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马连良谈改良平剧的几点

吴页 梨園雜志 2022-05-01

日所推送之《和马连良谈改良平剧的几点》出自《半月戏剧》第一卷第三期,《半月戏剧》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最重要的戏曲刊物之一,其创刊宗旨是“实事求是,公正无私,不捧角,亦不树党”,主要撰稿者有刘菊禅、张肖伦、尤半狂、舒舍予、徐凌霄、赵景深、齐如山等。


 马先生不但是一个全国闻名的须生,而且他还具有改良我国旧剧的宏志,的确,我国的平剧,确有许多地方应当加以改良,而且是刻不容缓的。


 前晚在黄金大戏院招待新闻界席上,我找到一个机会,和马先生作一个短短过谈话,忽忽间也得了一些实料。


 马先生学戏是从八岁时就开始的,他的成名,大部分还得了他父亲的指导,当学成后,他就到福建去卖艺,当时还只饰一些不重要的角色,福建是他第一个所到的码头,后来再回到北方去,这中间他对于演戏的艺术,有了很好的修养,《借东风》《甘露寺》《四进士》《苏武牧羊》《范仲禹》《法门寺》《清风亭》《打渔杀家》《失印救火》《草船借箭》《安居平五路》等十几出都是拿手杰作。



马连良、李玉茹之《游龙戏凤》


马连良、张君秋之《苏武牧羊》


 他第一次到上海,是在民国八年,演戏的地方是亦舞台,这次到上海,已是第二十八次了,十六年来,他以为上海在各方面,都有着显著的进步,便是说平剧,也渐渐的在改良起来,较前已有进展了。


 依马先生的意思,以往的进步,还是不够的,平剧是一种国粹,代表中国一部分的艺术,在国与国的关系日益密切的今日,平剧也慢慢的为外人注意起来,即因为外人所注意,我们更得顾到给人家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马先生认为第一件应即加改良的,是舞台面的秩序问题,舞台面秩序的凌乱,差不多成了一般戏院共犯的通例题,来往往的闲人,会把观众的目光转移过去,打乱艺员的专心,这一点,要加改良,比较起来,还算容易。


 其次是关于音乐方面的话,鼓声喧天,把人闹得头昏脑涨,也许因此会失去了平剧未来的观众,现在的年青人,大都不愿竟侧身在这嚣闹的场合中,所以合理化的音乐是决不可少的,至于演戏的时间,也应该尽量缩短,否则引起观众不耐烦,也不很好。


 还有主角与配角的服装,应当使彼此相称些,主角的华丽的服装,从配角褴褛的衣衫上反映出来,固然显出了主角服饰的考究,不过,愈是把阶级划分得很清楚,每每竟使观众发生不良的观念。



马连良先生之便装照片


 平剧和电影的分野,平剧是「写意」的,譬如把鞭一扬,把身一转,意思说,已是骑马走上一万八千里,所以一般人因为不懂「写意」,对平剧没有好感。电影却重于「写实」了,战场竟真像战场,使人一看便懂,这一点,平剧最好也能如此,但是事实上是很难办到的。


 马先生自己在北平新开了一所新新大戏院,这次到黄金演戏听说只有一个月的订约,因为他不能久离他自己的戏院,但是照马先生的声望,「情商挽留」,怕总在意料中吧!


(《半月戏剧》第一卷第三期)

阅读链接

马连良致梅兰芳书信两则

马连良「四十八我」戏装照

黄正勤谈马连良、俞振飞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梨園雜志微信号:liyuanzazhi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