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四小名旦之一的毛世来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京剧爱好者都知道除四大名旦外,还有四小名旦,他们是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关于李世芳、张君秋、宋德珠三位的情况,近年来戏曲报刊上介绍较多,而毛世来的情况较为少见。笔者查找了些资料,并结合本人五、六十年代在北京所看过毛世来的一些好戏的印象,综述如下:
“四小名旦”的由来
1937年北平《立言报》举办童伶主席选举,结果李世芳得票最多,荣膺“童伶主席”之位,为他后来成为“四小名旦”首席打下了基础。
1940年夏天《立言报》又办“四小名旦”选举,结果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当选,这就是“四小名旦”名称的由来。选出后,当年十月间,在新新大戏院和长安大戏院公演了两场《四白蛇传》,由宋德珠演《金山寺》,毛世来演《断桥》,李世芳演《合钵》,张君秋演《祭塔》。那时他们四位都才二十左右,正当绮年玉貌,盛况空前,轰动京城。
毛世来、李世芳、张君秋之《白蛇传》
毛世来的学艺经过
毛世来祖籍山东掖县(今莱州市),1921年生于北京,十一岁入“富连城”科班第五科,同科的有李世芳,袁世海等人。毛世来自小伶俐聪明,初从李连贞学青衣《硃砂痣》等戏,后又从肖连芳学《断桥》、《独占花魁》等花衫戏及《铁弓缘》《董家山》《扫地挂画》等花旦戏。肖长华教了他《拾玉镯》,认为他玲珑剔透,是学花旦的好材料,后来就专向花旦方面发展了。
当时“富连城”最好的花旦是筱翠花(即于连泉),他是肖长华、郭际湘,田桂凤等名家教出来的杰出人才,艺术已达登峰造极。所以“富连城”以后的花旦都学筱翠花。如“盛”字辈有一位刘盛莲,就是学筱翠花的佼佼者,可惜逝世太早。吴祖光的名剧《风雪夜归人》的主角魏莲生,其原型就是刘盛莲。
刘盛莲之《虹霓关》
以后的花旦就要数毛世来了。学花旦很不容易,不但容貌要好,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工,当年还要有很好的跷工,身上才边式好看,脸部表情必须细膩入微,眼神灵活尤为重要,因此有“十年难出一个好花旦”的说法。毛世来继承了筱翠花的名剧:诸如《武松杀嫂》《坐楼杀惜》《翠屏山》(杀潘巧云)所谓“三杀”及三“双”:即《双钉记》、《双沙河》、及《双铃记》(即“马思远”)等戏。
此外毛世来还有一出自己独有,连筱翠花也未动过的名剧《十二红》,在科班时每演必满,有满台飞叉跑台,不仅有“乌龙绞柱”,还要踩跷走抡背”,“摔倮子”等几乎已失传的绝活(此剧解放后已无人演过)。
毛世来、高盛麟、艾世菊之《翠屏山》
1933年“富连城”科班的好演员李盛藻率“盛”字辈的师兄弟去上海演出,致使“富连城”青黄不接,营业不振,差点垮台。这时尚小云先生仗义而来,亲自给已露头角的毛世来、李世芳、袁世海等排出了《昆仑剑侠传》、《娟娟》、《金瓶女》等好戏,公演后很受欢迎,挽救了“富连城”的危机。因此李世芳和毛世来都拜了尚小云为师。1936年冬梅兰芳先生从上海回到北平,看了李世芳的《别姬》、《宇宙锋》等戏十分喜爱,主动提出要收李世芳为徒,经齐如山,肖长华、叶龙章等商议,为了多培养人才,除李世芳以外,又选出毛世来、张世兰及刘元彤共四人同拜梅兰芳为师。因此,毛世来不仅擅演花旦,也能演《霸王别姬》等梅派名戏。
梅兰芳与毛世来、李世芳、张世兰及刘元彤
毛世来是“四小名旦”中最早挑班者
1938年毛世来出科后,就随李万春到上海演出。毛世来的哥哥毛庆来,是“斌庆社”培养出来的高材,武生、武净、武旦都能演。是李万春不可缺少的左右手,因此李万春很捧毛世来,同他合演《武松与潘金莲》《战宛城》《长坂坡》等好戏。毛世来在上海唱红后回到北京,1938年毛世来开始正式挑班,组成“和平社”,以他的拿手好戏《大英杰烈》打泡,很受欢迎。
毛世来有青衣的底子,后改花旦,并兼演刀马旦、武旦,还能反串小生,跷工极佳(筱翠花以下,要算他的跷工最好了),有“小筱翠花”之称。为了独立执班,只凭花旦戏难以站稳,因此还要扩大戏路,毛世来又拜荀慧生为师,故他也能演荀派的《红娘》《红楼二尤》《勘玉钏》等戏。尤为可贵的是,他还向有“五大名旦”之称的徐碧云学会了徐独有的代表作《绿珠坠楼》,这是连“四大名旦”都不敢动的好戏。因在“坠楼”一场,要从两张多高桌的“楼”上翻“抡背”下来,平躺着,头上的珠翠,身上的衣衫,背后的发髻均不能乱,若功夫不到家,很容易摔伤颈椎造成瘫痪。这一绝活,徐碧云只传给了毛世来和毕谷云两人。
毛世来的表演特色:一专多能
毛世来扮相秀丽,身段灵活,嗓音甜润,道白清晰明快,音量虽不如筱翠花大,但他还能唱大段西皮二黄,这点是筱翠花所欠缺的(筱翠花中年倒了嗓,不能多唱,以念白做工为主)。他的眼神颇似尚小云,做工贴近生活,例如他走台步,表面看同日常生活差不多,并不扭怩作态,又有一定的尺寸,这点很像荀慧生的风格。他能在一次晚会中,演出两三种不同的行当,不同的人物。例如:全本《法门寺》,他前饰孙玉姣(花旦),中谈饰宋巧姣(青衣),大轴再谈演《天门阵·破洪州》(刀马旦)。或者演双出:《群英会》(饰周瑜),《红娘》(饰红娘),充分体现了他的一专多能。
解放后毛世来在北京自组“和平京剧团”,挑班演出于京、津、沪等地,很受欢迎。常演的剧目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新编的《武大郎之死》《贵妃醉酒》《全本玉堂春》《花田八错》《三休樊梨花》《花木兰》《十三妹》《青蛇与白蛇》《红梅阁》《杨排风》《南界关·战寿春》《吕布与貂蝉》(饰吕布)等等。
毛世来之《大英杰烈》
我第一次看毛世来的戏,是在五十年代初期,他演的拿手好戏《大英杰烈》(即全本《铁弓缘》),前面的“开茶馆”他饰的陈秀英天真活泼,风趣而不俗,娇憨顽皮地同母亲逗趣,与别人演法不同的是,她同小生不仅要比拳,还要比刀。后来女扮男装去寻夫时(恢复了他本来的面貌)成为风流倜傥的小生,要唱大段娃娃调,真是一句一好,掌声不绝,后面扎大靠穿靴子并打尤见功夫,尤其得胜后的枪花及几个亮相又稳、又准、又帅,特别精彩,观众彩声如雷。后面阵前认夫的羞涩,露出了女儿的娇态,尤为动人。他刻画人物有层次,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不脱离剧情去卖弄,演得不温不火,恰如其分。
再谈谈毛世来的《武大郎之死》,这是王一达以新的观点编剧的“水浒”故事。毛世来饰演的潘金莲一反过去那种淫妇的演法,而是演成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穿着也不花哨,头上也不是满头珠翠花。印象很深的是“挑帘”一场,潘金莲失手落下了衣杆打中了西门庆,连忙下楼赔礼,见西门庆也不责怪,反而问她“闪了手吗?”。潘金莲觉得此人说话和气,道歉之后说一声:“咱们回见”,同时回首一笑,演得合情合理又十分生活化。潘金莲的失身主要是上了西门庆和王婆的当,后面给武大熬药时完全是青衣的打扮,在青褶子外罩了一件围裙,还要唱大段二黄,下毒也是王婆暗地下的,在“杀嫂”时,是按解放后的演法,在向武松表白之后,金莲自刎(吴素秋、李砚秀均是这种演法)。毛世来的演法仍保留武松追杀时的扑跌摔翻等功夫,十分出色,向武松表白心迹后,武松把刀摔在地上,金莲拾刀自刎。这种处理比电视剧要合理,电视剧中潘金莲前部太善良,后部亲自下毒,还骑到武大郎身上去,又太狠毒,前后太不统一,总之,毛世来塑造的潘金莲较能为观众所理解接受。
毛世来之潘金莲
毛世来的《坐楼杀惜·活捉三郎》中的“活捉”特别精彩,此剧他全部踩跷,但台步很自然。“活捉”时他饰的阎惜姣鬼魂走的魂步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身轻如烟,在追捉张三郎时,二人绕着桌子转,张三甩着水发,阎惜姣舞着长绫,快步如飞,飞舞追逐,那跷上的小足就像长在身上一样,台下观众掌声雷动。
为了发挥他一专多能的长处,他演的大戏如:《大英杰烈》、《花木兰》等,剧中都有反串小生,扎靠开打外,他还常常贴演双出,如《群英会》、《红娘》,在《群英会》中,他演的周瑜,风流儒雅,英武过人,同他的师兄叶盛兰一样,有弹琴、赋歌、巧舞双剑的绝活,这是一般小生所无的。后面他又演出婀娜多姿、天真活泼的红娘,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形象。他还贴演双出:《四郎探母》、《小上坟》,他前饰公主,中饰杨宗保,都有大段唱工,而以一折花旦小戏《小上坟》作压台。这时他又踩跷,饰肖素贞,展露他的绝活,像一只白色的蝴蝶一样满台飞舞,(此剧又名《飞飞飞》)而观众无一退场,都要欣赏完他的大轴《小上坟》才满意而归。
1958年毛世来调到吉林省京剧团,与名旦王玉蓉合作,他挂头牌常演的剧目有《全部玉堂春》,他饰前部花旦应工的“游院、定情”的苏三。王玉蓉饰后部唱工繁重的“起解·会审”的苏三。还排演了一出八大戏《南界关战寿春》是“富连城”独首的名剧。叶盛兰未改小生前就以此剧闻名,是唱念做打繁重的刀马旦为主的名剧,要扎大靠开打。解放后只有毛世来能演此剧。毛世来后来又担任吉林省剧协主席,吉林省戏校校长等职,培养了不少优秀演员,如名旦邢美珠在东北很著名也是文武全才,还有一位王继珠获得了梅兰芳金奖。
毛世来之《法门寺》
可惜的是“文革”后毛世来患了偏瘫,但他仍坚持坐在轮椅上为学生说戏。他虽然已不能登台演出,但他的美好形象永远留存在观众的心中,他的艺术也后继有人。
至今“四小名旦”均已先后逝去,或脱离舞台,只香港还有一位陈永玲,他是“新四小名旦”之一。1947年由于李世芳罹难,宋德珠又一度息影舞台。北京《纪事报》又倡议再进行“新四小名旦”选举,结果张君秋,毛世来继续当选,又选出了两位新“四小名旦”。他们是陈永玲和许翰英。陈永玲是“北平中华戏剧学校”高材生,艺宗筱翠花,是如今健在的唯一的一位筱派传人和“四小名旦”了(许翰英于“文革”中被迫害致死)。陈永玲祖籍山东惠民,1929年生于青岛,还拜过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八十年代后期定居香港,海外报刊评论他是集“梅程尚荀筱绝技于一身”的“中国名旦”。我在五十年代曾看过他为谭富英的《战太平》配演的二夫人,虽是配角却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在“花云游街”一场,二夫人扮着疯妇,在遇见花云时,被一足踢倒,他的“屁股坐子”起得又高又帅,落地时裙子铺地不乱,观众掌声不绝。在花云向他暗语倾述时,二人配合默契,他的眼珠随着花云唱的快板有节奏地两边转动,通过眼神领略夫君的最后嘱咐,真是眼睛会“说话”,给我的印象极深。难怪凡看过陈永玲的人都说他的眼睛特别好,真是名不虚传。获得梅花奖的魏海敏,就是陈永玲的学生,这真是“名师出高徒”了。
(《戏迷陶醉录》)
- 历史推荐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