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许多人不是不爱听戏,不过他们怕到戏院里去听戏”(1936年)

病鹤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清末民初是平剧的全盛时代,那时平剧盛行全国独立称雄,后来便慢慢一年衰落一年,到现在简直的是垂亡待死模样,设若再不加以提倡和改良,也要和昆曲一样归于淘汰之例了。


 查平剧所以会这样衰落,那当然大部是平剧本身不知道随着时代潮流的变迁而加以改善,以迎合观众须要的缘故,其他如人心之喜新厌旧,从影片歌舞剧和话剧之勃兴,都能压着平剧,使它不出一口气来,平剧有这样的内忧外患,怎会不走向衰亡的路呢?


 振兴平剧的根本办法,应攘外安内,要振兴平剧,应先本内部作起,整理内部,也可分内外两路进行,标本并医,以期速效。内路是关于平剧本身问题,像选择剧本、纠正剧词……改善这一点,非有极丰富的戏剧智识,长时间的检考和预备,方可着手,这里所要讲的,不过是关于革新舞台设施的外标问题,好比把门面刷新,以招广徕的意思,在这里希望抛砖引玉,能引起大家注意,共同肩起振兴平剧的责任,把它引上正轨,则平剧幸甚!


旧式戏园


 引子已过,请阅下文。


 二十年前的电影是什么样?现在的电影是什么样?假使两张相隔二十年的影片同时映演,你一定会疑心这二张片子不是同一世纪所产生的,无疑这是电影突飞猛进的在发展上进,回顾我们的平剧呢,二十年前怎样?现在怎样?从前有汪谭……诸名角,现在有谁能胜过他们,两相比较下,平剧现在这样被人遗弃,是毫不足奇。


 平剧本身艺术现在这样退化,姑置勿论,就以舞台设施一项说,从前矮小污秽的平剧院如今仍然存在(如故都内地各处),而从前矮小黑暗电影院,而今都已变成富丽高尚的娱乐场了,平剧之不知随时代改良也如此,宜其垂亡待死矣!舞台都能像上海大舞台那样设备,当然没话可说,到底像那样儿的有几处?检察检察戏剧源数的北平,和内地各处平剧院,还都保留着十几年前那样,所以要振兴平剧,非革新舞台施设不可!


王熙春在卡尔登剧场之《玉堂春》


 有许多人不是不爱听戏,不过他们怕到戏院里去听戏,详考他们为什么怕到戏院里,大概都是为了戏院内设备欠佳,或是戏院所采取的制度令人不便,于是对于平剧兴趣慢慢减低,甚而绝迹不至戏院听戏,这可用事实来证明,不信你拉一个不喜欢听平剧的朋友,问问他为什么不爱听戏,他答复你一定逃不出上面两点原因,要平剧复活再呈昔日蓬勃气象,非抓住这实际上的弱点改良不可。


 下面所举诸点,是实地采查所得的结果,逐一解说以前的错误,和引导现在应如何改良,在下面所改良的几点,虽不能说改到尽美尽善的地位,我想改坏大致不会的:


 (一)减低票价


 现在生活程度一天高一天,大部市民对于衣食已渐成问题,更那来许多余资耗费在娱乐上,何况而今戏价又是那样贵,动不动就一二块,于是大部份人就趋向价赚而大众化的电影了,这可说平剧营业惨淡的主因,名角儿登台好像非售高价不足以自炫身份,一卖就是两块三块,这太贵族化了,只能限于资产阶级欢赏娱乐,到底资产阶级能占社会人们几分之几,所以这种高价政策之失败,当毫无疑义,何况伶人自已的艺术,是否值所售的票价,也是一疑问,回顾已前汪谭陈王……等有那样好的艺术,他们卖多少钱,故深劝诸名角,少拿包银以卑减低票价,来维持这垂亡的戏剧,像故都半价制,是深可效法的,小三麻子在苏演时,初票价售五角,营业清淡,后改售二角,观者突增,每场均客满添座,结果反较前盈余,这是事实告诉老板经理,减低票价并不是不能赚钱的事。


 (二)取消按目


 我不知为什么要用按目,用按目于我看来对营业并没有什么效力,有时反能减少观众,按目之把据座位额外须索,使观众于票价外,增加一笔无名损失,前观某伶剧,票价二元,给了他三块还嫌少,有时多花钱,还坐不着好位置,按目于观众脑海里早留下一很讨厌的印像,所以近来有些戏院纷纷实行对号入座制,这倒是一好办法,既壮舞台观瞻(因按目三三两两贮立门首甚为难看),又合观众心理,实在是个办法。


 (三)缩短时间


 欧美各国舞台剧表演时间,顶多不过三小时,表演时间太长了,观众会觉得疲乏,到后来精彩表演,观众也会弄得无心领略,为了调济精神而看戏,结果反落得神疲力乏,不值得,若是名角儿登台,往往到深夜一二点钟方可散戏,为了看戏而敖夜,更不值得,为了这点而不看戏,也大有人在,一般阔人贵客,固不妨事,定了座到十点钟,跑去看个一出大轴戏,明天睡个日高十三丈起身来,补昨晚的疲乏,可是有正当职业的人办不到,天天得起早儿办事,为了看戏,叫人家抛却睡眠时间,是绝对不可能的。


 现在普通都是七点开锣,夜一时完戏,有六小时之多,单单坐六小时已要命,何况在大锣大鼓、闹声喧天之中呢,年纪大点吃不消,身体弱点也坐不住,所以要平剧大众化,非缩短时间不可,公安局也有明文规定,夜戏以十二点为限,其实唱到十二点止,也有五小时,就是到十一点止,也不为短,把无谓开锣戏略去,时间也尽够,开锣省去,即可少用班底,换句话就是舞台可节省开支,一举两得的事,何乐不为,不过打破旧例,创行缩短时间,大家有点不肯冒昧行事罢了。其实张德禄已实行过,而且结果很好,他排三出制,比方说第一出是全本《两狼山》,第二出《六月雪》,第三出《走麦城》,三出约唱三小时,日戏在四点半可完,夜戏在十一点完,这样办观众都觉满意。


 (四)改印剧目


 戏院里一张戏目算说明书,既无剧情又无戏词, 一点也没用,何不把用老大铅字排的角儿名字缩小些,加印些剧情简略说明,和戏内所唱的主要唱词,使观众明白些,熟戏固不必多此一举,像《玉堂春》一戏人人皆知,若不经常演的生戏,非如此不足以增加兴趣,此虽小事,然至关重要,有些人看戏因为看不懂,又无参考的说明书,因不懂舍此而他就者,亦非少数,即此看来,戏目实有改良的必要,从前百事掘陋戏目,也马马虎虎印一张算事,而今文明进步,万事革新,而独戏剧界连戏目也不知改革,以合须要,真令人百思不解,好像非出过洋考察尽戏剧,才能添用这么一张带剧词的说明书,真可笑。


 (五)改善灯光


 近也科学昌明,事无巨细,均须研究,以期尽美尽善,舞台灯光的施用,中国向不注意,只知这点得亮如白昼耀目生光,不知利用灯光很可加重剧情,助长表演,比仿把戏院里面周灯光减暗点,台上灯光如亮点(约成一与三之比),这样能把观众的注意集中在台上,再比仿戏有表现夜间情形的(《七郎托兆》等),可把灯光减暗些,以助剧情,程砚秋等登台时曾把灯光改善过,不过灯光控制得还不大好,望他们更研究研究。


程砚秋在化妆间


 (六)整理台容


 平剧台上的乱,不正是人所共知,一只台角摆着一付立三坐四的场面,另一台角占满了看白戏的或是唱完戏的伶人,台中又有便衣、检场的、送茶的跑来跑去,有时出场门会常有人掀一掀门帘,露出个脸来恍上一恍,就这几点已把舞台上的壮严失尽,故而必须整理一下。程砚秋回国后对于这点很注意,他露演时把一付场面藏进一块纱制的布景里,纱的功用,使外面看不见里头,里头却可看见外面,检场一律穿蓝袍制服,台上唱绝不饮场,闲人一概不许立在台上,又悬一幅特制素净布景(无画有图案),看了真令人耳目一清,望各处舞台群起効法。


 (七)取消小贩


 本来在戏院里就闹哄哄的,观众交头接耳、高谈阔论,一点也不守秩序,假使你跑到高尚点的电影院,进去之后人虽多,仍会鸦雀无声,觉到非常静穆,戏院顶好也能保持这一点,取消小贩不但能减少各种“叫卖叫卖”浪,对于秩序也可整齐,因为小贩在人丛中穿去走来,出没无常,既有障秩序,又有有妨观众的视线,取消小贩是刻不容缓的。


 (八)慎重排戏


 戏若排得适当,观众精神可振作不少,前面说过要缩短开演时间,排戏也应注意时间问题,少排两出无意义的戏,排戏时应注意观众的情绪,比仿前一出武戏,后一出可换文戏,前是唱工戏,后应改做工戏,中间插一出玩笑打诨戏也可,调剂调剂观众的空气,如此排法,可引起看客精神以免其疲乏。


 已上共是八点,都是求实际,不是学时髦,而且很容易办的,末了再声明一下,这里仅不过是我的意见,八点意见。


 五月十四日夜,应祚。


(《戏剧旬刊》1936年2卷11期)



附:《写在<革新舞台设施几点意见>》之后

唐孝友


 关于改良国剧与革新舞台这桩事,我常和朋辈们谈起,并很想把一些意见贡献给从事国剧运动诸君子。今天在本刊第十一期上看到病鹤君的那篇精构,真是彼此所见略同,言我所欲言,倒省了我一番笔墨。一口气读完之后,觉得所论实在切合时病,非素来关心于国剧之进退者,决不能作此。惟尚有数点,鄙人不揣简陋,敢请提出作为补充:


 一、改良戏院建筑


 此点病鹤君亦曾提到,可是语焉而不详。我有几个德国朋友,他们对于平剧,都崇拜得很;我常想请他们去鉴赏一下,可是找遍首都各平剧院,终究找不出一个适当的地方。因为一般的平剧院,大都犯了座位狭小、空气污浊、秩序嘈杂(这里有一半是属于观众方面的)、房子构造不合声学原理的种种毛病,素来讲究洁静的德国人,是决计忍受不了这些的。所以一个平剧的建筑,必须要求其现代化,必须要求其适合娱乐原则。

 

 二、戏单加印唱词


 病鹤君所提的办法很好,不过仅印主要唱词,我还以为不够。按照现在的状况看起来,欲求平剧之日趋繁荣,日渐普遍,应当把凡是唱的,统统都印在戏单上面,什么调门,什么牌子(最好能把琴师的大名也一起印出来),也要一一去写清楚,明白印出,这样便自能增加并引起一般人对于平剧的兴趣了。这也是我经验所得,因为有时请朋友们听戏,一如病鹤君所说,他们每每回说听不出唱的是什么,所以感不到兴趣,而不愿意去。若是仅印主要唱词,而置其他唱句不顾,恐怕结果还是五十步和百步吧!

 

 三、润饰鄙俚词句


 平剧词句,大都粗俚不堪,有的简直不通(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有的甚至颠倒史实(例如《浣纱记》二六中有“胜似香经(或作斋僧)念弥陀”,按佛者自东汉明帝年间方始传入我国,周时那里有什么经佛?戏剧固然是一种娱乐,可是也能灌输民众以许多知识,若是把错误的也搬了出来,误了人家的脑筋,那岂不是害人吗?)实非加以整理不可。考各国的戏剧,大都有文艺的价值,文字优美,音韵动人,即已被淘汰的昆曲,其词句亦远较平剧为美丽。有的说,平剧词句之所以粗俚,是为了求意义通俗与音韵调和的缘故,可是白香山声诗老妪都解,而其作品却并不俚俗可憎,牙难读,可见这并非正当的理由。至于润饰的工作,应当由文人协同伶工担任,这样词句既可雅徵,即字眼也不致出韵难唱了。


周信芳之《浣纱记》

 

 四、整饬配角装束


 目下有许多剧场,对于戏中配角的装束,却不甚注意;任其上装也好,不上装也好,便出台来了。看来既不像文明戏,更不像演电影,真是碍眼的紧。这个毛病,压轴戏里还少,而犯的人多大半是不上进的坤伶,希望各院的后台管事,对此多多注意。

 

 五、添设休息时间


 这是本刊前曾载陈德霖尝反对过,此种固步自封的举动,实因一般旧式伶人不学无术,才养成这样的顽固头脑所致。然则平剧的表演时间,通常是五小时至六小时,即减少以通合现代的娱乐原则,大概也上得四小时,到底还比普通电影的放映时间为长。在这样一个悠久的时间内,为调节观众的疲劳,并使其有空可以解决生理上的要事起见,实有添设一刻钟至廿分钟的休息时间之必要。

 

 六、废止场内收票


 现在一般的平剧院,观众于入座之先,照例得验票。可是不知什么道理,当到以后在轴戏上场,好角儿正在演唱吃紧。而观众也正聚精会神地在欣赏的当儿,忽然案目们四面包抄,还要把验过的票重新收去?这班收票的人,往来池座,既阻人视线,又扰人听觉,扰乱秩序,最为可恶!这种多废的工作,实相仿照电影院的办法,把它废除不可。如果戏院方面定要把这些票子收回来作存根或纪念,那又何不仿效铁路上的办法,等观众于散场出院时再把票子收回来?

 

 如果今后的平剧界人员,对于病鹤和我上面写的几点,加能够切实接受,我想平剧的将来,是有无限的希望的!


(《戏剧旬刊》1936年2卷13期)


- 历史推荐 -


戏曲后台:规则、忌讳与所供祖师

访梅兰芳(1946年):在后台看梅先生扮戏

徐凌霄:说说民国北京的戏衣业

戏班后台规矩种种

电影《游园惊梦》:梅兰芳先生化妆师谈杜丽娘的造型设计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