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幼伟氏宅大堂会(1918年)

张聊公 梨園雜志 2022-05-01

日推送之《冯幼伟氏宅大堂会》录自《听歌想影录》,作者为张聊公。冯幼伟即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为“梅党”党魁,于民国七年(1918年)借金鱼胡同那桐府第为其母办堂会祝寿,梅兰芳之《麻姑献寿》亦为此次首演。文章叙述了冯氏堂会之盛况,对每出戏的具体情形记载,均详细可读。


 民国七年(夏历四月十七日)中国银行总裁冯幼伟氏,为其太夫人七秩大庆,称觞祝寿,并借金鱼胡同那宅,召梨园演剧,以乐嘉宾,是日裙屐纷纶,气象繁缛,而所召诸伶,尤极一时之上选,所演各剧,更极一时之盛会,盖近来堂会戏中所未有之大观也,余既躬逢其盛,敢以所观佳剧,杂记梗概于左。



梅兰芳与冯耿光(左)、齐如山之合影


 《战濮阳》此剧系富连成社所演,精神饱满,处处生动,茹富兰扮吕奉先,精彩尤多,富连成社向以武剧著称,而茹富兰尤为该社武生翘楚,故但使茹富兰演《战濮阳》,而富连成合班之精神,已可窥见。


 《虹霓关》白牡丹扮东方夫人,素服出场,风致甚佳,凝思遥睇,做工亦不即不离,尚小云之丫鬟,颦笑神情,一以兰芳为师,「见此情」一段二六板,四平八稳,婉转处尤神似兰芳,张彩林之王伯当,平平无奇。



荀慧生(白牡丹)之《虹霓关》


 《武家坡》程艳秋之王三姐,余曾于丹桂园听过一次,此次嗓音较上回尤觉清亮,闻梅郎在帘下细听,亦甚许可,座客尤多赞美者,艳秋艺事,目下虽尚幼稚,然在幼稚时代,急宜扎住根基,虚心向学,他日所造,应无涯矣,梅郎所以能有今日,不过虚心向学而已。高庆奎之薛平贵,唱作除平稳外,说不出多少好处,进窑后一大段,唱来亦只是无甚毛病而已。



程砚秋之《武家坡》


 《马上缘》王蕙芳、程继仙、张文斌合演,蕙芳花衫,不免有造作气象,行动都觉不甚自然,余以为彼之花衫戏,尚不如其从瑶卿新学得之青衣也(如《女起解》之类),程继仙为近日小生中首屈一指之人才,自无疑义,是日扮薛丁山,虽非重戏,而间架已自可观,文斌之丑旦,一种滑稽神态,亦颇有趣味。


 《长坂坡》小楼之《长坂坡》,固尽人皆知之好戏也,而是日配角之齐全,尤为出色。第一,王瑶卿之糜夫人,投井一场,做工之迅捷,道白之沉着,均为现时演此戏者,所望尘莫及;第二,钱金福之张飞,亦为钱实峰后第一人,寓极猛烈之精神,于极稳健之形式中,断非他伶所敢望其肩背。此外如李顺亭之刘备,唱工苍劲,嗓音高亢,亦第一硬里子也。至小楼之赵云,回翔竦峙,气度雍容,武把之稳练,固不待言,即做工之精细,亦当独步一时,掩井时,惆怅悲戚之容,演来尤妙,说白之高亮清脆,尤为小楼特色,唱一二句摇板,如「又来当山保驾人」及「桥头站定三将军」等句,无字不沉重有味。小楼诚今日唯一之武生全才也。又老鹤先生谓余言,小楼耍枪,无论如何,总不失为枪花,俞五亦然,他伶则不免有持枪而耍刀花者,因刀花讨俏也,余观是日小楼之枪法,固绝不混入刀花,此亦俞派武生之特征,而外江派所惭恧者也。



杨小楼之《长坂坡》


 《春香闹学》此戏系《跪池·三怕》所改,《跪池·三怕》一剧,情文均极绵妙,编排亦已就绪,惟妙香连日抱恙,未将词句习熟,不能遽演,故临时改为《闹学》。李寿峰扮塾师,岸然道貌,神情甚佳,唱昆曲尤动听。梅郎扮春香,活泼泼地,纯是一片化机。前见某君论美人之美,只在一个「憨」字,若梅郎之《闹学》,轶憨横流,瑰姿谲起,可谓将「憨」字做得淋漓尽致矣。



梅兰芳之《春香闹学》


 《二进宫》王琴侬之青衣,造诣甚深,唱工自有可听,裘桂仙之大净,声韵圆满,今日花脸之巨擘,舍此殆将莫属,时慧宝唱工亦佳,惟是剧似非其所长耳。


 《惠明下书》天乐园昆弋班之侯益隆演之,身段非常矫捷,唱昆曲「粉蝶儿」「端正好」诸折,声调亦悲壮郁勃,韩世昌未来,以某角代之,座客中有党韩者,当未能满意也。


 《满床笏》此戏角色之完全,亦外间所绝不多觏,上寿一幕,旦脚毕至,合场递进,按次而俟,五色并驰,不可殚形,此中惟贾璧云与芙蓉草到场稍迟,尚小云出门未回,均未能赶上,遂以他角承乏,然演时仍极整齐,妙香继仙,做作均佳,无庸赘叙,而凤卿之唐皇,堂皇富丽,扮演皇帽,尤觉允惬,出场唱西皮慢板「金乌东升玉兔坠」一段,其第二句「景阳钟三撞把王催」之「催」字,不似奎派老生之用力,然亦别饶韵味,转二六后迂回顿挫,声韵亦胜,此剧向称奎派擅场,凤二以大头派之人物,演唱此角,亦自别致,德霖之皇后,唱工虽不多,而句句有研究之价值,将率公主下殿,唱摇板一句,声调陡高,有类长啸,成公子安之状啸也,曰「响抑扬而潛转,气冲郁而熛起」(注谓声在喉中而转,故曰潛,熛起言疾),又曰「音要妙而流响,声激曜而清历」,余谓德霖之唱,殆犹是尔。兰芳饰公主,娇啼婉转,声情掩抑,唱工亦自动人。李顺亭之郭子仪,老臣忠悃,神情宛合,唱工劲挺,尤异凡响。


 《上天台》刘躄脚(鸿声)之唱工,虽不足为识曲者道,然自谭叫天逝世,刘以嗓音之宏亮,唱调之圆滑,于剧界上更取得优越之立足地,平心而论,彼之唱工,虽不免浮滑,然行腔圆到,嗓音坚实,在近日须生中亦不得不推为一时魁杰,《上天台》一剧,自「孤离了龙书案」直至「一步一步随定孤王」一气呵成,尤非真实力气不办,更不容其偷油弄巧,且全剧唱句,亦无讨厌之腔,尤为跛刘最有规矩之一剧,故冯宅特令唱此一出,而座客之鼓掌赞叹,亦不亚于其他佳剧矣。姚期一角若援刘跛成例,必以罈子花脸(梅荣斋之诨称)为配演,而是日徧令裘桂仙饰之,尤觉美具难并,此亦堂会戏之特色,而外间所断断办不到者也,郎德山之姚刚,亦颇不弱。



刘鸿声之《上天台》


 《打花鼓》贾璧云梆子班出身,无论演何剧,总略嫌俗气,而其《打花鼓》,则娇响妍态,别饶风韵,颇有可观,慈瑞泉、陆金桂,分饰两丑,调情科诨,亦多趣致。


 《拾玉镯》田桂凤年鬓已衰,而演花衫戏,细腻熨帖,犹称一时无两,此剧描摹之精,观者莫不心折。


 《麻姑献寿》此为梅兰芳特为冯宅祝寿所编排之歌舞妙剧,梅饰麻姑,唱工身段,繁妙已极,为王母上寿一场,歌声婉转,舞态蹁跹,尤为全场最精彩之点,实奄有《散花》《奔月》两剧之长,座客观赏之余,莫不惊叹,以为得未曾有。陈德霖扮王母,扮相年龄,均属最适当之人选,唱工亦甚吃重,颇为全剧生色,朱幼芬、姚玉芙诸伶,分饰仙女均妥。



梅兰芳之《麻姑献寿》


 《八蜡庙》以杨小楼之费德功,余叔岩之褚彪二角,最为出色,小楼勾脸扮相,极见壮美,念白神气,尤具神采。叔岩之褚老英雄,白髯飘拂,神情豪迈,做工之沉着精到,确非他伶所能企及。王凤卿饰施公,亦极妥练,张桂兰一角,由梅兰芳、朱桂芳先后分饰,兰芳饰前部张桂兰,身段玲珑,姿态娇艳,以视上寿之麻姑,又是一种风貌,桂芳接演后部,把子纯熟紧密,自是武旦本色。俞振庭饰黄天霸,精神饱满,王长林饰朱光祖,白口清脆,尚小云饰小姐,程砚秋饰丫鬟,虽皆无足重轻,究为全剧增色。此外钱金福饰关泰,高庆奎饰院公,李连仲饰金大力,范宝亭饰宝虎,许德义饰米龙,俞华亭饰贺人杰,慈瑞泉饰老道,李敬山饰费呈,均胜任愉快,而张文斌饰张妈,尤为隽妙。此戏演得火柴柴地,非常热闹,其中各角,要仍以小楼叔岩二大名伶为其中坚,而兰芳、俞五、金福、凤卿、小云诸伶之陪衬,亦自得力不少,此戏散时,在午夜二点半钟,乃座客略无倦容,池座且患人满,致有奔走台上者,亦足见好戏入人之深矣。



梅兰芳与冯耿光、齐如山、李释戡、姚玉芙等在梅宅合影


 此次冯宅空前之堂会,其特优之点,盖有下列数事。


 (一)名伶之齐集。名伶齐集,则配合自更有精彩,此固堂会戏固有之特色,而冯宅此次堂会,则当代名伶,搜罗殆尽,更为民国以来绝无仅有之大堂会。


 (二)《麻姑献寿》之开演。梅兰芳之《麻姑献寿》,为专应堂会之新制,而此次适第一回开演,与《散花》异曲同工,尤觉一新耳目。


 (三)派戏之精审。冯君左右,多富有剧曲经验之士,故不独《麻姑献寿》一剧,曾经名士润色,对于各角之支配,如令刘鸿升唱《上天台》,田桂凤演《拾玉镯》,贾翰卿演《打花鼓》,余叔岩唱《八蜡庙》等,皆非常精审,且取长护短,含有深意。


 (四)戏单之讲究。戏单印刷甚美,而大名士罗瘿公手书小楷,尤属难能可贵。


(《听歌想影录》)


阅读链接


程砚秋婚礼汇志(1923年)
《天女散花》之初演(1917年)

梅兰芳之《西施》初演记(1923年)

梅兰芳三十生日闻见录

老谭戏份与小余字音谈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梨園雜志微信号:liyuanzazhi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