Fernando Nottebohm教授团队进一步发现,一些鸣禽的大脑在成年后也会产生新的神经元,并且使用终身。这些发现激起了人们的兴趣——人类大脑在成年后,神经元也会更新换代吗多年来,尽管有着不少相关研究,但人们对此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Arturo Alvarez-Buylla教授团队在合作者的协助下,获得了59个人类海马体的样本。研究中,科学家们首先利用标记不同细胞类型的抗体,分析了这些海马体样本中神经干细胞、神经祖细胞、新生神经元、以及成熟神经元的数量。根据这些细胞的数量,推断出不同年龄的大脑里,神经元的新生情况。研究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在新生儿的大脑样本中,每平方毫米的平均新神经元数为1618个,但在出生后不久,这一数字就出现了断崖式下跌;那些来自1岁婴儿的样本表明,新神经元的密度下降了5倍;而7岁的儿童神经元密度相比1岁的婴儿更是猛跌23倍;到了青春期早期,这一数字已从1618下降到了2.4;而在17个成人样本中,研究人员没有发现任何新神经元的迹象。
研究人员们谨慎地指出,没有观察到新神经元,不代表成人海马体中完全不可能产生新神经元。“如果成年人的海马体中有神经元产生,那也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Alvarez-Buylla教授严谨地评论说。这项研究或许可以解释,为何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学习力和记忆力会不断下降。
看到这里,你是否感到“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残酷。不要绝望,小编悄悄告诉你,科学研究同时表明,缺觉对脑细胞会产生破坏性影响。所以为了脑细胞着想,养成不熬夜的习惯比较好(切记,这个不是“多喝热水”可以解决的)。此外,如前文所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甚至有助于延长寿命。身体乃革命本钱,且行且珍惜!
谢谢你耐心看完一个九零后老阿姨的碎碎念,但行业研究我们是认真的,更多医疗健康行业研究相关内容,请关注清科研究中心已经发布的报告:
《2018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投资趋势分析报告》
(https://report.pedata.cn/1524037291589000.html)
《2018年,医药改革“两票制”全面铺开,医药流通生态系统或面临重构》
《2017年11月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月度投融资动态分析报告》
(https://report.pedata.cn/1513841041012454.html)
《2017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资分析报告》
(https://report.pedata.cn/1505099872618229.html)
[1]海马体(Hippocampus),又名海马回、海马区、大脑海马,海马体,由于形状和海马相似,因此被称为海马体。主要负责记忆和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体中,如果一个记忆片段,比如一个电话号码或者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被重复提及的话海马体就会将其转存入大脑皮层,成为永久记忆。
更多报告,请持续关注清科研究中心
了解清科研究行研服务详情,请垂询:
张春梅
电话:+8610-64158500-6712
邮箱: maryzhang@zero2ipo.com.cn
媒体垂询:
田 源
电话:+8610-64158500-6639
邮箱:soltian@zero2ipo.com.cn
- MORE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