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一至三章解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道的载体,道是自然的一种变化规律,天地人就是德,德就是自然变化后的产物,所以道德经讲的是自然如何变化成万物的。道就是变化规律、路径、途径,自然就是变化的元素,德就是变化后的产物、物体、状态。
天节圣子解: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健,说的是自然的变化,就是道,坤说的是自然的产物,就是德。
人在做事的时候,要有天的行,自强不息,不断努力;同时要有地的德,稳重厚德,不断积累。
道德经 第一章 条条大道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节圣子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道,道路、路径、途径,第二个道,变化,此谓道法三千,大路条条,各走一方,到达的是共同的终点。第一个名,名称、称谓、成果、名气,第二个名,描述、设想。两个常,平常、恒常。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先天;有名,后天。大凡先天自然,经过一定的变化,成就后天的万物。譬如,土、水、日光、种子,经过一定的变化,而有果实,此先天落为后天之变化,此中有万千路径,亦有万千法门。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常无,自然在先天状态,变化多端,此正是观其本源、变化奥妙之时。常有,落入后天,已落入凡尘,状态已定,此仅观其表面,欲观其本源,变化路径则难上加难。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自然物质的演化,先天落入后天,法门万千谓之玄,玄之又玄,了解玄等同于了解万物的发展规律,乃是了解事物产生本源和规律的大门。
一言以概之:自然演化万物的路径千千万,想要了解本源,需要从变化路径下手,若是从已经确定的表面入手,难入其门。人生亦是如是,道路千千万,看到别人的成就,看不到别人的努力的过程,犹如井底之蛙,终是难得成就。
道德经 第二章 一阴一阳谓之道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节圣子解:
此章言阴阳相生,一阴一阳谓之道,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皆是一阴一阳,阳生于阴,阴附于阳,二者同行,生生不息,孤阳不生,孤阴不长。是以圣人有为而不居功,有成而不自傲;作、生、为、成为事之初;辞、有、侍、居功成之后,亦是阴阳,圣人得阳,而以阴为基,是以不居功不自傲,君以民为基。不居功,不自傲则不失。
道德经 第三章 水火交融
原文: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天节圣子解:
夫“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而有天上地下之象,天欲高,而地欲下,天地渐远,天地不交,而成否卦;山在上,泽在下,山泽之远,而成损卦;雷在天上,风在地下,风雷不相融合,而成恒卦;火性炎,而居于上,水性陷,而流于下,水火不交,而成未既。
圣人法此象,贤者在上,而不崇之,使贤融于民,使民不争贤;“虚其心,实其腹”使水火交融,成水火即既,“弱其志,强其骨”使精神合于肉体,成地天泰卦。“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智者抑其智,使雷风相交融,成风雷益卦;“为无为,则无不治。”使山泽通气,成泽山咸卦。
工作与创业
社会教育
育儿和家教
人生智慧
生活常识
家庭智慧
教育知识
开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