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拯救她?屡次血培养见大肠埃希菌,如何选择药物?

啰嗦探案 离床医学 2023-11-22

实例患者

一位艾滋病患者,免疫力极为低下,CD4细胞仅仅为14个/uL,反复发热多次在我科,每次住院,反复血培养,均见大肠埃希菌生长,这是今日的结果。

注释:
1.多重耐药( multidrug- resistant, MDR):
指细菌对潜在有抗菌活性的3类及以上抗菌药物耐药。

2.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细菌在持续的各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被诱导产生活跃的及不断变异的β-内酰胺酶,扩展了其耐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第3代及第4代头孢菌素,以及氨曲南等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能力,这些新的β-内酰胺酶被称为ESBLs。

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氧亚氨基头孢菌素(包括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氨曲南,且.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的一类β-内酰胺酶。
ESBLs属于Ambler 分类的A类和D类酶,按Bush分类属2be。

3.为什么要检测ESBLs?
临床分离到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等,均应检测是否产ESBLs。
出于对流行性、治疗和感染控制方面的考虑,应该把从尿中分离的所有细菌进行ESBLs筛选。
推荐先做初筛试验,如初筛试验阳性,再做表型确证试验。对 ESBLs阳性细菌,可以进一步研究分析,做蛋白分析试验和基因诊断,以确定ESBLs分型,并发现新的ESBLs 。

为何选药困难?

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示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如此患者的MDR,到底如何选择抗菌药物呢?真的头大!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危险因素评估


引起临床感染的产β-内酰胺酶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存在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又多见于肠杆菌科细菌在肠杆菌科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最为常见,。


产ESBLs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反复使用抗菌药物
留置导道(包括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经皮胃或空肠造瘘管、导尿管等)
存在结石或梗阻(如胆道、泌尿道)
既往曾有产ESBLs细菌感染
反复住院(包括护理中心)
曾人住重症监护病房(ICU)
老年人
基础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呼吸机辅助通气
如果患者不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由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常见感染往往不需要覆盖ESBLs。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临床决策流程图


常用药物详解

1.碳青霉烯类

对产ESBLs菌株具有高度抗菌活性,是目前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所致各种感染的最为有效和可靠的抗菌药物。
重症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可直接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厄他培南常用剂量:1.0 g 1次/d,

  •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0.5 g 1次/8 h或0.5 g 1次/6 h ,静脉滴注。

  • 比阿培南:0.3~0.6 g 1 次/8 h。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时,美罗培南剂量可增至1.0~2.0 g 1次/8 h。


2.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

目前对产ESBLs菌株感染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用于轻中度感染患者的主要选择,常需适当增加给药剂量和次数。
对于敏感菌株所致下尿路感染,部分患者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显示,产ESBLs菌株对不同的复合制剂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达80%以上,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低

  • 头孢哌酮/舒巴坦现有2:1和1:1规格:3.0 g 1次/8 h(2: 1规格)或2.0 g1次/6h(1:1规格);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1次/6h。


3.头霉素类

对ESBLs稳定,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其耐药率明显高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能与细菌合并存在其他耐药机制如外膜孔蛋白缺失等有关。
因此,头霉素类可用于产ESBLs敏感菌株所致的轻中度感染患者的治疗,主要用于产ESBLs菌株感染的降阶梯治疗。

  • 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和头孢米诺:2.0 g 1次/12 h。


4.氧头孢烯类

对ESBLs稳定,体外试验表明其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高度敏感,但体内抗菌活性不如碳青霉烯类及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临床用于治疗产ESBLs细菌所致感染的报道并不多。
目前推荐用于产ESBLs菌株导致的轻度感染或降阶梯治疗。

  • 拉氧头孢和氟氧头孢:1 ~2 g1次/12 h。



5.氟喹诺酮类

产ESBLs菌株通常对氟喹诺酮类耐药,CHINET资料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达70%和30%以上。
因此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适用于产ESBLs菌株的经验治疗。

如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显示敏感,可用于产ESBLs菌株尿路感染的治疗,亦可作为产ESBLs菌株重症感染的联合用药。

6.氨基糖苷类

尽管产ESBLs菌株通常携带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但对该类药物的耐药率总体不高(约10% ),尤其是阿米卡星和异帕米星。但该类药物具有耳、肾毒性,而且体内分布并不理想。
临床上氨基糖苷类药物仅作为产ESBLs重症感染患者治疗的联合用药。

7.多黏菌素

主要用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所致感染的治疗,或用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

由于该类药物具有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同时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耐药,尽管对产ESBLs菌株有很高的敏感性,不常规使用于产ESBLs菌株感染的治疗。

8.甘氨酰环素类:替加环素

本品在尿液中浓度较低,不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常规剂量给药时血药浓度低,不适合用于血流感染的治疗。

9.磷霉素

体外药敏显示其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磷霉素尿液浓度高,国际上主要推荐该药作为非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药物,磷霉素对于其他系统产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也有一定疗效,但不作为首选。

10.呋喃妥因: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其敏感性高,该药仅在尿液中可达有效浓度,故仅用于轻症尿路感染的治疗,或用于尿路感染的序贯治疗或维持治疗,也用于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预防用药,但耐受性并不理想。

11.头孢菌素类

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索对产ESBLs菌株的抗菌活性存在明显的接种效应,因此CLSI曾规定凡产ESBLs菌株均视为对所有头孢菌素耐药,即使体外敏感也不推荐用于临床治疗。

为保证临床疗效,建议获得确切的药敏资料,显示高度敏感(MIC≤2 μg/ ml)的情况下才使用相应头孢菌素。至少不应使用头孢菌素类治疗产ESBLs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回归病例,如何选择?

参考2010年CLSI M100-S20版《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对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表现严重性,确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委员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5月第4卷第2期

2.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http://www.carss.cn/Report/Details?aId=770

3.周华等.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解读.中华内科杂志2014年12月第53卷第12期

4.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2014年6月24日第94卷第24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