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顾正秋谈梅程对台

顾正秋 梨園雜志 2022-05-01
顾正秋

顾正秋(1928-2016)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1928年生于南京。主要作品有《御碑亭》《四郎探母》《宝莲灯》《红鬃烈马》等。自幼丧父,她在上小学时常随她干妈顾剑秋去看戏,并向干妈的好友坤旦吴继兰学戏,1939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上海戏剧学校正字班,1940年首次公演,改名顾正秋。1944年拜梅兰芳为师,得梅悉心指点。1948年11月,应台湾省邀请,率剧团赴台演出达5年,曾被誉为“台湾梅兰芳”。1953年剧团解散后即息影剧坛,1978年赴美,间或回台演出,并向弟子传艺。


 与顾女士晤谈,经常是轻松愉快的。“今天,谈些什么哪?让我想想看——"她凝思一下。“哦,有了,梅先生和程砚秋打对台的事儿还没谈过吧?现在就由这儿开始。

 

 “那是三十六年秋末冬初,我将去青岛演唱之前,梅先生在中国,程砚秋在天蟾,俩人大约对唱了两个月。”


梅兰芳与顾正秋师徒合影

 “谁吃瘪了?"“谁也没吃瘪。人家真正大角儿的作风,虽然双方对台,并没有恶形恶状那种争胜的情势,程那方面内情如何,我不知道,梅先生本人,可以说从来没有表现一丝一毫患得患失的样子,为什么我敢如此说呢?原因是,据说那时候捧梅先生的冯耿光冯六爷,每天上午起床之后,一定先到阳台上去观看天象,如果天气好,他会立刻打电话给梅家说‘今天好天气,一定能卖满堂’,如果是阴雨呢,他也会打气的说‘下雨没关系,反正戏码硬’。这事情是我听人家传说啦,冯六爷如此关心天气,怕影响上座情形,而梅先生自己从来没有问过晴雨。说到这儿,我得加一点说明.就是上海是大陆上的气候,不象台湾这么忽风忽雨,如果是台北,别说上午看太阳没用,就是黄昏时能见一轮红日,开戏时也许会大雨滂沱,让预订了票的观众,临时都不能来呢。

 

 “除了冯六爷之外,梅先生的老泰水福老太太,我们小一辈的人都尊她老人一声‘拉拉’,也对梅先生的演唱成绩,特别关怀。她老人家是不上园子的,所以当散戏归来,她总是拉着我们问:‘今儿个怎么样?满了吧?告诉拉拉。’而梅先生却温和的笑着说:‘您放心,很好。其实,满不满没什么要紧。’


 “还有梅师母也是如此,假如她哪一天没上园子,戏散之后她也一再的问这个问那个。家人对此事的关心表现,梅先生总只是报以温和的微笑,他自己绝对不问我们看见台下的反应如何,上座如何。


梅兰芳与程砚秋合影照

 

 “这些话绝对不是故意捧着梅先生说的,那时我是只要自己没戏,就到梅家去玩,总是在那里吃了晚饭,跟着葆玥葆玖她们一块上园子去。我一面在台下观摩,也为了给梅师当一名小啦啦队员,在适当的时候,领导鼓掌,不过,实际上观众领导我们的时候更多。

 

 “我们在园子里常坐的是花楼上场门边上的座位,但如果那天卖的坐无隙地,我们只有找地方加凳子。

 

 “程砚秋那方面,我有时候也去看,那就是专为着去看那出戏了。据我的观察和听到的别人谈论,双方的吸引观众,是看戏码的软、硬。梅先生这边象《生死恨》、《宇宙锋》、《凤还巢》、《贩马记》等,一定卖满,而程先生贴《锁麟囊》、《青霜剑》、《碧玉簪》、《春闺梦》等戏,也是会挂客满牌子。

 

 “说起看程砚秋的戏,我想先说说我曾经去拜见过程先生的事。

 

 “那时我还没有毕业,吴富琴先生刚教了我程派的《碧玉簪》,我自己也正迷于程先生新灌的《锁麟囊》的唱片,就向吴先生要求,请他带着我去看看程先生。吴先生原是傍着程唱二旦的,他们很熟,所以他带我去并不是件难事。

 

 “一天的下午,我们去了。程当时好象是住在朋友家,当时程太太也在场。程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一点也不象个平剧艺人。那天他穿的是瓦灰色哔叽长袍西裤革履,在服装上是大学教授的派头,只是,他的眼太美了,牙齿是又白又整齐,白净脸儿,中分头发一丝不乱,又不象学者那种不修边幅。如果把他和梅先生比,我的感觉是梅先生是位少爷,而程是个书生,梅先生有富贵气,程有书卷气。


顾正秋之《贵妃醉酒》

 

 “程太太和程很般配,她长身玉立,朴素无华,头上梳着一个横髻,脚上乌绒便鞋,是北方的闺秀,不是上海滩上的摩登太太。总之,这对夫妻都是使人左看右看都不能一望而知他们是梨园行中人物。

 

 “当时程先生对我很客气,他问我的年岁,学习的历史等等,而我只是傻傻的盯着看他们,仅用最简短的句子答。还是吴富琴先生替我道出:‘这孩子顶佩服您的玩意儿了,我已经教了她《碧玉簪》,她有嗓子,能唱。她对《锁麟囊》迷的不得了,私底下买了您的唱片苦练,差不多的腔都能跟的上了。’‘是吗?’程先生笑着问,展露着那发光的两排白牙。

 

 “我忸怩的点点头。当时我多想拜他为师(那时我还没去拜梅先生),但我又怎么敢说。

 

 “正巧那天周长华先生在座,程先生就教他给我吊一段,我是小心翼翼的唱了“春秋亭’’的那段[二六]转[流水],程先生很嘉许的点着头。

 

 “后来在座的人他们闲谈起来,我在一旁静静的听着,他们谈到程先生演《文姬归汉》,大概就是居停女主人,一位胖胖的太太说:‘唱完了这出,我可以给你炖蹄膀吃了’。原来《文姬归汉》是程用作‘临别纪念’时常演的戏。在演出时期,程先生不太吃油腻,只有等到结束后,才能大打牙祭。

 

 “也许就是由于他太爱吃蹄膀了吧!后来他才发福到那种程度!

 

 “和梅先生对台时,程已经是大胖特胖了,以身材论,可以说已不够旦角条件,但他的水袖好,腿的功夫,身段的运用完全遮去了粗笨样子。"


(《顾正秋的舞台回顾》)


- 阅读链接 -


顾颉刚:“千万别把京剧往典雅里搞”

梅兰芳程砚秋两次对台纪实

现阶段舞台上的梅兰芳与程砚秋

梅兰芳、程砚秋「刺汤」做作不同之点

张肖伧:我对梅兰芳、程砚秋之看法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