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小如:论张君秋、李世芳之优劣

吴小如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本刊


今日推送之《论张君秋、李世芳之优劣》录自《吴小如戏曲随笔集补编》,原载《半月戏剧》1944年第5卷第5期,题为《张李平议》。作者吴小如(1922-2014),原名吴同宝,曾用笔名少若,安徽人,著名书法家、诗人吴玉如先生的长子,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也是一位著名的京剧评论家、戏剧史家,著有《古典小说漫稿》、《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吴小如戏曲文录》等。


 作者按:多谢龚和德先生把这篇旧稿复制见赠,使五十七年前的拙文从尘封已久的期刊中得以重见天日。它是发表在1944年10月15日发行的《半月戏剧》上的。刊出后我本人并未见到,且未留底稿;倘非和德先生告知,我已忘得一点影子都没有了。现在重新录出,交《艺坛》发表,也算“立此存照”。同时说明我对京戏(包括演员与剧本)的看法,自三四十年代即是如此,可以说是地道的保守主义了。


 此次发表,除改正误植错字与标点外,个别用词也略加更易,便于今天的读者阅读。至于看法则一仍旧贯,只字未动。文章开头提到的介白,是四十年代的天津王(瑶卿)派名票兼剧评家路介白先生,不幸于一次偶然事件中在天津中国大戏院触电而死。


 沈苇窗大约是当时刊物的负责人之一(我印象中当时《半月戏剧》的主编是郑子褒,笔名梅花馆主),我同沈素昧平生。后来他在香港主办《大成》杂志,影响较大,前几年也去世了。


 李世芳则于抗战胜利后自沪返京时因飞机失事不幸夭亡,平心而论,我对李世芳坐科时的演出是十分欣赏的,后来拜了梅先生,梅先生很器重他。当梅先生隐居辍演之际,世芳在北方几乎上演了所有的传统梅派戏。尤其与杨宝森合演《探母回令》,仅王少卿、杨宝忠两位琴师同台竞艺便已使观众如醉如痴。只是新编个人本戏太少,印象中只有一出由景孤血编剧的《百花公主》,我曾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看过一次,演出效果殊不理想。


 今后倘有机缘,我当用“回忆录”形式追记世芳从坐科到出科这一段演艺生涯的亲自见闻,以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四小名旦”之一。至于这篇拙文,不免《春秋》责备贤者之意。如果能预知他几年后便不幸夭逝,我或者对他也就不这么苛求了。2001年3月在北京寓庐题记。时邻屋装修,电钻声轰鸣震耳欲死。

 

张君秋、李世芳之《樊江关》


 介白来函,告以沈苇窗先生征稿事,一羁于琐务,再困于病魔,三格于邮途,遂迟迟不能报命。今涂抹小文以奉,聊供愚者之一得而巳。


 自“四大”逐次谢绝歌坛,“四小”乃日渐抬头。考其颠末,“四小”之中,宋与毛无与焉。非宋与毛之艺不及也,亦犹朱桂芳、小翠花之无与于“四大”之间耳。今乃舍其无与者,而专“平议”张与李。

 

 张君秋在今日,声势确赫显于李世芳。所以然者,曰本钱足耳。吾初在津某刊为文,以为天赋佳嗓,本非关于人力,可“不待赞”,今悟此“不待赞”乃谬见。盖世衰道徽,声色货利之祸人,无异毒蛇猛兽。君秋有嗓固是天赋,苟能永葆其天,永守其全,则一生受用不尽。赞之者即所以励之也。故识拔君秋者,不可不先赞其嗓。其嗓具水音,具清、柔、脆三长,伸卷自如,不弛不泄。故《教子》、《起解》,余最许之,以其能一气呵成也。


尚小云与张君秋、李世芳、毛世来合影

 

 君秋嗓之外,可赞者曰戏路宽。此非贬词,亦非疑讽之词也,盖喜其能博之之道也。今人辄议其杂,吾不云然。梅大王师事古人,不一而足,其所取亦不一而足。叔岩师谭,谭师余三胜、程长庚,谓之集大成。而叔岩之所以不及谭,狭其戏路而已。夫程砚秋不演《宇宙锋》,中年成名以后事也,荀慧生不动《孝义节》、《刺汤》,嗓败以后事也。其始盖无所不包容焉。


 君秋可以演《别姬》,胡不可以演《红拂》?可以演《祭塔》,胡不可以演《朱痕记》?既演《六月雪》,何不首尾足之,用程砚秋本排演全部《金锁记》?能动《金山寺》,胡不可以演《汉明妃》(小如今按:君秋当年除未排全部《金锁记》外,它戏均正式公演)?吾于君秋,无间然矣。它年镕梅、程、尚予一炉而成所谓张派者,不亦拭目可待乎?虽然,戏路宽初不仅限于能戏多,亦非驳杂不纯之谓也。

 

 君秋可议者有二:一曰字音差,不惟不足以弥其缺,抑且掩其长,盖好嗓子而无好声口,不亦可惜乎?二曰腰腿功夫浅,此宜亟待努力者也。不然,岂不辜负一条好嗓子乎?夫谭富英在老生行,天赋一条好嗓子,且以有幼功而身手不凡。徒以粗疏之病,贻人笑柄。君秋当明其利害攸关也。


张君秋之《刺汤》


 请再言李世芳。吾不愿谓张不及李或李不及张,然吾今日,实爱张逾于爱李。以李天资较钝,嗓音又暗,天赋诚不足也。然此亦非“落井下石”。反言之,其短固亦有二。即气单与戏路狭是也。嗓劣初不为病,气足即可响堂,小翠花、荀慧生皆前例。程砚秋与余叔岩,以“人力”硬与“天赋”竞争,尤为可贵。益所凭者“气”也。今世芳之要害在气力太单薄,嗓好且不能久持,况不好者乎?此气力之培养,则纯乎“人”而非“天”,苟培“人”以全“天”,未有不成功者(小如今按:老生行之杨宝森即为显例),否则,适足以变本加厉而已。世芳勉旃!


 至于戏路,世芳盖所谓墨守而非创造者,充其量亦犹孟小冬之于余叔岩耳。欲承前辈衣钵,除全部承受外,尚需蹊径另辟。单凭附于“梅派”,即非“真梅”。必神而化之如叔岩然,始真正有前途、有出路。夫叔岩固是余派,实是谭派,又实异于谭派。如此乃可称梨园佳子弟,以其有“自我”在也。世芳其明乎此乎?

 

 至于世芳之长,一言以蔽之,曰根底好、字音腰腿皆胜。然止于此,亦未必即胜于张君秋也。


(《吴小如戏曲随笔集补编》)


-历史推荐-


张君秋生父削发之前后

张君秋:我怎样保护和使用嗓子

四小名旦论

李世芳和毛世来

李世芳少年时期扮戏照片两组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