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瑁轩见闻续录

姚保瑄 梨園雜志 2022-05-01

今日推送之《古瑁轩见闻续录》录自,作者姚保瑄,为姚玉芙之子,也是王瑶卿先生的外甥。这篇文章是昨日推送之古瑁轩见闻录》的续篇。


 1981年纪念王瑶卿舅父诞辰100周年时曾撰过一篇《古瑁轩见闻录》。时过境迁,忆及往日在舅父家中所见所闻甚广,君秋在世时我们交谈中常说到“大马神庙就像是所大学,不用专去学习,只坐在一旁听就能在艺术上有长进。”年岁大了,对往事想得多一些,不如逐一写出来,想起什么就写点什么,就叫它《古瑁轩见闻续录》吧。



王瑶卿

 

 关于《乾坤福寿镜》

 

 《乾坤福寿镜》是一出一至八本的连台本戏,从前,每天演一本,八天演完,与《梅玉配》、《雁门关》一样。剧中前半出以“夫人”为主,后半出以丫环寿春为主。这出戏是王瑶老修改后演出,并创造出“惊疯”中的表演。尚小云先生当年也曾与王瑶老同台演出此戏,扮演剧中人丫环寿香。

 

 五十年前我曾在长安戏院看过两次这出戏。一次是王玉蓉大姐演出时扮演前部夫人,后部丫环寿春,前部以唱做为主,后部偏重于唱,分两天演完。另一次是玉蓉姐与铁瑛表姐(王瑶老的女儿)合作演出此戏,玉蓉姐扮演剧中的夫人,铁瑛表姐扮演丫环寿香。

 

 这出戏是王瑶老根据传统剧本进行修改。修改后,在表演上进行了一番修改、创造。特别是“惊疯”一场,王瑶老借鉴了当年谭鑫培老先生演出《问樵闹府》剧中“问樵”一折范仲禹与樵夫的身段、地方、高矮像等,用在夫人与寿春的身上,又加上王瑶老创造的水袖舞蹈,更是别开生面地表现出夫人在丢失自己的儿子以后,精神失常的动作,确是妙在其中,神来之笔也。

 

 王瑶老告别舞台以后,尚小云先生把这出戏接了过去,曾与程玉菁,赵桐珊(芙蓉草)合作演出过此戏,尚仍扮演寿春。后来与张君秋也曾一起演出过此剧,尚先生演夫人,君秋演寿春。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乾坤福寿镜》成了“尚派”名剧了。更有趣的是在七、八年前,中国戏校有位校长对老师们说谁能教"尚派的《乾坤福寿镜》,在教师中无人答言,当时程玉菁、王玉蓉等他们还都在世,只是不会尚派福寿镜,就和他曾经要老师们教梅派《长坂坡》“跑箭”一样。派、派、派,别叫派把人闹湖涂了。


尚小云之《失子惊疯》

 

创造出有特色的“程派”

 

 程砚秋先生少年时期已小有名气。师父荣蝶仙对程先生很苛刻。叫他唱呀唱,声带过于劳累。致使在变嗓以后,嗓音变了,和变嗓前大不一样,只好求教于王瑶老。

 

 王瑶老反复琢磨,根据此时程砚秋先生的情况,用一般青衣的唱法不行,要根据他的嗓音特点安排唱法唱腔,在唱法方面也要另辟蹊径,从头开始。王瑶老考虑再三,首先把《贺后骂殿》的唱腔改了,试一试,传授给程先生。成功了,这就是“程派”的头一出戏。接着的是《六月雪》,以后……。

 

 程先生成为四大名旦之后,他的“程派”戏除《英台抗婚》外,其它各出戏的唱腔都是王瑶老为程先生设计的,特别是《文姬归汉》中的“胡笳十八拍”安排成京剧唱法,原词不动,有一定难度。附带说一下程先生唱的《锁麟囊》中的部分唱腔出自王瑶老的女儿王铁瑛之后。铁瑛表姐从小聪慧,善模仿,能创新词,可惜早丧,实京剧界中之一不幸。程先生在世时也曾经说过:“后来我演的许多戏都是王先生(瑶卿)给安的唱腔,对我一生的艺术成长上奠成了良好的基础。”“程派”就是王瑶老根据程砚秋先生的天赋条件创造出来的。


程砚秋之《文姬归汉》

 

成了名还要拜师

 

 王瑶老曾经说过:“慧生是成了名以后才拜我的。”这确是事实。

 

 荀慧生先生原系河北梆子演员,艺名“白牡丹”,后改唱京剧,师承吴菱仙、孙怡云、张彩林、路三宝等人,后拜王瑶卿为师。

 

 荀慧生先生已经成名了还要拜王瑶卿先生为师,正如他自己曾经说过的:“王瑶卿先生在旦行中是多才多艺,他本工是青衣,可是对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无一不精”。“戏路很宽,对我启发很大,我对于表演方面,也不愿意太受角色分工的限制”。可见荀先生与王瑶老有共同的认识,打破占行中各门之间的隔墙。

 

 荀先生拜王瑶老后,学了青衣戏,如《玉堂春》、《汾河湾》等,还学了《樊江关》、《棋盘山》等刀马旦戏。荀先生还把《得意缘》续上《农家乐》。陈墨香先生为荀先生写了不少剧本,王瑶老为荀的新戏设计唱腔,低回宛转,圆润柔媚,树立了独具风格的“荀派”。


荀慧生之《得意缘》

 

不要死学某人某派

 

 王瑶老在世时流派已经形成,在青衣中有梅、尚、程、荀等派,老生中有谭、汪、言、马等派,但无“流派”这个名词。所以他老人家在世时常说:“不要死学某人、某派”。

 

 有一天,一位女士走进古瑁轩,看年纪大约已在三十岁上下,进门就说:“程先生这回演出《锁麟囊》在‘找球'使了个新身段。”王瑶老好奇地问:“什么新身段?”这位女士边说边做。“这么一来,那么一来,呵,可真漂亮!”连说带比划了下阵子,王瑶老还没明白,事有凑巧,这位女士才走程砚秋先生就进来了。王瑶老问他又用了个什么新身段,程先生笑了“她连《汾河湾》都没见过,别叫她糟塌我了(指艺术)”。这就是死学。

 

 王瑶老认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天赋条件,梅兰芳好,你学他,可是你自己的条件和梅不同,就算条件一样,你还没有他那么多的老师,学戏是那么刻苦你比得了吗?就算全一样,你学得一点不差,梅兰芳永远在你前面,你永远超不过他去,只能落一句“学得真像”。如果能根据自己的天赋条件,扬长避短,肯苦学习,也会有出息,有创造,有成就。

 

 在王门弟子中有一位大师姐,被誉为“金嗓歌喉”的王玉蓉。梅、尚、程、荀她都不学,虽然在拜王瑶老以前曾学过程派,后来改了。她有一条好嗓子,有扎实的基本功,唱全本《王宝钏》,从《彩楼配》唱到《大登殿》一次唱八出。演出全本《孙夫人》,从《甘露寺》唱到《祭江》;唱《大·探·二》后面加上《斩李良》独树一帜。这不是每个演员都能做到的,只有她有这个天赋条件才能做到。


马连良、王玉蓉之《武家坡》

 

 死学某人、某派,就把自己圈了起来,对本派以外的事物不敢问津,更不敢越雷池一步,给自己套上了“派”的绳索。这就是王瑶老对“流派”认识的深奥之处。

 

 (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