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共识:雾化祛痰临床应用(2021,附PDF)
雾化祛痰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但仍存诸多问题。为了促进其规范、合理使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组织呼吸、儿科、药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雾化祛痰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本文为常用药物的应用和治疗推荐!
感兴趣读者可在文末自行下载PDF原文进行免费阅读。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雾化祛痰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 44(4) : 340-348.
➤N-乙酰半胱氨酸(NAC)
雾化吸入,300 mg/次,每日1~2次,持续5~10 d,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和治疗效果调整剂量和次数。成人和儿童用法相同。
➤氨溴索
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15~22.5 mg/次,每日1~2次;
2~12岁儿童:15 mg/次,每日1~2次;
6个月~2岁儿童:7.5 mg/次,每日1~2次。
推荐用药周期为7 d,具体使用时间根据患者症状延长或者缩短。
➤布地奈德
起始剂量:成人:1~2 mg/次,每日2次;儿童:0.5~1.0 mg/ 次,每日2次
维持剂量(维持剂量应个体化):成人:0.5~1.0 mg/次,每日2次;儿童:0.25~0.5 mg/次,每日2次
➤倍氯米松
成人:0.8 mg/次,每日1~2次;
儿童:0.4 mg/次,每日1~2次
➤氟替卡松
4~16岁儿童及青少年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1 mg/ 次,每日2次
➤异丙托溴铵
用于维持治疗,成人和12岁以上青少年,500 μg/ 次,每日3~4次;
用于急性发作治疗,500 μg/次,患者病情稳定前可重复给药,日剂量超过2 mg 异丙托溴铵应在医疗监护下给药
➤沙丁胺醇
成人:2.5~5 mg/次,按病情需要剂量可高达10mg/次,每日可用4次;
12岁以下儿童:最小起始剂量2.5 mg/次,按病情需要剂量可高达5 mg/ 次,每日可用4次
➤特布他林
成人及体重20 kg以上儿童:5 mg/次,3次/d;
20kg以下儿童:2.5 mg/次,最多4次/d
➤下呼吸道感染
推荐意见:
对于痰多且黏稠或不易咳出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建议雾化吸入祛痰药帮助及时清除痰液、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
➤支气管扩张症
推荐意见:
对于痰多或黏稠难咳出的慢阻肺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黏液溶解剂雾化吸入有利于促进痰液排出。
➤支气管哮喘
如哮喘患者痰量较多或黏稠难咳出,可加用雾化吸入祛痰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避免药液温度过低、释雾量过大以及流速过高,并全程密切观察,防止气道痉挛的发生。
哮喘急性发作期可雾化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和ICS,慎用其他祛痰药物。
➤围手术期
推荐意见:
当患者存在肺部并发症高危因素(如高龄、长期吸烟史、合并肺部基础疾病等)、术中麻醉时间长(>3 h)或肺挫裂伤重(如胸膜腔闭锁等),并出现咳嗽咳痰症状或有痰难以咳出时,可在术后雾化吸入祛痰药物帮助清除气道分泌物。
➤气道介入手术
推荐意见:
诊断性支气管镜检查以及痰液黏稠、咳痰困难需要支气管镜吸痰的患者,可在操作前雾化吸入祛痰药物。
对于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术后出现咳痰、痰潴留症状的患者,可雾化吸入祛痰药物以帮助痰液排出。
而对于支架置入患者,建议术后常规雾化吸入祛痰药物以减少痰潴留,直至咳痰、痰潴留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
如检查提示痰液滞留较多或有痰栓形成时,可依据患者情况增加雾化祛痰的频次和用药天数。
➤儿童
推荐意见:
对于3岁以下无法正确使用咬嘴(口含法)的儿童,应使用面罩吸入方式,年长儿童可使用雾化口含嘴或成人专用雾化面罩。
儿童患者咳嗽能力较弱,雾化治疗时应由家长帮助其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吸入用祛痰药物应用于儿童患者时,应根据临床反应和治疗效果调整用药剂量和次数。
➤孕妇
推荐意见:
当孕产妇因咳嗽、咳痰需祛痰治疗时,应谨慎选用安全的祛痰药物。
➤机械通气患者
推荐意见: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祛痰方法,当痰量过多、浓稠时,可采用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或氨溴索联合物理方法进行祛痰。机械通气患者雾化吸入祛痰药物的同时应适当增加吸痰次数,避免痰液堵塞气道。
➤神经系统疾病
推荐意见:
对于咳痰困难、长期卧床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祛痰药物联合深呼吸、体位引流、拍击胸背、吸痰等物理祛痰方式帮助提高祛痰效果。
雾化吸入治疗前应评估患者的咳痰能力。