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底捞关店300家,考验刚刚来临

何老师 源记物语 2024-04-11

不管怎么说,愿意认错的企业总不会太差。


当然,这个“认错”必须是行为上的,而不是口头上的。


2021年11月5日,海底捞发布公告,宣布在今年年底前逐步关停300家门店。再结合上半年新消费赛道的如火如荼和下半年的频频遇冷,一时之间,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



文案很接地气,行为很硬气。


01 官宣,是一种态度

  

海底捞要关店,可以默默地关,为什么要官宣昭告天下?

 

海底捞的半年报里有答案。在2020年,海底捞的净利润已经同比下降超过85%,2021年上半年销售净利润仅不到0.5%。去年一度有“”海底捞市值蒸发超2400亿港元”的消息大行其道,而现在,这一蒸发市值已达约3600亿港元。


所以,这个官宣显然不是针对我们这种普通消费者,而是针对投资市场。海底捞是上市企业,尤其有必要“Do Something”去提振投资市场的信心。信心这个东西,离玄学仅一步之遥,不知道什么东西就会影响。


“我没事!我错了!我反思!我改正!不要慌!”


品牌拿了投资者的钱去干大事,干砸了,总得出来道个歉嘛。还不止道歉,我还给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大家要对我保持信心。


所以,在这个角度上而言,这个官宣的行为更应该看作一场公关。当然,现象也是真的现象。海底捞,真的出问题了。


02 有错就改

  


海底捞现在的“果”,是两年前种下的“因”。


2019年疫情爆发前,海底捞已经启动了快速扩张的战略。2018年末,海底捞的门店数量刚刚超过450家,而2019年就新增了302家。疫情爆发之后,在整个餐饮行业哀鸿遍野之时,手握大量现金流、资本垂青、品牌营销、用户口碑的海底捞决定:抄底市场进一步扩张。


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承认这种自信是盲目的,他们判断疫情在2020年就可以结束,随后有了进一步的扩张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目前,海底捞的门店数量接近1600家,逐步关停300家门店也就意味着斩断20%的数量,从结构上来看,不是小事。


如果说“扩张”的战略发生了重大的误判,那么反馈到前端市场的情况一定是比较严重的。从各家媒体报道和各种平台的口碑来看,的确如此。


首先,快速扩张一定意味着原有的“选址模型”中的某几个维度需要放松,不能再卡那么死。海底捞用来对冲这部分的,是全国各地商场给的“免装修免×年租金”,而实际消耗的,其实是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而一个商圈,乃至一座城市,对海底捞有需求的人群并未因扩张而带来指数级的增长。但人员成本又不断攀升,尤其对以服务见长的海底捞而言。因此,海底捞的服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下滑。其公告里也称“优秀的经理数量不足。”


此外,经过餐饮业几年的“内卷”,“高品质服务”已经不唯海底捞一家独有。当这个维度成为大家的标配的时候,海底捞并没有找到另一条新的护城河——那些短视频里的“社死现场”不能算。这也带来了经营逻辑上的困境。


但关店,的确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先止损,把战场收缩。而这,考验也不小。

03 真正的考验刚刚来临

  


宣布关店需要决心,而执行这件事,才是考验来临的时候。


一方面,其对海底捞整个团队的组织的协同和执行有极大的考验,关店时与商场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人员怎么办?营收怎么解决?成本怎么控制?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不小的问题。


另一方面,一定有好事者在网上各种叫嚣“海底捞将死”的言论。对品牌影响力、品牌美誉度、用户好感都是一种折损。需要品牌部门重新做一波维护。


而后续的调整,海底捞宣布的“啄木鸟计划”还未透露更多的细节。有待观察。


但资本市场对餐饮行业火锅的热捧并未减退。上半年,懒熊火锅、巴奴火锅、周师兄、锅圈食汇(火锅食材店)都拿到了数额不小的投资。尽管宣布要关闭300家门店,但海底捞依然是火锅行业的老大。


最近降温入冬后,疫情继续反复,海底捞未来如何,考验刚刚来临。



— END —

一点个人小解读。想到哪写到哪

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欢迎评论或留言。我会回复的。

✍️✍️✍️


回顾往期【公共热点/沙雕研究】精彩:

2021年“双十一”个体观察:消失的仪式感和购物车

元气森林运营同学操作失误:200万上个热搜?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王朝初立,笑果破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