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忆程砚秋老师教《宝莲灯》

杨秋玲 等 梨園雜志 2022-07-30

今日推送之《回忆程砚秋老师教<宝莲灯>》录自《戏剧报》1958年第8期,作者为中国戏曲学校学生涂沛、关静茹、殷妙文、柯茵賏、杨秋玲。1958年3月程砚秋先生逝世,文章为纪念程先生所作。


 去年二月到四月之间,程砚秋老师给我校七年级几个同学教《宝莲灯》一剧,这原来是作为纪念已故王瑶卿校长的,因为王校长生前对这一出戏的艺术创造贡献很大,程老师所演的这一出戏正是遵循着王校长的路子;但是万不曾料到,程老师教给我们这最初一出戏,即成了他教给我们的最后一出戏,成为我们毕生难忘的纪念了。


 我们不能忘怀程老师给我们教戏时的那种精细而耐心的精神,与他的和善可亲的声音笑貌,特别是对于《宝莲灯》一剧的讲解过程。尽管我们的体会很不深刻,回忆起来也很零碎,然而作为程老师的学生,我们却十分愿意把这些零碎的回忆和体会写下来,作为对老师的怀想和纪念。


程砚秋、贯大元给学生示范《宝莲灯》

 

 根据程老师对我们讲,《宝莲灯》当年陈老夫子(德霖)和王凤卿曾经合演,王校长也曾和谭鑫培合演过,他们的路子不尽相同。程老师向王校长学会这出戏,又通过他自己的领会、推敲和创造,有许多与老演法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王桂英的出场,按我们过去所学的老路子就是“闷帘”倒板上。台上刘彦昌唱:“左难右难难坏了我,后堂内请出儿的娘亲。”沉香秋儿接说:“有请母亲。”王桂英内唱二黄倒板:“二娇儿在堂前一声请,”然后上场接唱回龙:“后堂内来了我王桂英。”而王校长则取消了旦角的倒板一句,在刘彦昌唱到“左难右难难坏了我”之后,王桂英就上场接唱:“后堂内来了我王桂英。”——她不是被请出来的,而是自己出堂来的。程老师就是这样教的。

 

 因为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很突然,儿子惹祸归来,剧情很紧张,王桂英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走出来,对剧情来说就较紧凑;如果王桂英被请出来,还要在幕内唱倒板,就会冲淡了剧情的紧张,并且这与后来王桂英的东猜西猜的剧情起伏失去了照应。程老师认为这样处理,剧情是更紧凑了,合理了。

 

 王桂英听到儿子打死秦府官保之事,她晕过去了,醒来时有一个“叫头”,一般是先叫沉香,后叫秋儿,而程老师教给我们却是先叫秋儿,后叫沉香。因为她猛然间听到这噩耗,急切之间先叫秋儿,就可以显出她对亲生儿子秋儿更关切。


 叫秋儿时,水袖从里往外翻,结合着内心情绪,像是连同心一起抛出去似的,表现出她的沉痛、凄楚。王桂英对秋儿的偏心,并不是故意要这样,而是一种本能的流露,所以要演得自然。在讯问二子时,她对每一个都问“秦府官保是何人打死的”一句话,词句相同,但感情不同,对秋儿,这句话要比对沉香问得更急促、迫切一些。当她接下去分别对两个人说的“打死人是要偿命的啊”一句时,语气也是不同的,对沉香说“偿命”二字之间的拖音长短差不多,说成“偿-命-的啊”,语意显得平淡一些,而对秋儿则要说成“偿-命——的啊”,“命”字要特别拖得长而音往下坠,这是含有暗示性的,意思即说:打死了人事非小可,不能随便可以应承下来的啊!过去,王桂英与沉香、秋儿的对话中,还有一句“儿自己的狗命”——意思是:儿自己的性命要不要,程老师认为“狗命”仍不如“性命”二字来得好。“狗命”是为了加强语气,表示严重性,但过于“暴”,只要把性命二字念得沉重一些,也仍可以表现出严重性来的。一句简短的口白,程老师都是经过再三的琢磨,从剧情出发,同时又要注意念法、语气、声韵与感情。


程砚秋、王泊生之《宝莲灯》

 

 同是表现沉吟之状的一个“呀”字,在这出戏里,王桂英曾用过五次,程老师教给我们的出字虽然大致相同,但神韵与表现的动作却大有不同。举例来说,第一个“呀”字,是在刘彦昌交给她“家法”,要她拷问儿子,她接“家法”之时,由于她在前面已夸下了口“定要问一个清楚明白”,可是老爷猝然把这任务交抬她,她觉得有些突然、为难,所以她念这个“呀”字,是含有愣住、疑难、自审、探询等复杂的情绪,她内心好似这样想:啊呀,老爷把这样一件事交托给我了,让我怎么办。她接住家法,手并不伸出水袖,只是隔着水袖轻轻托住,眼晴也不看家法,目光沉腼地送刘彦昌下场。又如第四个“呀”字,是在刘彦昌一激之下(他提起三圣母送红灯一事),她才说出,即使是沉香打死了官保,“少不得也叫这个奴才(指秋儿)前去偿命”,刘彦昌就趁机拉沉香一同跪下,要沉香感谢母亲放了他,这时王桂英也说了一个“呀”字。此一“呀”字,要表示着后悔、心情沉重,她内心是这样想:啊呀,失言了,完了,把儿子送了。这时,她不宜甩水袖,要使两袖慢慢地垂下来,失神落魄地,眼睛直视前方,然后唱那段二黄散板:“一句话儿错出唇”。


 关于唱腔、吐字,程老师与我们谈得最多。他要我们注意每一个字的吐音,他说,每咬一个字都要分三个阶段,用他的括来说是发、飞、收。他说,腔不能见棱见角,劲头要使在内。唱时,不要光咂滋味,要把戏的主题(剧情)唱出来,否则,即是空唱。他说,唱倒板,不论是西皮或二黄,尾音决不可断开,不应缓气。如王桂英所唱的二黄倒板“听说是二娇儿打伤人”的“伤”字,则要通过脑后音,不能太缓慢,否则,情绪就折了。一般的倒板都是如此。他说,慢板要唱得紧凑,快板要稳,要把每字的尖团念熟,因为快板无腔,就是要听字,倒、散板要唱得巧妙,既要结合剧情,又要唱起来不费力,可运用“头短尾长”、“头重尾轻”等方法。他还说,练嗓最好是在饭前,念《玉堂春》中“启禀都天大人”那一段。“容禀”和“苦哇”的念程中,首先是吸足了气,然后将字慢慢地吐出,字既要通过嘴,同时又要把音送到鼻腔,这样才能抑扬,同时尾音不要太长。哭时的尾音也不宜太长,如《女起解》,最好不要哭出声来,因为是带着枷,两手不能抹泪,所以,用叹息此较好些。说“苦哇……”这里是用颤音,不能为了耍腔而使它翻腾,这里的音要促,一声一声的,这是从生活里来的。他说,要唱得好,就要有念的工夫,练时,初不必顾虑嘴形,主要是咬准字,该用鼻音的就用鼻音,要使其抑扬顿挫,但主要的还是要达意。例如王桂英唱“再把秋儿他问一声”的“他”字,不能唱得太实、太慢,要轻轻的带过,这里的“他”是虚字、衬字,轻轻一带,即显得无可奈何。过去有些人的唱法,是在“他”字上用工夫,就显得做作、松,不紧凑,反而影响了剧情。因为这句着重在“问一声”三字,唱时,锣鼓紧跟着打“收头”,使之紧凑、紧张。

 

 说到唱时与场面上的密切关系时,程老师说,王桂英出场前有一声咳嗽,不宜响,只要让场面听见就行——这一声的意义是给锣鼓交代,不一定要让观众听见。唱散板时,锣鼓要紧跟唱词的最后一字,因为胡琴过门短,唱时不应耍腔,要做得紧凑。程老师说,唱腔要与伴奏(尤其是胡琴)取得协调。首先要熟悉唱者和伴奏者的个性,如拉得硬则要唱得软,太软时则要刚,相互取得配合、协调。唱腔拍节在于板眼,音乐中鼓板的指挥要与演员、胡琴三者取得合作。一般最容易犯的是:只注意了板,而忽略了眼——尤其在眼上有气口的地方。眼的作用非常大,不容丝毫忽略。


程砚秋、王泊生之《宝莲灯》

 

 程老师要我们注重基本台步的练习。旦角的基本台步是:一、眼平视,二、肩放松,三、两手叉腰,四、头顶要尽力向上,五、迈步不能大,六、两膝不离。他说,闺门旦脚步要小些,婚后的妇女则可稍放大些。除扮演妖神的戏以外,一般旦角不宜大搬腿,这是生理现象,试看生活之中,自行车就有男女之别——女自行车没有大梁。学习《虹霓关》一类戏,可以使四肢灵活。程老师说,脚步的变化多端,要对人物做深入的休会。譬如穆桂英跑山,是脚后跟着步,脚尖出去较直,要做到泼辣、爽俐,显出她的山野气来;而樊梨花,同样也是扎靠,就要具有元帅风度,脚步可放慢,稍劈开一些,脚尖稍向外边半寸,这样更显得有气势一些。程老师说,动作要美,不能做作,要自然,也不能照搬生活。动作要结合情感,所以要多动脑筋,反之,就成了单纯地卖弄技术。


 程老师说,“无规矩不成其方圆”,在舞台上的“规”就是圆,“矩”即是距离(尺寸)。要想身段活动,必须脚下活动,上一步,必须退一步,并要注意纵横,要使整个身段匀称、优美。指时眼睛要送到;只能把手指露出水袖,不能露出腕子。不论坐立,两脚要一虚一实;不要给观众以背影看,这都凭腰身工夫。手执道具时,要注意整个身段的构图,譬如王桂英手持“家法”,要使它有斜度,不能成平直。

 

 程老师给我们上课非常认真,而且很耐心,他总是谆谆善诱地多方面地启发我们、鼓励我们。记得初上课不久,有一次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位旁听者向程老师说:“听听她们的味儿,简直还没有摸着门儿呢,”可是程老师立即制止了他,说:“不能这么说,得慢慢来!先引起她们的兴趣,然后循序渐进,不然会挫伤她们的信心的。”说完这话,他用深邃的眼光看看我们,笑着说:“你们才几年哪,急什么?你们学戏的时间还不到我艺术生活的五分之一呢。要多学、多练。一天不练,只有自个儿知道;两天不练,邻居就知道了;三天不练,观众可就看出来了。”在课堂里,程老师每一分都也不肯白白放过,就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他还给个别同学校正字音。有一次,老师病了,我们都劝他休息,可是他仍然一边吃药、一边说戏,他是恨不得把他一生所得的艺术果实一股脑儿都传授给我们。

 

 程老师现在是离开我们了,我们一定承继着程老师的遗志,循着他的脚步,努力学好旦门角色的表演艺术,用来报答程老师对我们苦心孤诣的栽培。

 

 (《戏剧报》1958年第8期)


- 阅读链接 -


梅兰芳、周信芳南京人民会堂《二堂舍子》剧照一组(1956年)

王吟秋:程砚秋老师教我《碧玉簪》

《良友》画报上的程砚秋日常生活小影

程砚秋化装谱二组

程砚秋、俞振飞、芙蓉草《碧玉簪》舞台照片一组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