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一年,亚马逊GO来了,但我们已经看不上它了!
迟到了一年,亚马逊Go无人零售店总算开业了,这家曾经引领无人便利店潮流的概念店,在2017年风靡全球,雷军曾经经过西雅图市中心想进店一看,却被无情拒绝。
到了今天,姗姗来迟的亚马逊Go还能对中国消费者有吸引力吗?2017年京东、阿里等多家企业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无人便利店,亚马逊开了个好头。
无人零售作为当下热门的蓝海,这些科技大佬自然不会放过抢先布局的先机。
之所以迟迟未能正式面向消费者,是因为亚马逊Go遇到了一些麻烦,去年3月份的时候,亚马逊Go只能应付20人同时购物,一旦超过这个数,就会造成系统异常。这对于占地约 1,800 平方英尺相当于 50 坪的商店来说,系统所能负荷的人数远低于应有程度,而今年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当用户进店的时候,需要扫描自己的亚马逊账户完成身份验证,从此刻开始你的一切行为就开始被追踪。
Amazon Go 商店的天花板上布满了摄像头。这让店内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处于实时监视之中。你拿起商品它就会进入你的购物车,放回货架它就会取消订单。
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于,如果你试图偷东西,那么会发生什么?这也是无人零售商最头疼的问题,货损率太高会导致企业入不敷出。
如果你试图在结账前,偷偷的把廉价的商品换成价格更高的商品,以蒙混过关,不好意思,你逃不过它的眼睛。
而且亚马逊Go似乎不用考虑太多这个问题,商店入口处有个“登记站”,一旦完成身份的绑定,你在店内的一举一动都被监视,因为它并非用机器人来代替收营员,而是从流程上直接取消掉了“收营员”这个岗位,你甚至都不知道该欺骗谁。除非你能让能欺骗摄像头,让它识别不出你的身份信息。
去年 11 月彭博社新闻曾报道过三名亚马逊员工身穿皮卡丘服装试图欺骗商店的跟踪系统,亚马逊的算法为每个毛茸茸的顾客进行了正确的结算。
总的来说,亚马逊Go并不用太多关心偷窃的问题,可能因为需要签到过程,所以盗窃率很低。
不过,Amazon Go在测试过程中一直面临挑战,包括如何正确识别具有相似体型的购物者。在测试阶段,当孩子被带入商店时,他们会把商品放在错误的位置,引发混乱。
亚马逊的几位前高管表示,Amazon Go的无人零售概念目前还很难规模化,部署在规模更大的零售店当中,早期的无人零售店的硬件成本无疑是巨大的。
除了天花板,AmazonGo的货架背后也安装了很多摄像头,“基本上每隔半米一米就有一个”,而且货架上还集成了压力传感器。除了较高的硬件成本,技术上的压力同样也很大,一旦人流超过限制,系统就会崩溃。
而且,Amazon Go想要真正扩展存在仍需要多年时间。不过他们认为,亚马逊尝试着把Amazon Go的概念部署到全食超市,或者是开设更多的Amazon Go零售店有一定的意义。
所以短时间内亚马逊很难开出第二家Amazon Go,它更像是一家概念店。
当一些人忙着开发自己的无人零售的技术时,有一些企业已经把这个看成了一个商机,当然它们不是要开自己的无人零售店,而是要为这些想开无人零售店的企业服务。
日前,蚂蚁金服上线首家无人体验店WithAnt ,主要售卖蚂蚁金服周边衍生产品,根据官方介绍,无人体验店WithAnt将开放整套可拆解无人零售技术解决方案,改善新零售。
据打造WithAnt团队负责人林锋表示,我们想把这家店打造成无人零售‘4S店’,所有实体店在这里能找到最适合它们的无人零售技术解决方案。林锋还说到:“这次推出的无人店结账技术,能将硬件成本大大降低,适合便利店引入。”
研发团队还表示,目前在尝试在鞋子里嵌入传感器,顾客进店不用扫码,进店后自动识别身份,出店时自动结算扣款。“‘拔脚就走’只是穿戴式无感支付的方案之一,未来逛街,别说钱包,就连手机也不用带了。我们在为万物互联的未来做技术储备”。不过这些问题能否实现还要看其他的附属问题能否解决了。
目前,无人零售的技术还未标准化,亚马逊的无人零售技术虽然总体比较完善,但代价是巨额的成本,取消掉收营员的岗位后,将压力分担给了每一台摄像头。
而类似阿里“淘咖啡”的无人便利店占据国内市场主流,这类无人零售店的主要思路是利用人工智能来替代出口的收营员,相对来说成本更低,但问题在于难以杜绝偷窃等问题。
可以预期的是,无人零售未来必将取代传统的零售模式,而无人零售市场的竞争可能会比今天的共享经济大战还要好看!
往期精选
点击 ↓↓阅读全文↓↓ 电商干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