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周信芳的嗓子

桑弧 梨園雜志 2022-07-30
桑弧

桑弧(1916-2004),出生于上海市,原名李培林,原籍浙江省宁波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曾执导多部戏曲电影,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宋士杰》、《祝福》等。1935年,桑弧结识了周信芳与朱石麟,因喜爱麒派艺术,曾经用“醉芳”作为自己的笔名。


 一般人赏识麒艺的,都抱有一种见解,他们以为信芳的演技这样优秀,如果再天赋一条佳嗓的话,那就令人更无遗憾感。我想,古人会有所谓“鲥鱼多骨”“牡丹无香”一类的遗恨,今人大概也将他“信芳无嗓”列为一遗恨。


桑弧青年时期照片

 

 然而我倒偏偏喜欢信芳这一条嗓,我并不是说哑嗓比所谓铁嗓或钢嗓更有价值,我只是说信芳已尽了他最大的能事去运用他的哑嗓。

 换言之,眼前一些伶人和票友所竟相模仿的“麒派”的唱腔,乃是周信芳鉴于自己的天赋的缺憾,不得已在这里面搓揉出来的一种变格的腔调。如果他没有这一份聪明,用传统的方法来运用他的哑嗓,那么他所唱的一定不堪入耳。反过来说,如果他天赋的并不是哑嗓,那么他决不会创造现在的所谓“麒派”的唱腔,这是我所敢断言的。


周信芳演出《四进士》在后台扮戏照片


 有时和姚笠诗先生一同看他的戏,笠诗对于信芳的嗓子也抱着和我一样的见解。因此我们听戏的当儿,常常为了信芳运腔的某一个特点相与击节称赏,或作会心的微笑,这是我们所引为乐境的。我尤其爱听信芳的摇板,例如《四进士》末场“公堂之上上了刑……”的一段,歌来悲愤沉痛,刻画老年人苍凉的胸怀。

 听了真使人感动,在这等处所,我们才能体会信芳运嗓的绝诣。

 

 可是,我同时也绝不赞成人们仿这一种唱腔。当我看到某些伶人和票友,他们的嗓子本来不哑,而且并不具备信芳的聪明的十一,却也一味以“麒派”的唱法为标榜的时候,我除了哀怜他们的愚昧和无知外,更不忍再加责备了。

 

 (1942年《麒麟童特刊》)


- 阅读链接 -


麒麟童和周少麟的父子情谊

周信芳与高百岁

周作人:京戏的精华和糟粕

程腔与龙井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姜椿芳:我和梅兰芳、周信芳的交往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