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城计》中诸葛孔明应自称“山人”还是“老夫”?

苏少卿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我日前在本报说过《空城计》中诸葛孔明报名,自称老夫。有一觉公,说老夫错了,并说老夫一词,在皮黄中有贬人之意,又举出例来作证,又说孔明应自称山人。觉公君肯同我研究一个名词,足见他关心剧学,今稍有闲暇,特一一答之。


 皮黄中孔明的戏,在挂黑三时,报名原自称“山人”,至于《空城计》系挂黪三,年纪已经老了,所以自称“老夫”。如曹操晚年,亦称“老夫”,然当《献剑》、《捉放》之剧,则断无称老夫之理。因为有时间官阶的关系,有人说凡孔明戏,皆须自称老夫,有三种原因。


王又宸之《空城计》

 

 一、官不大而年甚老者,如公孙杵臼,自称老夫(年老而无官,则称老汉)。

 二、官至丞相学士太师者,如王允、曹操、潘洪等(包拯挂黑满,亦称老夫,又不在年纪)。

 三、文臣服袍带而帅兵者,如史可法、司马懿等,若顺盔铠则称本帅。


 以上三原因,为台上惯例,今再以角色分之其可称老夫焉。

 

 甲、末角如《献剑》之王允

 乙、外角如《碰碑》之杨继业

 丙、净角如《断后》之包拯,《进宫》之徐彦昭。

 丁、副净如《提寇》之潘洪,《开山府》之严嵩。

 

 (余如不可称老夫者,为正生、小生、副、丑;绝对不可称老夫者为老旦、旦、贴等。)

 

 《空城计》之诸葛亮,原为末角所唱,并非正生戏,此时诸葛年已衰迈,官至丞相,且儒服统帅大兵,实合于前列二、三两例。江湖班不知其理,遂不问何哉。遇饰孔明,即以“山人”自呼,遂将《空城计》中之报名亦弄错,致误之原因,在于孔明戏之多称“山人”。而觉公骤观之,亦颇觉刺眼,遂即驰函驳诘,太不细察矣。


时慧宝之《空城计》


 觉公谓剧中称老夫,含有贬义,对奸臣始然,然而公孙杵臼、包拯、王允、杨继业之称“老夫”,亦有贬义耶?考“老夫”之名,始于左氏传。“老夫髦矣无能为也”,“髦矣无能为也”六字。适足为“老夫”两字之注解。盖自谦为老而无用耳,此两字曾见于晋唐名人口吻间,又常见于元曲及说部中。然为对人自谦之词,则未曾变也(剧中何以须用谦词,另有缘故,不赘)。


 予谓孔明于晚年自称老夫,便有人说错。怎见得称“山人”便是呢。“山人”两字,原是隐者自己表示“离世独立、孤芳自赏”的意思,称“散人”亦同,纯为隐者口吻,孔明于隆中高卧时,称“山人”可以无愧。若既受先主三顾之谊,出而治世,封官享禄,争地夺城,破吴吞魏,便不是“山人”了,焉能再称“山人”。所以孔明“山人”之称,只可用之博望坡前耳,伶人多称“山人”者,以其常穿八卦衣类道家之故,其实诸葛只是羽扇纶巾,并非道家,何尝象台上不论寒暑,常持羽扇,不论品级,常服八卦衣耶。故予谓剧中孔明出山以后,凡羽扇八卦衣及山人之称,皆当取消(丹注:照少卿这样办,必将孔明弄成个不像孔明而后已。中年称下官,晚年便称老夫,庶几合其匡扶炎汉之志焉)。穿着八卦衣,拿着鹤毛扇,统领大兵,真不像东西(丹翁道:少卿,你这句话说出,我颇代你危险。但能驳你的人,或者绝不敢驳你。何以呢?因恐怕你纠着他别驳话,闹得不可开交呢,呵呵)。


谭小培之《空城计》


 予家有病人,实无暇作辩,但友朋亦颇多函责我者,又不得不辩。即如知戏如吾友求幸福斋主,昨自东亦来函相戏云,你评戏,孔明的道白“山人”变了“老夫”,我想开你一个玩笑,作首打油诗。刚有二句“本来电木充高汉,忽地山人变老夫。”小生长身玉立,修约八尺,朋辈戏呼为电线木,故斋主云云。今特书与觉公及诸好友共鉴之。


 总之,以予所知老谭《空城计》确念“老夫”,今王又宸尚然,非予虚造也。世不少听过老谭者,何以于此名词不曾留意耶!


(《商报》1921年6月27日)


- 历史推荐 -


刘迎秋:我与言慧珠的交往

谈谭鑫培《卖马》《碰碑》《探母》唱片

梅兰芳谈《太真外传》“华清赐浴”

姜妙香谈《得意缘》:“京白比韵白费力”

《红鬃烈马》为何百看不厌?

谈京戏里的音乐:“指一指有声音,动一动有风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